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板桥二条

 zoudemin 2023-03-31 发布于北京

最近翻看旧照,看到许多这些年拍摄的积水潭附近的胡同,其中板桥二条尤多。板桥二条,就在积水潭(正经应该叫西海)西沿边上,两旁住家儿也不是很多。“板桥二条,位于新街口地区东北部。东西走向,东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180米,均宽4米。清代称二条胡同。因左近有石板桥,1911年后改称板桥二条。”《北京胡同志》这样介绍它。

说起板桥二条,得从我小时候说起。我家住在新街口北大街七条4号,是一个四合院改造成的大杂院儿。上世纪90年代,后海有个早市,卖蔬菜、水果、主食、零食、日用小百货的都有。这早市是我跟着老爹老妈周末经常去的地方,出了家门过马路,穿过板桥二条,右拐一点儿,再一路往东,沿着积水潭南岸一直走到德胜桥,就进入早市的地界儿了——那里的人声鼎沸,至今还盘绕在脑海里。现蒸馒头包子揭锅时腾起的白汽儿;卖大捆葱的挥着刀咔咔剁去大把的葱叶子;叫卖新式刮皮器的小贩拿着胡萝卜、土豆削来刮去,嘴里不停地介绍着刮皮器多么好使;还有到后海西南角上的那座小桥上,卖五香花生米的摊点儿,那是我最爱去的地儿,到了那儿就走不动了,老爹老妈经常给我买上一小袋儿,才高高兴兴地往前走。早晨的阳光铺洒在后海水面,有点浮光跃金的意思,跟着老爹老妈穿行于人海,采买着一周的吃穿用度,再拎着几大兜瓜果蔬菜沿原路返回,从板桥二条上下坡回家。

从小学到高中,这种北京城西北角市井生活的记忆,构成了我的人生底色。向往山水可能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居住在新街口街道的我们,对积水潭和后海附近胡同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这片儿的胡同更多。勾连后海早市的板桥头条、板桥二条、板桥三条,还有小铜井胡同,就成了我年幼时、少年时最常去最熟悉的地方了。

“板桥胡同家族”各有特色。头条,笔直地通向西海南岸,如果往东边去,取捷径,那么走头条是最合适的。头条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就是积水潭医院的后门,这个门,老爹告诉我,是离医院太平间最近的门。每每走到那座时常关闭着的铁门附近,总忍不住要往那儿看上几眼。

二条,在头条北边,中间高,两头低,是个挺陡的坡道,走上二條,往往有一种走小山路的感觉。二条有一家门前,刻有八个大字,我有点念不准,后来才知道是书画家许林邨先生的书斋“一粟草堂”,门上许先生亲笔书写“卜居积水,世守研田”。许家世代以笔墨为生,择积水潭而居,他在板桥二条隐居60余载,直至2005年去世。以前,我不知道这些,只是单纯喜欢从这里经过,喜欢胡同里的枣树、小卖铺、小狗、大太阳,以及安安静静的时光。

三条,在二条北边。胡同里有槐树、枣树,小时候还老有“吊死鬼儿”(学名叫槐尺蠖幼虫)从树上吊下来。后来三条靠近新街口大街这边的胡同口儿布满了小饭馆,跟旁边的护国寺小吃店形成聚合效应,五湖四海的美食都有,烟火气息十足。

小铜井胡同,在三条北边,是离积水潭地铁站和德胜门西大街最近的一条胡同,也是总政文工团的排演场,以前经常会放内部电影。

2003年,我家因拆迁,离开住了将近20年的积水潭地界儿。后来,只要经过附近,我就会到二条转转,看看住家院子里的杨树枣树,走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自然坡道,让脚底板找一下小时候熟悉的感觉。

齐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