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芯能科技研究报告:分布式光伏运营领跑者,光储充一体化加速布局

 悠悠道长 2023-03-31 发布于上海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余楷丽)

1 聚焦自持电站运营,积极拓展储能、充电桩

1.1 浙江省硅片制造起家,逐步扩大业务、地域版图

2008 年成立,2014 年后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 称“芯能科技”)是一家以分布式光伏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运营服务商,2008 年成立以来, 公司多年深耕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这一细分领域。公司成立之初从事晶体硅片的研发制造; 2011 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4 年后逐渐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 建设和运营,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分布式光伏领域的企业之一,完成 80MWp 分布式电站 建设,使海宁成为浙江省首批并网规模最大的示范区,公司实现单一产品制造向太阳能分 布式业务重心转移;2018 年登陆 A 股市场,代码 603105.SH,借资本市场东风扬帆远航; 2020 年进入智慧电动汽车充电领域;2021 年储能系统投运,光储充一体化布局加速成型。

聚焦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布局全产业链积极拓展储能、充电桩业务。公司主营业务 包括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公司核心业务)、分布式光伏项 目开发建设及服务(屋顶开发+EPC+运维)、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充电桩投资与运营:

(1)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主要是自持并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自 发自用,余电上网”原则与屋顶资源业主签订 20 年左右的能源管理合同,电站所发 电量以一定的电价折扣(或支付屋顶资源业主一定租赁费用)优先供应屋顶资源业主 使用,余电全额上网。分为 BAPV(在现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与 BIPV(光伏建 筑一体化)两种形式,2017 年至今公司已累计建成并网 BIPV 项目装机规模超 40MW, 具备成熟的 BIPV 方案实施经验,未来可快速切入 BIPV 行业。 相较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全额上网”消纳模式,以及户用、渔农林光互补等自发 自用电量占比低、几乎等同于全额上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 皆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自发自用部分电价锚定大工业电价,度电收入远 高于全额上网的脱硫煤标杆电价,盈利能力强,收入利润弹性大。

电费收入=屋顶资源业主自用电量*大工业电价*折扣+余电上网电量*脱硫煤标杆电价

文章图片1

(2)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及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三项业务,①EPC,电站投资 方负责提供屋顶资源及所需资金,公司 EPC 承包多环节;②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及 服务业务,该业务与 EPC 业务不同之处在于屋顶资源由公司开发;③电站运维业务, 为电站持有方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运维服务实现运维收入。

(3)光伏产品生产销售业务:主要为光伏组件的生产销售,公司组件生产规模较小, 其定位在优先满足电站业务对光伏组件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行情及订单情况生产 销售光伏组件。

(4)充电桩投资与运营:主要依托现有分布式光伏屋顶资源企业主,在业主产业园 区及网点投资、铺设并持有、运营直流快充充电桩,对外部运营车辆及企业员工提供 充电服务,并根据电网购电价格向电动车主收取相应的充电电费及服务费。

文章图片2

(5)储能:①工商业储能运营,公司前期已实施多个“网荷光储充智能微网”示范 项目,现已正式对外开展工商业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聚合业务,未来随着储能系统成本 的逐步降低将视收益情况有序灵活推进该业务;②户用储能产品研发制造,现已设立 户用储能产品研发中心完成产品试制。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太阳能分布式电站(包括自持电站及开发服务项目)总装 机容量超 1.2GW,年发电量最高可超 12 亿 kWh,年节约标煤约 44 万吨(减少 CO2排放 120 万吨),为实体经济年节约能源成本超过 1 亿元。从浙江省起家,业务已覆盖华东、 华南、华中、华北等地,为近千家企业提供绿色环保方案。未来,公司在继续聚焦自持电 站建设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分布式光伏客户资源稳步推进充电桩和工商业分布式储能业务。

1.2 家族民营企业,股权相对集中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张利忠、其配偶张文娟、总经理张震豪(二人之子),三人 直接及间接通过海宁市正达经编和乾潮投资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占比 37.11%,加上张佳 颖(张震豪之妹)作为一致行动人持有的 1%公司股份,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占比 38.11%, 公司旗下子公司超过 70 家。

