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官员究竟有多苦?凌晨上朝含人参充饥,下朝后才是最要命的

 where5 2023-03-31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在清朝,读书人削尖脑袋抢着要功名,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风光,尤其在京城做官,更是要命的差事。每天凌晨空腹跑去上朝,时刻要看皇上脸色,龙颜一怒,小命堪忧。

更要命的是下朝以后,没有八面玲珑之心和千杯不倒的酒量,想混迹官场,无异于痴人说梦。

图片

清朝并没有早朝的制度,电视剧中“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启奏,无本退朝”都是骗人的。虽然没有早朝,但康熙时,却实行了“御门听政”。

一般情况下,冬夏早上六点,春秋早上五点,皇上在太和门听政。

为了在听政时,从容应对皇上的问题,很多官员都要挑灯夜战,熬夜准备资料,制定应答策略,基本没什么睡眠时间可言。

图片

而且,当时的交通也不便利,按照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乘坐车马,其他官员只能走路前去,所以,为了听政不迟到,很多官员提前两个时辰就要从家出发了。

如果赶上雨雪天气,一路上就要遭大罪了。更何况,能够参加听政的官员大部分都上了年纪,这一路行程简直能要了他们的老命。

皇上在太和殿听政时,礼法森严,官员们为了不产生内急,几乎不敢吃早餐,只能饥肠辘辘汇报工作,有条件的官员可能会口含人参来维持自身精神状态。

如果说上早朝只是风尘仆仆、饥肠辘辘,那么下朝后,才是最要命的。

图片

在封建社会,官场关系最为复杂,京城官场更是一个大染缸,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无所不在。

光绪年间进士恽毓鼎在《澄斋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清朝官员下朝后对官场关系的维护,从普通的请安跪拜,到各层关系的经营打点都要小心翼翼。

据《澄斋日记》记载,普遍的官场打点来自于饭桌上的应酬。“应酬天天有,饭局时时新”是对官场关系最完美的诠释。

有同僚间的饭局,有同乡间的饭局,有师生间的饭局,还有亲友间的饭局,而且饭局的名目繁多,有天冷有驱寒局,天热有消暑局,反正是无事不成局,从中午喝到晚上,从晚上喝到凌晨。

恽毓鼎记录了两次满月酒的经历,两次都是一个月参加了21场酒局,喝的是身心疲惫,心神不宁。他还只是一个史官,并不是什么肥差,就有这么多应酬,如果是肥差,恐怕酒局会更多。

恽毓鼎毕竟是文人,他感叹美好的时光都消磨在各种酒局中实在可惜,就立下宏愿,为自身设立准则作为约束,减少不必要的酒局,读有用的书,修身养性。结果,第二天就被迫参加了两场酒局,醉的不省人事。

除了参加繁多的酒局外,另一个常见的打点就是各种登门拜访。

图片

混迹官场,迎来送往必不可少,上圈子里有人做寿、村里宗祠祭祖、同僚间关系维护,都需要去拜访。

恽毓鼎的日记中出现了大量拜访的词语,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几乎天天有拜访的人,天天有需要拜访的去处”。

恽毓鼎因为常年拜访,混迹酒局,身体早已吃不消,精神疲顿、彻夜不寐、坐得腰疼连走路都走不了。他的经历只是万千官员的一个缩影,大家整日疲于应酬,又有多少精力处理工作呢?难怪大清腐败不堪,逐渐没落。

虽然身心疲惫,但不参加应酬可以吗?康熙的宠臣李光地洁身自好,不参加各种应酬,结果被明珠和索尔图联合排挤,最后失去康熙信任,被贬彭台终老。

皇上的宠臣尚且如此,普通臣子若想混迹官场,更别想独善其身了。做清朝的官,真是苦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