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的35岁门槛:无所事事7年,沉沦下僚5年,终于学会拍马屁

 漫步之心情 2023-03-31 发布于湖南

本文是时政记者读明史系列第27篇,上接这篇 浙江攻略失败,朱元璋迎来一生最大危机和机遇(时政记者读明史)

前言:

历史上的谋略之士,其成长路径,大抵如刘伯温一样,早年聪颖,中年却长期困顿,之后幸而在将死之际抓住机会。

谋略所谋,无非人心。

刘伯温等人只有在黑暗深处,在舔舐伤口时,细细琢磨,复盘自己所失,才能想明白他人所想、所求和所为。

文章图片1

刘伯温AI还原图

一、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刘基,字伯温,浙江温洲人。他祖辈并不是世传文士,而是跟随赵构的所谓“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

虽名列四将,刘光世却跟其他三个不一样,他做人很差,打仗很水,逢金军便逃,是有名的“长腿将军”。《宋史》里评价其为:律身不严,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

后来他们家定居温州,成了地主,在宋则做宋朝的官,在元则做元朝的官。

刘伯温是刘光世第七代孙。他从小特别聪明,就和你们班里考第一的孩子一样,从没见人家学习过,但每次成绩第一。刘伯温也一样,“人未尝见其执经读诵,而默识无遗。”

刘伯温读书的方法跟毛泽东有些像。毛在年轻时有个外号叫“毛奇”,即“大丈夫要为天下奇“,毛喜读奇书,而读书后又有不同与常人的“奇见解”,遇事又喜出“奇主意”。

刘伯温读书作文也喜“奇”,时人称其“为文有奇气”。他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与人不同,即“绝疑义皆出人意表”。

文章图片2

刘伯温太聪明了,别人读古文需反复背诵,而他“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

同时,他四书五经也没落下,考试更在行。

湖南人曾国藩考个秀才考了7次,左宗棠考科举考了一辈子都不中,而刘伯温则第一次考进士就中了,全国前30。

更牛逼的是,元朝规定25岁才能参加科举,刘伯温那年才22岁,虚报年龄参加考试,就这么中了......

不知道熟读史书的曾国藩左宗棠看了这段有何感想。

在家守孝三年后,刘伯温被派到南昌旁边的小城高安做县丞。

当时汉族的官不过是蒙古人的点缀,县丞属知县的副手。参谋不带长,放屁不带响,县丞在一副牌里相当于小王,上面还有个大王。

当官后的刘伯温发现,聪明这个特质对混官场不一定是好事。

苏轼曾给儿子写过一首诗,说聪明的副作用: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你让知县怎么看刘伯温这个二把手?这么年轻,又这么聪明,偏偏还有点儒生的憨直,你到底想干嘛?

未经世事打磨得聪明人大多锋芒毕露,往往得罪人。刘伯温也一样,在高安混了几年,许多事看不惯,惹得“豪右数欲陷之”。

可明知道刘伯温是什么样的人,他上司竟偏偏派他搞司法。州里有一场命案,已经宣判了,刘被派去复核,竟然敢不污自己清誉,秉公执法,将案子推翻了。

为此,不仅一审的官员丢了官,“倚蒙古根脚”的豪门凶手还丢了性命,许多人恨他入骨,要杀他!

堂堂大元进士,连县丞都干不下去了。刘伯温只得托关系跑到江西省里给省领导当助手,可不久后又因为锋芒,跟同事们议事都能议出纠纷,又干不下去。

这次他彻底emo,直接家里蹲了。

转眼刘伯温35岁了,到了这个当代白领的门槛年龄。

从他中进士算起,到此时他总共沉沦下僚5年,无所事事了7年。

他觉得再蹲下去可能就要一直蹲了,终于肯放下面子,跑到北京四处拍马屁,想谋得一职。

又在北京混了两年多,37岁的刘伯温终于求得江浙儒学副提举一职。古人云七品官是芝麻官,他这个官是从七品。

与此同时,跟他同科中进士的人都混成市长了。

人生四大喜事,其一为他乡逢故知,但若人家混得好你混的惨就不一定喜了。不久刘伯温碰到了原故知、今建昌府市长钱士能。

刘在写给钱同学的《送钱士能至建昌知州序》中道:

“九年之间相去越五等,何县(悬)绝耶!”

