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宗光 | 试论家谱的文化价值(下)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3-31 发布于浙江




试论家谱的文化价值(下)




文/安宗光

四、碑文、墓志铭

碑文,是指刻在竖立的石碑上的文字;准备刻上或从碑上拓印、抄录的文字。“碑文”是直接刻在碑上,就是为了刻碑而写的,一般都是用来赞美死者。

   
“墓志: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有的有韵语结尾的铭,也叫墓志铭。”“墓志铭”通常是写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其实是墓里边的,我们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这篇碑记是为五位普通的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阉党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表达了对五人的崇敬之情,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揭示了五人死难的重大意义——“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碑文和墓志铭记载死者生平事迹,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它们承载的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五、世系图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图)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世系表的主体是成年男性,在他的名讳一侧,还载有很多信息:

   
 ①他的字、号,职官,生卒年,墓地行穴方位;

   
②配偶的姓氏(或姓名),其父(或兄弟)姓名,籍贯,其生卒年;

   
③双方子女数量,子名,女嫁某地某门,婿名(或甥名);

 ④对家族或社会有突出贡献者的附传。

   
世系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六、序跋

黄冈林氏家谱序言(林则徐)

1837年出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撰写黄冈林家谱序言,《闽楚同源序》:“吾族也.蒙周赐姓,承天发祥,其后孝子慈孙,代不乏人.总由相继积德以结天心,故历久而弥光,是以我祖披公,由唐进士肇基,莆田九子,咸为刺史。确守前勋,兰桂丛发,散处遐方,迄今数千余载,蕃衍几遍天下。余初历楚藩司,阅楚省郡诸志,早知守亲发迹之黄者,大有人焉。思通悃愫,以扣来由,旋因入观未果,兹幸复膺圣命,节驻楚邦,公退之暇,适逢守亲执谱来署。余遍阅守图,深悉公等本循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虽关山阅离,未列雁行,而要知邓林之竹发千寻,总有一本;黄河之水泻千里,究出一源。千支万派,自我鼻祖视之,未尝不犹然一家人也.窃愿与我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圣贤,其无负仁人孝子之后也可。道光丁酉年,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披公后嗣孙少穆则徐谨撰。”

   
此序记载了林氏源流(“蒙周赐姓”“迄今数千余载,蕃衍几遍天下”)、发祥繁荣(“唐进士”“莆田九子,咸为刺史”“比干之后裔”)、繁荣原因(“积德以结天心”“奋志诗书,效法圣贤”)及修谱目的(“愿与我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圣贤,其无负仁人孝子之后也可”)。


陈氏家谱旧序(朱熹)

     
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 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厥后王(一作伯宣)为海内文宗,奉公为教子令范,天下已任。擅著作之奇才者,非古灵先生欤!与义河目海口,所赋梅诗,徽宗有见晚之叹。建(见)炎人恭大政,其出处气节,翰墨文章,为中与大臣之冠。协赞大议,社稷之勋臣者,非鲁公、文正公康伯欤,盖一世芳躅,千古播扬,一叶云礽,景行靡替。但人情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疏(流)远,视若途人。然昭穆既明,本原自辨,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兴前业矣。

   
此序介绍了陈氏的世系渊源(“出先妫姓侯爵,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著名人物(“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厥后王(一作伯宣)为海内文宗”“建(见)炎人恭大政”)以及修谱的意义(“昭穆既明,本原自辨,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兴前业矣”)。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修谱的意义、起源、目的、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人员构成、历次修谱概况、谱学理论等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

   
章氏经过上千年的文化传承和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纵横阡陌的文化沃土上,个体经过以上几种家谱文化符号的交叉浸染,参天大树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从而形成茂密的人才森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

扩而大之,纵观中华民族的家谱史,我们可以发现,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在宗法思想、家庭道德、家族制度、经济史、人口问题、历史人物、地方史、教育史、民俗学和宗教史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由此可见,家谱的文化价值是相当突出的。

   
关于家谱的文化价值,以前仅仅停留在纪念先人的认识范畴,接触到章氏家谱后,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家谱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从夏朝诞生至今,必有其强大的原动力、内驱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2023年3月30日

友情链接:
安宗光|试论家谱的文化价值(中)
 

安宗光|试论家谱的文化价值(上)

作者简介

安宗光 

安宗光,中学高级语文教师。98年~08年任知恩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一个穿梭于天地日月星辰,混迹于古今中外雅俗的自由撰稿人!一个南极潇湘、北上长城、东临泰岳、西越昆仑,徜徉五湖、飞渡四海的特立独行侠!一位玩的是天边月,饮的是杜康酒,赏的是东篱花,攀的是河边柳的追梦者!一位会稼嫱、乐交友、擅抚琴、工诗词、醉吟咏、痴文章、迷翰墨、喜山川、好放歌、能起舞的逍遥客。我就是我!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提供安宗光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