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杨绛传》才发现:什么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紫黛311516 2023-03-31 发布于山西
图片
解读:一南 | 朗诵:一凡
原著:梅子

当年,小说《围城》大火之后,人们一提到杨绛,第一反应都是——“钱钟书的妻子”。但其实,要是没有杨绛,也就没有后来的《围城》。

在杨绛的戏剧作品《弄假成真》大放异彩的那阵子,钱钟书才萌生了写长篇小说的念头。彼时的他还没有足够的信心,是妻子杨绛再三鼓励,一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帮他把关,才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

钱钟书在晚年时,送给了杨绛八个字——“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和钱钟书的这段婚姻,以及为文学所做出的贡献里,杨绛对这八个字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杨绛传: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记录了杨绛的童年经历、家庭变迁和求学路程,以及她与钱钟书长达63年的爱情故事。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杨绛,不仅是一位满腹才华的文学家,也是贤惠体贴又善解人意的妻子,更是慈爱温柔的母亲、生活的智者。


作者梅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杨绛精彩又温情的百岁人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杨绛这位智慧女性从容豁达的生命态度。

图片
好的教育,
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杨绛出生在一个家风良好的书香世家,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开明的父母,让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够在家庭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杨绛9岁时,父亲因为病得比较严重,只能在家养病。当时,只能由比杨绛大12岁的大姐寿康,带杨绛去上海有名的启明女校上学。

尽管母亲不放心让小小的杨绛出远门,但她依然把决定权交给了杨绛。临走前,还特意给了杨绛一枚崭新的银元,这也是杨绛第一次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钱币。

1927年,国内正在爆发北伐战争,经常会有学生上街游行和开群众大会。16岁的杨绛恰好被学校选中要去街上游行宣传,但杨绛并不赞成这样的活动,也担心自己上街会被欺负。

她本想着和父亲商量,以“家里不赞成”为借口,来推开这场游行活动,父亲杨荫杭却拒绝了她的请求。父亲认为,自己不想去、不赞成,就可以不去,但不要拿他人来当“挡箭牌”。

在父亲的指引和支持下,杨绛直接向学校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后来,游行的同学受到了欺负,学校没能及时出面保护,而校长也因此取消了女生上街游行,还感叹杨绛很有远见。

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杨绛来讲更是如此。杨荫杭夫妇并没有因为杨绛年纪小、是女儿,就为其抵挡风雨,而是教她自己勇敢去面对。

不管是母亲的担忧和鼓励,还是父亲的指引和支持,都是她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在后来的生活中,杨绛始终能够保持自我,坚定自己的选择,淡定且独立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对她的教育。


图片
好的老师,
是成长路上的最佳领路人

作者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会遇到高人指点,少走坎坷的路,更明确以后的目标。”

而杨绛之所以过早地明确了自身的写作使命,走上了文学道路,是因为她遇到了朱自清。

在清华大学借读期间,杨绛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当时的朱自清恰好是授课老师,听了朱自清的创作课之后,杨绛的文学创作大门,也因此顺利开启。

朱自清先生独具慧眼,发现了杨绛身上的文学创作潜质,也在不断地指导她、启发她、点拨她。

当杨绛完成朱自清布置的第一篇文章“收脚印”后,朱自清十分欣赏,也感叹年纪轻轻的杨绛就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感触。

于是,朱自清把这篇佳作推荐给了当时正在《文艺副刊》当编辑的沈从文。这篇稿件顺利发布,而它也成了杨绛的处女作,后来还被收录到《杨绛散文》集中。

受到鼓舞后,杨绛开始尝试写短篇小说。第一部短篇小说也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赞许和认可,这让她的小说再次刊登了《文艺副刊》。

后来的杨绛,不管是进入戏剧剧本创作,还是成为翻译家,都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引领和启发她。一个是著名的戏剧家王文显,一个是文学评论家吴宓。

任何一个对知识有渴求的人,遇到让自己敬佩又欣赏的老师时,都会对梦想产生更大的动力,而他们也因此更容易接近自己想抵达的高度。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独自摸爬滚打,很少能够像杨绛这么幸运,在热爱的文学道路上,一次次地遇见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人。