九年前咱俩都是一样的官阶,如今跟你相差已经五等了!

“今既见而喜,喜而思语故旧,则凄以悲。”

一见面是欢喜,之后意识到两人如今的差别,我悲上心头。

“又自庆其相逢于未老而俱无恙也。”

我只能拿自己虽38岁了但身体还行还有得混,来勉强宽慰自己。

两人见面,刘伯温尴尬的能拿脚趾头在地上扣一个洞钻进去。

结果这边刚自夸身体好还能混,在杭州没混两年刘伯温身体又不行了,因病辞职。。。。

又在家蹲了两年,天下大乱。在朱元璋取南京的1356年,45岁的刘伯温来到丽水,给上一章提到的石抹宜孙当幕僚。

至此,刘伯温总共有15年时间无所事事,仅有的7年为官生涯也只是沉沦下僚。

此时他终于没了棱角,忘了自己曾是少年天才。他学会了应酬,学会了拍领导马屁,还给石抹宜孙写了大把感谢诗。

如今传世的刘伯温《文集》里,保存他给石抹宜孙的诗多达80余诗!

在诗中,他将石抹宜孙比作中兴唐室的李光弼、郭子仪,还一再给领导表决心,要“相期各努力,共济艰难时”,为了复兴大元而奋斗终身!

刚安稳没两年,1359年前后,朱元璋要来了,刘伯温一看石抹宜孙打不过,辞职了...

翌年3月,在朱元璋的金华地方官、长得跟铁拐李一样的奇士孙炎劝说下,刘伯温半推半就地降了。

这一年已经49岁,已到知天命之年,别人功成名就,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3

刘伯温真迹《行书春兴诗八首》

二、谋略之士的成长路径

本猫智深看史,会发现所谓的谋略之士,其成长路径,大抵如是。多如刘伯温一样,早年聪颖,中年却长期困顿,之后幸而在将死之际抓住机会。

比如三国时的毒士贾诩,早年即被认为“有(张)良、(陈)平之奇”,后以孝廉拜郎官,在长安混了几年,发现这里不是他一个甘肃小伙子能混出头的,返回老家。

之后他混到42岁还只是西北某董姓粗鄙中级武官手下的小吏。这一年,他终于跟董姓武官进京了,真正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再比如跟刘伯温并列的张良,40岁了还如无头苍蝇一般,在博浪沙指挥刺客砸秦始皇的车。

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逃犯生涯,终于在50岁左右,天下大乱,张良真正有了机会。

大名第一才子解缙,19岁中进士,点评朝中大事,才气锋锐。又傲慢之气盈满,为几而树敌。朱元璋让其父带其回家再读书10年。

可惜他终不能铭于心,后又参与到朱棣的两个儿子之争,被埋入雪中冻死。

可见,所谓谋略之士,谋的无非人心。只有在深处黑暗,在舔舐伤口时细细琢磨,复盘自己所失,才能想明白他人所想、所求和所为。

连个网红papi酱,想弄明白互联网石器时代的网友究竟想看啥,尚且需要无所事事家里蹲4年。何况想整明白时代脉络和人心。

有读者可能会问本猫智深,为何诸葛亮一出江湖则能三分天下?

大家不要被演义忽悠了,刘备重用20多岁的诸葛亮,更多看重的是其背后在荆州的关系网。诸葛亮家跟荆州四大家族蔡家、黄家、蒯家、庞家都有姻亲关系,论起来刘表还是诸葛亮他姨父。

假如诸葛亮能再沉淀一段岁月,认识人心险恶,或许能识破陆逊诡计,蜀国的命运也有可能改写。

文章图片4

诸葛亮家族在荆州有强大社会关系

三、为朱元璋计

刘伯温才谋了新饭碗不到两个月,陈友谅大军就打到南京城下,刘伯温的新同事们又准备自谋出路了....

