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菌药物管理:我们应该做什么?

 感控plus 2023-03-31 发布于美国

作 者:咸阳市中心医院院感科 师梦园

导  读:

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形势日益严峻,抗菌药物滥用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更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25届医院感染控制学术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杨帆教授从“全局”角度,对抗菌药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我们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杨帆
学术报告:抗菌药物管理:我们应该做什么

一、成绩与当前问题
1、抗菌药物管理近12年的成绩
从2011年开始国家行政体系强力推进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得到了空前重视;各项体系纷纷建立:建立全国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网、医院多学科管理体系、感染医师、药师培养和临床微生物室建设得到重视,开展高水平培训项目(培元计划、培英计划、培微计划、SHIP);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多项监测指标明显改善。
2、问题与挑战:
Ø多数医院专业队伍建设和协同仍是短板:
很多医院未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感染科,仅局限于经典传染病,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团队仍未建立;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盛行,甚至被写入指南、规范;许多医院仍未重视专业队伍建设,寄希望于行政措施
    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感控未有效协同,做了许多重复劳动。
Ø抗菌药物使用量有所下降,但是使用结构不合理,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药物DDDs值居高不下
Ø广泛耐药菌(XDR)革兰阴性菌传播极大挑战
二、国家卫健委政策
国家卫健委非常重视抗菌药物的管理,从2011年开始,基本每年“一文”,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从行政部门干预到以多学科专业协作管理为主。
l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011)
l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NO.84)
l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4,NO.300)
l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5,NO.42)
l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
l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2016)
l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遏制细菌耐药(2017,NO.10)
l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018,NO.9)
l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2018,NO822.)
l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9,NO.12)
l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20,NO.8)
l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2021,NO73.)
要求:充分认识重要性 (生物安全)
诊疗规范、指南、临床路径、指导原则
两网建设
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
多学科合作
全民合理用药宣传
l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NO.188)
l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
三、当前值得做的事:
1、成立卫健委领导下的跨学科专委会
上海2017年在卫健委领导下成立市卫健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委员会,管理、感染、药学、微生物、院感等学科50位专家共同参与,融合抗菌药物应用、耐药监测网和感控监测网三网数据,发布三网年鉴,共同制定规章、发布探索性综合评价指标。多学科合力,行政与专业协同,强调专业队伍建设、科学化管理、保证科学决策,引导医院注重内涵建设。许多兄弟省市也开始借鉴此模式。
卫健委领导,专委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督导,专家与医院的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讨论、指导,给出科学、务实改进意见。有评分标准,但是重点在于找出问题,强调纵向的自己医院的比较,找出扣分比较多的方面,短板,有意识的去重点加强,同时回头看,去年的问题,今年有没有改善。
2.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多学科团队建设
*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团队建设
上海医院的几种建立模式:中山医院建立感染科,主要从事细菌真菌感染诊治任务,成为样板;近期新华医院建立感染科;瑞金医院强化相应能力,补短板;第五人民医院建立感染二科
儿童医院感染科建设
但仍有许多医院未完成国家卫健委要求。
*多学科专业队伍
专业队伍建设: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团队、感染药师、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感控人员
参加专业培训:培元、培英、培微、SHIP
人数,结构合理(如感控人员)
协同工作
*培立方项目(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项目)
培元计划(感染医师,理论与实践,儿科专题班,医管所)
培英计划(感染药师,理论,医管所)
培微计划(微生物专业人员,合理用药 专委会)
SHIP(感控专业人员,理论,医管所)
培训了大量专业人员,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
3.优化抗菌药物采购目录
*卫健委严格限制抗菌药物品种、品规
*宗旨:优化处方集结构,淘汰劣品
*原规定过严,可能影响临床合理需要:
品种三级医院限50种,二级医院35种
碳青霉烯类不超过3个品规
抗真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但允许备案增加,部分重要老品种不计入品种数
*抗菌药物品种优化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重要基础
*上海提出推荐目录(主流品种概念:安全、优效、经济、循证证据充分和指南推荐))
*变“限量”为“重质”,解决有价值药物进入医院问题,树立“差的品种赶出去,好的品种越多越好”的理念
*要求重合率(90%即可满分,给不同观点和现实留空间)
*为医院优化品种提供加持
4.规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
国家卫健委发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部分省市卫健委也发文,将有力推动规范皮试推动规范皮试。
推动规范皮试十六字策略:
基于现实:
目前说明书、规章、书在许多错误,医务人员、公众乃至部分管理部门存在认知差距,积习难改,皮试试剂种类不全,变态反应专业人员不足。
循序渐进:
逐步修正工具书、规范、药物说明书中皮试相关内容,建立和强化变态反应科,积累我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流行病学数据,研发和完备皮试制剂。
先易后难:
先取消无循证依据、规则束缚小的头孢菌素皮试筛查,逐步缩窄青霉素皮试适应证,延长青霉素皮试结果时效,完善青霉素皮试方法(青霉素皮试专用试剂,增加试抗原决定簇,阴性、阳性对照),知名医院、当地最好医院带头,药事委员会讨论、制定落实措施。
宣教先行:
对医生,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进行过敏机制,皮试操作,皮试意义,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等内容的培训,在各种媒体进行公众科普,与卫生行政、医疗纠纷调解部门,司法机构,媒体等相关部门沟通。
5.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推动社区标本多送
*推动血、脑脊液等无菌部位标本多送
*推动抗菌药物使用前送
争取目标治疗,更为安全、有效、经济,为经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减少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6.与医改协调同行
*与医改协调同行:
集采药物价格下降后,如何在正确方向下把握速度和分寸(药物质量、供应和制药业可持续发展/信心、特殊使用级药物滥用问题、集采药物的规格)?
医保目录部分备注适应证与临床应用原则、指南相违背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耐药性成为卫健委重要考核目标后,如何保证两网数据真实性?
有些危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修复
*行政与专业协同,保证科学决策
专家:专业对口、实践经验丰富、多学科、责任感
行政部门:制定目标、程序,专业问题就交给专家
目标要务实、可行,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避免矫枉过正
管理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
*充分沟通,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及其之间: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其他管理部门
卫生管理研究学者
医疗机构:专家,医院管理者
制药企业
媒体与公众
保证社会生态和微生态平衡
抗菌药物管理不是单一系统、单一专业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杨帆教授从我国近年抗菌药物管理成绩和当前问题、国家卫健委政策以及当前值得做的事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抗菌药物管理的经验和思路,希望我们不忘抗菌药物管理的初心,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可及的药物,减少药物滥用,遏制细菌耐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