而对于杨绛来说,她的幸运,也与自身的品行息息相关。


图片
幸福的婚姻,
是夫妻两人的彼此包容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人结婚后对伴侣的忍耐度变得很低。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很可能就会责怪对方,甚至会一直发牢骚。

但杨绛不是。

很多读者被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相处模式所打动,也有人向往成为他们这样的灵魂伴侣。却不知道,写下《围城》的知名作家钱钟书,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却很差。

钱瑗刚出生那阵子,杨绛还在医院养身体,钱钟书只能一个人处理家里的琐事。

有一次,他来到医院探望时,很委屈地对杨绛说,他打翻了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给染坏了。但杨绛对此没有丝毫责备,反而笑着跟他说:“没关系,我会洗”。

谁知,钱钟书第二次不小心又把家里的台灯给砸了。第三次的时候,又说他把门轴弄坏了。每一次,杨绛都十分耐心地跟他说:“不要紧,我会修”。

后来钱钟书想写长篇小说,又担心自己写不好,也是杨绛鼓励他、鞭策他、辅助他,才得以让《围城》顺利出世。

在生活上包容他、理解他,在文学创作上支持他、帮助他,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杨绛这样。

不过,在这段婚姻里,钱钟书也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又体贴入微的丈夫,给足了杨绛安全感。

两人一起在英国读书时,钱钟书每天早早地起来,为妻子准备爱心早餐。此后,这个举动持续了几十年。

得知妻子怀孕后,钱钟书提前定下了单人病房,特意请院长为妻子安排“最好的”医生。

正是他们夫妻双方之间对彼此的呵护、疼爱和理解,才成就了这段婚姻。

有时候,我们羡慕他人的幸福,也渴望拥有这般圆满的婚姻。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那些真正在婚姻中幸福的人,靠的正是夫妻两人的互相体谅,和对彼此的一再包容。


图片
一个人的内心越富足,
幸福感就越高

杨绛是一个对生活非常容易满足的人,不管陷入什么样的境遇里,她始终都把精神需求放在第一位,也总是能够从容面对一切苦难。

在国外求学时,杨绛和钱钟书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两个人却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简单的快乐。他们会比赛谁读书读得多,也会不断地研究做好吃的家乡菜,原本贫苦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有滋有味。

1994年,84岁的钱钟书不幸患了膀胱癌,右肾也萎缩坏死。当时83岁的杨绛,就这样日日夜夜地照顾着他,从不喊累。有人劝杨绛回家休息,她却说:“钟书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女儿和丈夫先后离开后,年近90岁的杨绛独自住在三个人共同生活过的家里,一边整理丈夫钱钟书生前的笔记,一边完成女儿钱瑗尚未完成的作品《我们仨》,同时又在翻译外国文学。在她96岁的时候,又写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虽然她一直没有停笔,一家三口的作品也赚取了不少稿费,但是当政府提出要重新装修她住的房子时,她却拒绝了。理由是,不想浪费人民的钱。

最后,杨绛还用一家三口的72万元稿酬和版税,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将它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用来鼓励更多热爱读书和文学的年轻人。

杨绛说:“与其在上面耽误时间,不如全权交给学校,腾出来更多的时间,可以看书和做更多的工作。”

她虽然出生在一个相对好的家庭,但却把身外之物看得很淡。在和钱钟书、钱瑗三个人组成的家庭里,他们都比较追求精神生活,正是这种内心上的从容和富足,才让杨绛比别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图片
淡定和从容,
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父亲杨荫杭曾对女儿杨绛说:“涉世太深的女子未必能够拥有平凡的心境和快乐的生活,我不希望你看到这世间太多的不平,你只需要拥抱最有诗意的生活,度过云淡风轻的一生就好。”

杨绛的确如父亲所说的那样,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安稳地度过了她的百年人生。

在和钱钟书的这场长达63年的感情里,他们一路从风花雪月走到了柴米油盐,又在相互扶持中陪伴到老。而杨绛也早就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身为普通人,虽然我们没有杨绛那般幸运,也没有她那样的智慧和才华。但我们却可以学习杨绛那种淡泊、从容、优雅又知足的人生态度,乐观而积极地去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如此,便能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解读:一南。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