刘伯温找到朱元璋,直截了当问:

“陈友谅水军是我军十倍。

陈友谅与元军对战最久,战力最强。

陈友谅雄踞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于群雄中疆域最广。你只有小半个江苏和浙江”

主公你将如何应对?”

与刘伯温对视许久,朱元璋认为眼前这个元朝进士或许有点本事,终于说出自己的打算:

“我有一计。”朱元璋说。

“何计?”刘伯温问。

“诈降。我军大将康茂才与陈友谅为故交,可使其致信陈友谅,约其来攻,聚而歼之。”

刘伯温注视着朱元璋,问道:“你觉得陈友谅会信么?

陈友谅背叛过两任自己老大,徐寿辉被他牢牢控制,倪文俊死了还背负骂名,你觉得陈友谅会信任他人?

陈友谅以一介渔民,如今雄踞一方,经历多少欺诈、杀戮和背叛,你觉得他会将取南京的关键放在一个故交康茂才身上?

怎么可能?真当一个做出如许事业的人是白痴?”

(可日后《明史》、《明实录》等官方史料瞎写,陈友谅就是因为这么一条简单的诈降计,导致了失败。看来将敌人弱智化,裤裆藏雷也能干掉美帝,用双手也能活撕鬼子,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

听闻刘伯温的质疑,朱元璋眼神黯淡下来,不再说话。

“主公勿忧,陈友谅虽强,但并不是不可战胜。切让老夫帮你谋划。”刘伯温终于出手了。

文章图片5

诸葛亮《远涉帖》

四、善诱

“陈友谅何处最强?”刘伯温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朱元璋。

朱答:“水军。”

刘问:“如何强?”

朱答:其巨舰上百艘,名曰混江龙、撞倒山、塞断江、江海鳌等,多者容众三千,少者一千,共十万精锐,顺江而下,征战日久,投戈断江,赤帆千里,所向必取,攻无不克。我军如何能敌?”

刘问:“水军我们一点机会都没有么?”

朱答:“没有。”

“那就简单了,我们只能打陆站。”刘伯温说,“第一个结论出来了。”

刘接着问:“陆上我们能打过陈友谅么?

朱想了良久,答曰:“不能......”

刘伯温:“.......”

“正常打,打不过,那只能设伏,伺隙击之。”刘说。

朱元璋点了点头。

刘问:“主公认为设伏何处为宜?”

朱元璋又沉默。

刘接着问:“你若是陈友谅,会如何攻城?”

朱元璋:“陈军优势在水军,几天前攻马鞍山时,其将巨舰驶入护城河,士卒从船上攀城墙而入,轻松破城。我若攻南京,也会如此。”

刘问:“从长江的南京的水道如何?”

朱答:“有三条,分别是阴山运道,夹江和秦淮河。阴山运道水浅道窄难行;夹江勉强得过,但半路有江东桥阻隔;秦淮河则道宽水深。”

文章图片6

元末建康水道图

说完后,朱自己沉思良久。

“我得之矣!”朱元璋大声道。

“我有将康茂才,令其守江东桥,以书信诱陈友谅来,聚而歼之!”朱元璋道,“胜负之机,在江东桥!”

刘问:“主公觉得陈友谅何许人也?”

朱元璋:“枭雄也!”

刘伯温问:“他会信么?”

朱元璋:“不信...”

.......

那该如何设伏?

且听本猫智深下章分解。

文章图片7

本猫就是智深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纪事录笺证》
《平汉录》宋濂
《朱元璋大传》陈梧桐
《朱元璋传》吴晗
《刘基事迹考》杨讷

《龙湾之战与建康水道》李新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