1.3 受益于量价齐升,盈利能力快速增长

受益于大工业电价提升带来的综合度电收入上升、以及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 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转型后业务结构优化明显、营收净利快速增长。2016-2021 年公司营 收分别为 11.5/9.4/3.8/3.9/4.3/4.5 亿元,2022 年为 6.5 亿元,同比增长 46.0%,由于业务 结构调整,公司 2016 年以来营收波动较大,2016 年开始到 2018 年公司营收下降的主要 原因是①公司从 2016 年开始加大自持分布式电站投资建设,从而减少了对外提供分布式 光伏开发及服务的业务规模,导致该业务收入的下降;②受硅片市场行情波动因素以及公 司硅片生产线金刚线技改、部分自产硅片用于加工成组件等因素的影响,光伏产品销量有 所下降;③虽然新增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陆续并网且毛利率较高,但对当期收入贡献较小。 2016-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8/1.2/0.7/0.4/0.8/1.1 亿元,2022 年为 1.9 亿 元,同比增长 74.1%,扣非归母净利润 1.9 亿元,同比增长 101.6%。2020 年起,公司业 务调整逐渐完成,净利触底回升,随着公司高毛利率的自持电站营收占比的快速提升,行 业景气向上以及政策支持助力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文章图片3

高毛利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已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及主要营收来源。随着公 司业务结构调整,近年来自持电站业务营收占比快速提升,由 2016 年的 3.6%迅速提升 至 2022 年的 81.4%,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 6.50 亿元,其中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收 入 5.29 亿元、光伏产品类收入 0.84 亿元、开发建设及服务 0.29 亿元、充电桩 0.04 亿元, 分别占比 81.4%/12.9%/4.5%/0.7%,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及主要营收来源;2021 年起充电 桩业务开始贡献业绩,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光伏产品由外销转为优先满足自身电站业务对 光伏组件需求的定位,2022 年营收占比降至 12.9%;由于在每年屋顶资源开发能力有限 的情况下,公司所获取的优质屋顶资源优先用于建设自持电站,开发建设及服务业务 2022 营收占比降至 4.5%。

随着公司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净利率持续快速提升。2018 年以来自持分布式光 伏电站发电业务毛利率稳定在 60%以上,随着自建电站的投产和业绩释放以及公司对低 毛利率光伏产品业务规模的合理控制,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提升,毛利率由 2016 年 的 21.2%提升至 2022 年的 54.9%,净利率由 2016 年的 6.8%提升至 2022 年的 29.5%, 利润率逐年持续提升。其中,2019 年利润率同比下降的原因是当年光伏产品营收占比相 较于 2018 年有所增加,拉低整体毛利率。

费用管控良好,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财务费用成为最主要的费用支出。2018 年公 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扩大,相关管理费用和项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导致管理、 财务费用率上升,随着成本管控加强,管理费用率快速下降,由 2018 年的 19.3%大幅降 至 2022 年的 8.0%,财务费用率在 2022 年亦降至 11.4%,费用管控得当。 资产负债率及资产周转率较稳定。资产负债率在 2018 年因 IPO 由 53.6%大幅下降至 43.0%,之后随着公司自持电站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借款增长而逐年上升,到 2022 年 资产负债率为 49.7%(由于公司一般以 50%资本金比例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 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也接近 50%);另外,公司主营业务由开发建设服务及光伏产品转为 自持电站后,总资产周转率受行业影响降至 0.15 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

文章图片4

2019 年起经营活动现金流提升明显,ROE 快速回升。随着公司自持电站业绩放量和 综合利润率的回升,2019 年后 CFO 及 ROE 逐年提升明显, 2022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 5.7 亿元为历史最高,加权 ROE 回升至 11.4%,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发电业务电费收入每 月结算、收取,坏账风险低,持续 13-20 年提供稳定现金流,公司电费收入可有效支持 自持电站后续投资,进一步扩大自持电站规模,实现业绩的不断提升。

公司自持电站并网装机容量&自持电站总发电量稳步提升,复合增长率均在 30%以上。 2017-2021 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分别为
178.9/310.7/414.4/519.2/605.0MW,4 年复合增 速达 35.6%,截至 2022 年底公司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规模约 726MW,较 2021 年底增加约 121MW,另有在建、待建和拟签订合同的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约 172MW,公 司自持电站规模继续以稳定的增长态势向 GW 级迈进;2017-2021 年发电量分别为
179.0/238.7/339.6/456.1/565.5GWh,4 年复合增速 33.3%,2022 年公司发电量为 675.3GWh,同比增长 19.4%。

