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清明习俗与秦腔戏

 新用户8249cTO6 2023-03-31 发布于陕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192






民间总会流传些节日民俗的来历,老妈说,清明有个习俗,新媳妇第一年要去夫家坟地祭奠祖先,这个习俗是从戏里来的。
老妈还说外婆喜欢看戏,也识戏懂戏,过去在大荔县城只要有大戏,外婆是回回到,南边青年社的秦腔,西边西库道的木偶戏,外婆都喜欢去看。
在外婆年迈时,坐在我家的炕上,最爱做的事就是给老妈说戏,一本戏的故事梗概,人物的性恪特点,外婆给女儿说的头头是道,外婆说戏里讲的都是让人行善的。
外婆告诉老妈,和清明有关的戏名叫《朱春登放饭》,我查阅了百度,原来戏的名字叫《牧羊圈》,讲的是唐朝,西地黄龙造反,元帅郭子仪征集兵马,抗击外患时的故事。
在山东石荷小县的朱家庄村,父亲早逝,朱春登与八旬老母、妻子赵景棠生活着,郭子仪派人来拨壮丁,本来是朱春登的叔父,哪承想婶娘宋氏给来拨壮丁的军爷“银子代茶”,谎称自己的丈夫有病,把军爷带到朱春登的家门前。
告别老母妻子,朱春登将要去西地征战,临行前他叮嘱妻子赵景棠,要侍奉老母一日三餐。他走后几年没有书信传来,婶娘宋氏想霸占家产,还想把赵景棠许配侄子宋成,骗婆媳说春登战死疆场,威逼赵景棠改嫁宋成,婆媳坚贞不允,痛遭毒打,又被赶逼深山牧羊,没啥吃的,羊吃草,她婆媳同把草咽,晚上和羊群一同睡觉,日子清苦难过。
朱春登在疆场奋勇杀敌,屡建奇功,镇守边关。十二年后凯歌回朝,唐肃宗李亨封其为平西侯,并批准朱春登还家祭祖。回到家婶娘又骗说,婆媳已死,朱春登痛不欲生,为抚慰慈母、贤妻在天之灵,决定在坟墓前放饭七天。
《放饭》是整本戏最经典也是最精彩的一段,是故事的高潮,婆媳俩人流落乞讨,听说侯爷放饭,便来到坟前,赵景棠上前给婆婆讨饭,只是早饭已过,晚上未到时辰,副爷眼见可怜,到厨房去看到侯爷剩的半碗饭,便端了小碗给了赵景棠。
在婆婆吃饭的时间,赵景棠看到碑碣上的字,认得了到自家坟莹,她记得过门那年,随丈夫在此兴坟祭祖,她便告诉了婆婆,婆婆仔细辨认才识得是到在朱家坟地,想到当官的侯爷在自家坟地里放饭,“欺压我朱门无有人户”,生气打碎饭碗,副爷见状,便吵了起来,惊动了侯爷朱春登。
“赵景棠跪席棚心惊胆战……”夫妻二人相见,却不敢相认,“听我妻赵景棠细说一遍”,朱春登想要认妻时,一句“我是讨饭的贫妇,你可不要认错人了!”让朱春登“好一似刀割肠剑把心剜”,他突然想起妻子左手的“朱砂大靥”,看到“朱砂大靥”,更确信是自己的妻子,“提衣衫忙跪到贤妻面前,叫贤妻睁双目将我观看,我本是你丈夫西地归还”,赵景棠对夫说“你当了官了,好,为妻我也讨了饭了”,夫妻才得以相认。
“席棚我要和老娘团圆,见老娘把我的肝肠寸断,悲切切跪在老母面前……”。在席棚外,认老母,老母却说“哎呀,老爷,我打了你一个小碗,等我儿回来,赔你个老碗。”赵景棠给婆婆说“当真是奴夫回来了”,母子才得以相认在自家坟莹前。
清明将到,老妈坐在我家房子门前,给我说起外婆讲的《朱春登放饭》,是清明节里的思念或传承。和老妈重新看了秦腔《朱春登放饭》,很感慨秦腔唱词语言的丰富,更赞叹演员那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唱念做打,余音绕梁的唱功。
新媳妇上坟的习俗是从戏曲中来,还是根据故事编制的戏曲已经不重要了,只是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心存善良这些优秀的传统值得后辈一代一代地去传承和铭记。

文/高晓茜
图/李跃峰  摄影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茶炉子与火柴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人间有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支油锅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蒸肉麦饭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郭实是谁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寒露暖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为啥老朝邑县有二郎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北贝清朝民居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记明朝朝邑知县王道轶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井庄老宅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东白池村的“马头墙”——记录渐渐消失的老房子(2)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西寺子村有位“关中大侠”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东高城的老屋——渐渐消失的老房子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走近洛河:远处,有一个新的起点
【大荔文学·史海钩沉·高晓茜】朝邑名儒杨树椿的朋友圈
【大荔文学·书评·高晓茜】品一壶温热的茶----读王凌琴老师《在河之洲》有感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走近洛河——王谦渡口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朝邑”不仅仅是县镇名
【大荔文学·史海钩沉·高晓茜】朝邑县尉刘幽求的那些事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南高迁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说朝邑曾经景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理发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粱家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寺前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船舍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东湾村的河 ——走近洛河
【游记·高晓茜】解放村的河——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似仙渠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美丽的乾坤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雁过留声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说明朝第一才子解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细嗅历史蔷薇 ——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有感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防汛抢险队伍里的“市监蓝”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城市鸡鸣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那些经典的激扬文字---读岳南《南渡北归》有感留记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逮蝎子的人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乐活”的老许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消失的碾麦场
【大荔文学·随笔·高晓茜】端午偶叹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唤醒我的你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百 合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小脚老太的故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机关大院那段美好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尧头窑印象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窗口内外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烧社火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轻安自在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腊梅开了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溜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煎黄菜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冬日黄河滩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非凡经历 -----石头峪穿越小记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瓦罐里的冰糖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浅冬柿园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闲来不妨想想年少趣事
【大荔文学·读后感·高晓茜】读《曾国藩传》有感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面馆的客人们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深秋闲步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渭河岸边的小花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金钥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南庄老姨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不期而遇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老李的欢乐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巧玲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高晓茜】传递幸福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我再有2个多小时也能回了”她面露喜色地说着
【大荔文学·黄河文化行·高晓茜】黄河老崖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怅然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下庙老杨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老街轶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定格了月亮的木窗子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初夏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那个温暖的老头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麻雀·家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卖洋葱的老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疙瘩”日历中的母爱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那个下雪的春天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你没劲,让我来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牛娃娘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一碗稀饭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傻老李     

作者简介

高晓茜,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爱看书,喜文字,喜欢简单生活,想用简略小笔,书写世间美好!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