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民众仗义执言,民众为他在洪山建立烈士陵园!

 照说不悟 2023-03-31 发布于湖北

律师应仗人间义

身殉名存烈士俦

今天,我们来继续聊聊洪山公园——作为一处实实在在的红色陵园所在地的洪山公园,除了施洋烈士陵园,还有北伐军官兵公墓。

要说施洋烈士陵园,就不得不从施洋说起。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活跃着一群极为特殊的人群,今天的人称他们为——"红色律师"。

虽然,今天的律师职业已经非常成熟,律师也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却是千古第一回的职业,因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才刚刚颁布不久,很多人都不明白法律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律师,并且以法律作为武器,与强权做斗争,为人民而奋斗,不得不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大律师施洋,就是这其中非常优秀的一员。

小时候,对于施洋的印象,还停留在历史课本之中,只知道他是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的英雄。

后来,知道了他是竹山老乡,是为数不多的竹山名人,1993年的时候,在竹山县的一个三岔路口,树立起一尊铜像,这就是大律师施洋——没错,施洋是为数不多的竹山县名人之一。

再后来,看到了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风暴》。施洋大律师在电影中为工人控诉魏处长和其父亲魏老太爷,揭露了他们对工人的残酷迫害和漠视生命的罪行。他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出来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最终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这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终生难忘。

要提到近代的知名律师,施洋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要提到武汉的工人运动,施洋也一定会榜上有名。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和共产主义者。

1889年,他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一个世代具有耕读传统的家庭,家境优渥,但却深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的影响,早年便开始接触民主、科学、文明等思想,热衷于探讨社会问题。后来他考入南洋大学,攻读法律,从而开始了他的法学之路。

施洋在南洋大学时期,了解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主义先驱的主张,并逐渐被他们的思想所感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的名义,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并深入学校,指导和推动学生的爱国斗争。

1920年秋,施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并于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他在1922年7月,指导汉阳铁厂取得罢工胜利,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

1923年2月4日,作为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他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他怒斥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压倒了敌人。2月15日,他英勇牺牲,时年34岁。

施洋烈士的逝世震惊了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反响。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驱,后人将他的遗体迁回洪山,并在洪山南麓建立了施洋烈士陵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们的永久纪念地。

施洋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和共产主义者,他在法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对中国的法律发展和民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畏强权,坚守正义,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楷模。作为一位“红色律师”,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正义感和革命精神。

今天的施洋烈士陵园,坐落在洪山南麓,现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整个陵园依山而建,大门是一座庄严肃穆的中式牌楼,上书“施洋烈士陵园”几个大字。穿过牌楼,便是用将军红花岗岩雕刻的施洋烈士像,烈士的神情看上去慷慨苍凉。

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着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的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北伐军官兵公墓,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阵亡官兵诸烈士墓”,是为纪念在1926年10月北伐军进攻武昌城时牺牲的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攻城敢死队长曹渊等191位烈士修建的。关于这些故事,我们在讲武昌老九门的时候,讲过,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回去复习一下功课,就不会陌生了。

北伐军官兵公墓,如今位于洪山东段的南麓,但这不是原来的位置,原来在洪山东南,后迁于南麓。公墓为长方形,砖石砌筑,墓前正中嵌有当年所立墓碑,碑额镌刻着“精神不死”四个大字。

这个公墓是独立团于1927年春在叶挺亲自主持下亲自修建的,1980年扩建为陵园,由牌坊、纪念碑、曹渊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坊铭和碑铭分别由邓小平、徐向前题写。

听了这些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洪山更新了认知呢?如果想要前来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风骨,这里一定是不能错过的地方,你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