2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行业景气向上迎发展机遇

2.1 “双碳”目标叠加能耗双控,政策频出推动行业需求释放

2.1.1 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是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期待 CCER 重启增厚业绩

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下持续看好电力系统深度脱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亟待提 升。分部门看,我国能源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及工业部门,其中电力部门占据我国能 源相关 CO2 排放约 40%,是重点减排领域之一,且是目前碳配额市场首次覆盖行业。目 前电源装机结构仍以煤电为主,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火电装机占比近 52.0%,发电侧碳 排放形势严峻,改变电源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截至 2022 年 12 月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 3.7 亿千瓦和 3.9 亿千瓦,据中电联预 测,2023 年风电、光伏新增规模约为 60GW、100GW。伴随着未来全国用电量的持续增 长,2030 年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 1200GW 目标仅仅只是下限,预计产业的内在需求将 远超这一数值,在加速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行业迎来历史发展契机。

文章图片5

期待 CCER 重启增厚业绩。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配额市场启动,当前我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有两种交易产品,分别为碳排放配额(CEA)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CEA 交易对象主要为重点排放单位获配的碳排放额,CCER 的交易对象主要 是通过实施项目削减温室气体而取得的减排凭证,主要涉及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 能源企业。“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中国碳减排压力大任务重, 我们预期碳配额将逐步收紧,未来逐渐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我们预计 CCER 全国 市场有望 2023 年开放,碳价长期看涨,在碳价稳定上行背景下 CCER 价格有支撑。 公司自持光伏电站发电 CCER 利润弹性 8.1%,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 可通过 CCER 上线交易从碳交易市场取得额外收益,假设年利用小时数 1150h,保守估 计 CCER 价格 35 元/吨,度电收入按照 2021 年水平,测算得相较于参与 CCER 市场前, 发电业务收入弹性约 4.0%,利润弹性约 8.1%。

2.1.2 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降低融资成本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有望缓解民营新能源运营商的融资压力,公司贷款置换 可降低财务费用支出。2021 年 11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具。新能源运营商具有重资产属性,结构性宽松提供的流动性助力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提升装机增速。

初期支持范围“小而精”,重点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其中 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 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 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 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利率与 LPR 大致持平,已累计支持贷款超 4000 亿元。央行将 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 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 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adopt 'the system for direct funds'),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 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 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 1.75%,期限 1 年,可展期两次。 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央行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 2469 亿元,即支持金融机构向 碳减排领域企业发放贷款 4115 亿元。

文章图片6

2.1.3 能耗双控趋严,提升企业屋顶资源开发意愿

2021 年起严控能耗总量和强度。2021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 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就能耗双控制度给出更为完善的指标设置以及分解落实机制。 从考核机制来看,“能耗双控”中能耗强度的优先度更高,降低单位 GDP 能源消费也是达 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 光伏发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各地“能耗双控”政策频出,部分企业被通过停 产、限电的方式控制能耗以完成年度能源“双控”目标。对业主来说,其使用光伏电不仅 能降低用电成本,还能缓解所存在的限电压力,且所用光伏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一举多得,业主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安装光伏电站的意愿大幅增强,助力屋顶资源开发 效率提升。在此背景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作为能从供给侧贯 穿至消费侧实现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迎来发展新机遇。

2.1.4 “整县推进”背景下行业空间广阔

2021 年 8 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同年 9 月《关于公布整县 (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中 676 个县被纳入试点名单, 其中山东、 河南、江苏三省入选总数达 195 个,将近占总体数量的 30%。分布式光伏正进入加速发 展的全新周期。 “整县推进”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应接尽接,在党政机关、 公共建筑、工商业、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 50%、40%、 30%、20%。通过开发学校、医院、写字楼等闲置、低效的分布式屋顶资源,以提高分布 式光伏渗透率及屋顶资源利用率,实现降碳减排。按照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披露数据,2021 年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累计备案容量 4623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山东、河 南和浙江;累计并网容量 1778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和广东;截至 2022H1 全 国整县试点累计备案规模 6615 万千瓦。从上报的项目开发主体来看,央企、地方国企、 民企成立公司的合作投资开发模式占比超过 60%。

“整县推进”背景下,EPC 及电站运维市场需求开始释放,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开 发建设及服务业务收入有望进一步增加。2021 年公司已开始承接央、国企 EPC 业务,2021 年实现业务收入 434.2 万元,2022 年实现 2899.4 万元,同比增加 194.6%,目前收入规 模相对较小,但呈现出良好的业务前景,后续随着“整县推进”项目逐步落地,公司开发 +EPC+运维收入有望增加。

