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墓碑四不立,立后人丁散”,具体是哪四不立?立墓碑有啥讲究?

 三农小毛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流行土葬,而近些年虽然城市里都是推行火葬了,但是农村地区依然很多人坚持土葬,即便是先火化了,也会再土葬。

当人去世以后,土葬的话都会在墓地立一块墓碑。这不只是我国才有的习俗,在国外也是如此。因为这块墓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它才能方便后代来找到它,从而便于祭拜。不然时间一长,可能就真的找不到自己先人埋葬的地方了,那也就意味着连自己的根在哪里都已经忘记了。

所以给坟墓立碑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从古至今关于立碑也是有很多规矩的,也就是说坟墓立碑是不可以乱立的。老话说“墓碑四不立,立后人丁散”,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哪四种人不能立墓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新坟三年不立碑。

这个估计很多人都是有所耳闻的,大家可不要被一些影视剧给带偏了,像一些影视剧中人一下葬就已经立好墓碑了,但现在生活中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因为古人传下来的规矩就是“新坟三年不立碑”,也就是说去世的人在三年以内是不能立碑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古代的墓碑基本都是石头雕刻的,一块就有数百斤重。而墓碑又是立在坟墓前面,或者是后面。新挖的坟墓就会把地下挖空了,之后虽然回填了。

但地面都已经挖松动了,如果把一块几百斤的墓碑立在那里,就容易倾斜,或者是发生倒塌。这在古人看来是不祥的预兆,对子孙后代是不利的。而等到三年以后就土地经过风吹雨淋的,已经自然沉降踏实了,这个时候立碑就不会出现倾斜、倒塌的情况了。

第二,夭殇的人也不能立碑。

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是影视作品中,也能听到夭折这个词语。古人对死是有着不同的说法,比如皇帝去世称之为“驾崩”;比皇帝低一级的诸侯们去世,称之为“薨”,士大夫去世称之为“卒”,而有功名在身的一般官员去世后称为“逝”,最底层的穷苦劳动人民去世才叫做“死”。

同时不同年纪去世也有说法,比如婴幼儿,或者是孩童去世就叫夭折,而青少年死叫殇。所谓“夭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还没有成年,或者是未成人还没有婚配成立家庭就去世了。

古人认为这样的人还没有资格参与到家庭传承的规则之中,所以他们去世以后不仅不能进祖坟,当然也就不能立碑了。听说在有些地方以前还有不到60岁去世的人也不能立碑,因为60岁是一个甲子。

第三,横死之人也不能立碑。

横死,也就是说因为一些突然的意外事故死亡的,比如上吊自杀,或者是跳河等非正常死亡的人。以前就是有着这样严格的规定的,在有些地方这样的人甚至还不能进祖坟,而是要另外找地方安葬,并且在安葬以后也是不能立墓碑的,不然对家人和后代不吉利。

其实笔者猜测,古人会有这样的规定,多数还是认为这些横死的人多多少少是有点不吉利,毕竟他们不是自然死亡的。如果是上吊,喝药等,那肯定家里人也会在村里被人议论纷纷。如果还给立碑的话,那大家也就都知道了,这样每当有人经过了,就会对其指指点点,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不尊敬。

第四种是没有后代的也不能立碑。

老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过去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要的使命,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后代,那他就没有资格去见祖先的。

而之所以这样的人不立碑,也是因为墓碑都是后人立的,并且是为了方便后人祭拜才立的。既然他都已经没有了后代,那立碑给谁拜呢?

所以这样的人立碑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一般如果自己没有后代了,多数会去抱养一个孩子,比如是自己兄弟,或者是亲人的孩子,然后养大成人后,就靠他来养老送终了。

写在后面

俗话说“墓碑四不立,立后人丁散”,就是在提醒我们立墓碑的讲究很多,不能随便想立就立,这样不仅不尊重死者,可能还会招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闲话和麻烦。毕竟在以前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事情做得不对确实很容易招惹一些风言风语。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笔者看来墓碑立或者是不立,这都是一种孝道文化,只要我们从心里真正尊重这种文化,这些讲究和规矩也就只是一个框架罢了。而且尽孝要趁早,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尽孝比什么都重要,你们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