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性教育

 风吟楼 2023-03-31 发布于广东

中国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性教育始于东汉建初四年 (公元79年) 。当时光武皇帝刘秀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规模的经学学术会议,制定了有关经学各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并由班固将之整理编撰为《白虎通》 (全称为《白虎通德论》) 一书。书中除明确规定贵族子弟在“辟雍”学宫必须学习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课程外,还要接受性教育。

文章图片1

《白虎通》记载:“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也就是说,这种男女之间涉性之事在家中由父亲传授会显得轻慢不严肃,所以必须在学宫中学习。

文章图片2

由于性教育是一种避不开,又不能大张旗鼓进行的特殊教育,所以古人想出了不少“照猫画虎”的速成办法, “嫁妆画“就是其中之一。“嫁妆画”最早见于先秦墓葬之中,汉砖也有大量表现, 其实物的制作,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

东汉发明浑天仪的张衡曾写了一首长诗《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叙述新婚之夜的心情:

同声歌节选:

张衡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将首饰都卸下来,宽衣解带,在枕帐之间铺开“嫁妆画”,欣赏那夺人心魄的人体之美;要拜精通房中术的素女为师,做那人人爱做的事,就像轩皇一样;人生的快乐莫过于今宵,即使到老掉牙的时候,也不会忘怀……诗歌中的“轩皇”,指黄帝,因为传说黄帝曾和一些有学问的老者学习、讨论如何男欢女爱。此后,《同声歌》就一直与“嫁妆画”相伴相生,形影不离。“嫁妆画”通常是一卷8~12张不同性爱方式的图画。女儿出嫁前,父母都得买上一两卷,作为嫁妆,让女儿在新婚之夜,铺在床上,“照猫画虎”接受启蒙。

中国的性教育奠基于春秋先秦,鼎盛于秦汉隋唐,阻滞于晚清。春秋秦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多不胜数,《黄帝内经》、汉墓《养生方》、《素女经》等等,它们总结了在远古性学的影响下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唐代以前对待性问题大多很严肃,文字记载也很严谨,其意在指导,而并非娱乐,与淫秽是不沾边的。

文章图片3

明清时代民间流行有性教育连环画。内容为男女同房前沐浴、接吻、爱抚、交合等内容。这类图书不是书房用书,只适合在秘室阅读,有手绘版也有木刻版,且版幅制作小巧,配有木轴,卷起仅可盈掌。外框多为瓜果植物的果实造型,如南瓜、西瓜、丝瓜多子植物,寓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春宫画起源很早, 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说,殷商末期(公元前1040年左右),奢侈暴虐的纣王在宫中举行餐宴,他抱着妲己恣意寻欢,他的床榻围以绘满春宫画的屏风,两人一面看这些画,一面纵情作乐。后世的春宫画起初是为性教育而出现的,继而蔓延成为消遣之作。

文章图片4

明代的唐寅是作春宫画的高手,他常以其所眷恋的妓女、情人为模特,所以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他所画女性的特点是“三白”: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唐寅画的重要标准。唐寅的春宫画很少传世, 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于日本。此画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唐寅还画了一套《风流绝畅图》,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这套册页早已失传。

晚明社会,春宫画册非常流行。当时最为精美的春宫画册是以雕版五色套印的。这样装裱考究的画册, 配以色情诗词, 成为当时高档的性教育和情趣读物, 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套色木版画的最高成就。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纵欲无穷,导致大多属于医学范畴的“房中术”被拉入淫秽小说和春宫画之列。

文章图片5

清代坊间也大量刊行过春宫画,由于不少商人是基于盈利目的而刻版刊出,从而导致画册逐渐沦落为情色倾向的消遣娱乐,以至于到康熙时期,皇帝不得不下令“严查禁绝,将版与书一并尽行销毁”。康熙五十三年谕:“严绝非圣之书”。当时就连《西厢记》、《水浒》等名著也被列为禁书,“房中术”之类的书籍全在禁毁之列。这就是为什么对性问题一直保持相对开放的中国突然变得缄默不言、讳莫如深,而这种影响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