2.2 电价中枢提升,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模式优势明显

2.2.1 自发自用电价锚定大工业电价,综合度电收入显著高于全额上网

公司自发自用部分电价基于一定折扣锚定大工业电价,显著高于全额上网的脱硫煤标 杆电价,电费收入=屋顶资源业主自用电量*大工业电价*折扣+余电上网电量*脱硫煤标杆 电价;或者向屋顶资源业主按所提供的屋顶资源面积支付租金。

文章图片7

大工业电价同比上调,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利润进一步增厚。公司自持电站“自发自 用”部分电费在与用电业主结算时,结算价格根据业主当地大工业实时电价的基础上给予 用电业主一定折扣,故光伏发电的度电收入紧扣大工业电价而同步变动。大工业平均用电 价格提高意味着“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综合度电收入相应提高,存量和 新增的分布式电站项目收益率将提高。

分时电价拉大峰谷价差。2021 年下半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陆续出台分时电价政策, 调整峰谷电价及峰谷时段,其中以江苏、广东、浙江为例的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多次调整, 峰谷价差有较大幅度的扩大,尖、峰时段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提高。 其中,浙江省系统峰谷差属于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根据浙江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 我省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最大峰谷差率超 50%,于 2021 年 10 月 15 日起分 别提高大工业尖峰电价每千瓦时 5.6 分、高峰电价每千瓦时 6 分,降低低谷电价每千瓦时 6.38 分。

2022 年公司综合度电收入同比增加 21%。受“分时电价”、“电力市场化”政策驱动, 自 2021 年下半年至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陆续上调大工业电价,其中公司自持电站广泛 分布及重点开发的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诸多东中部经济发达省份电价上调尤为明显。 2022 年公司综合度电收入(不含补贴)较上年同期增加约 0.1 元/度,同比增加约 21%。 大工业电价的上调使得未来新增电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空间进一步打开,同时也体现了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电站相较于“全额上网”光伏电站的优势。

2.2.2 隔墙售电政策拓展售电渠道,进一步推高综合度电收入

早在 2017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便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 点的通知》,提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标志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的启动; 2019 年,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名单正式发布。

2023 年浙江落地隔墙售电政策,有望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盈利。2022 年 9 月 29 日,浙江省表决通过《浙江省电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提出分布式发电企业可以与周边用户按照规定直接交易。《条例》 是“双碳”目标提出后颁布的第一部综合型地方性电力法规,也是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的先行者。

文章图片8

绿电推进增厚盈利能力。绿电交易价格较当地中长期交易价格高 3-5 分/度,成交价 格中明确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绿电溢价增厚新能源盈利能力。

3 公司资源获取&地域&产业链多重优势筑壁垒

3.1 公司屋顶资源获取能力强,构筑核心壁垒

公司客户黏性强,优质服务打造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公司现拥有 GW 级 以上的优质分布式客户资源,为飞利浦、敏实集团、娃哈哈、中国巨石、火星人等近千家 下游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已成功实施了众多项目,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方、地 方电网、屋顶资源业主方面均享有较好的声誉,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和品牌效应,为后 续电站规模再扩大、推进充电桩和工商业分布式储能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后期进一 步拓宽分布式新应用场景,深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供了可能性。

非标特性对实施经验和运营质量要求高。一方面,由于分布式光伏是利用闲散屋顶资 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定制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属于非 标产品。许多参与者对分布式光伏稍显陌生,缺乏实施经验和技术优势,无法兼顾设计、 采购、安装施工、并网等诸多环节,需要与具有高度专业、丰富经验、成熟技术的工程承 包商合作。在此形势下,对于已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崭露头角的企业,包括系统集成商、EPC 企业将迎来新契机,EPC 业务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碎片化特性对运维服务商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落地的电站项目分布零散,极度碎片 化,较难自主地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运维体系。许多参与者因缺少运维团队和运维经验, 需要与能够提供优质运维服务的企业开展合作,对于已在运维服务方面深耕多年,享有良 好口碑,拥有专业运维团队和经验技术,成熟、完整的运维体系,能够提供高效、智能、 数据化运维服务的企业,其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运维业务的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

3.2 主要业务区域电价优势明显,以点带面拓展地域版图

立足本省,辐射全国。东中部高耗电、高购电等经济发达地区将是未来分布式光伏规 模的重要增长区域。公司已形成随客户业务发展向外地辐射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敏实集团、 中国巨石、华孚时尚、娃哈哈等案例。

未来将继续向电价高、用电量大、光照条件好、优质企业多、符合公司投资收益要 求的经济发达地区拓展。公司自持电站中约 90%集中在浙江省。在公司业务发展初期, 由于浙江省经济发达,工业用电需求大,光伏产业链完备,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分布式 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较高,故浙江省为公司前期业务开拓的重点省份。在光伏补贴退坡直 至完全取消补贴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对于项目的筛选和投资已无需考 虑补贴,近年来公司立足本省辐射全国,加速省外布局,已开拓江苏、广东、江西、安徽、 湖北、天津等地的市场。截至 2022年底,省外累计装机约 95MW,占总装机比例为 13.02%, 较上年提升近 4 个百分点;从年内新增装机量的角度来看,2022 年公司省外装机增加约 39MW,占新增装机比例为 32.23%;从储备的装机量来看,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储备 省外装机约 58MW,占储备装机比例为 33.72%。从总量、增量、储备量及其占比来看, 省外装机较上年皆有明显提升。公司通过自身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区域、多省份 自持光伏电站装机量的联动增长,且随着储备电站项目的陆续建设、并网,增长态势仍将 持续,省外装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3 全产业链布局打通上下游,自供组件打造成本优势

公司具备较为完整的分布式光伏产业链,自持电站投资成本低于行业平均。当前自持 电站投资的组件成本占比超过 50%,公司拥有自建的、设计产能为 500MW 的光伏组件 生产线,光伏产品业务将优先满足公司电站业务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为公司目前持续加大 自持分布式电站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所供应产品的质量和稳定的供货周期,提升电 站开发的效率和可控性。

文章图片9

光伏供应链价格持续全线下降,下游利润传递可期。2022 年 12 月至今,光伏供应 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开启下跌趋势,是行业回归平价上网的正常表现,2023 年初包括光 伏玻璃在内的供应链价格持续全线下降,2023 年有望成为需求放量大年。

3.4 积极拓展充电桩、储能领域,期待业绩新增长点

充电桩依托已有客户资源,获客及投资成本较低。公司在投资充电桩时,按“收益优 先,稳步推进”的原则,相较于其他充电桩投资商,公司具备以下两个突出优势:①获取 资源成本低。公司在分布式领域已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服务,优质的服务使公司获得了 客户的充分认可和信任,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充电桩业务能够依托现有分布式客户资 源进行拓展,有效降低资源的获取成本;②投资成本较低。公司在充电桩建设过程中,可 以利用分布式业务客户相关电力设施的冗余资源,降低充电桩的投资成本,形成较强的成 本优势。 公司已稳定运营的充电桩平均每日有效充电小时数可达 2 小时,投资回收期约为 3-4 年,该项业务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增加,有效充电小时数有 望持续提高,为充电桩业务带来更高的边际贡献,增强盈利能力。

稳步推进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加快户用储能产品研发制造,谋求新利润增长点。 ①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当前储能系统成本相对较高,该模式尚未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条件。公司前期已实施多个“网荷光储充智能微网”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储备了扎实的技 术基础和丰富的实施经验,现已正式对外开展工商业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聚合业务。未来, 随着技术的革新、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完善,储能系统成本将逐步降低,公司将视收益情 况有序、灵活推进该业务;②户用储能产品研发与制造业务:公司前期已进行大量市场调 研并对户用储能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技术储备,现已设立户用储能产品研发中心,完成了产 品规划、目标市场筛选和产品试制。后续将对试制产品进一步打磨、优化使其具备市场竞 争力,同步加快海内外市场渠道建设,争取早日实现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文章图片10

4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动分布式光伏需求持续旺盛,假设公司 2023-2025 年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分别为 960/1210/1460MW。电力市场化等政 策推动下,假设未来电价保持小幅上升趋势,毛利率维持在 66%左右水平;当前整县 推进正逐步推进中,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及服务广阔空间释放,预计 2023-2025 年该 板块营收增速分别为 82.5%/37.8%/27.4%;充电桩假设 2023-2025 年营收增速分别 为 116.7%/90.0%/90.0%,其他业务 2023-2025 营收分别为 12.7/13.9/15.3 百万元, 光伏产品对外销售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