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新婚夜,尼姑悄悄溜进洞房,对新郎说你大难临头而不知

 小月文史 2023-03-31 发布于湖南

古时广东深圳一带,有户姓王的大户人家,王财主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王金生是个生意人,富得流油,二儿子王水生和小儿子王土生却穷得叮当响。

并非王财主偏心,对仨儿子没有一碗水端平,而是老二和老三好吃懒做,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分得的家产给挥霍一空了。

好在老大为人心善,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接济两位弟弟。

不过,王财主却很看重老二和老三,不为别的,他们都有儿子,唯独老大只有一个女儿。

王财主五十大寿那天,老大财大气粗,花费不少银子,宴请了四方宾客,可王财主却一脸不悦。

他语重心长对大儿子说道:“金生啊,人们都说多子多福,你看看你两个弟弟,都给我们王家续上了香火,你结婚八年了,连个儿子都没有。”

说完,王财主重重叹息一声,良久才开口道:“这样吧,以后你别老往爹这里拿银子了,趁着还年轻赶紧娶两房小妾。”

王金生听了一脸为难,他和妻子柳氏一直感情很深。

分家产时,王金生让着两位弟弟,他说要自力更生,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尤其艰难。大户人家出身的柳氏毫无怨言,每天起早贪黑和他忙着生意上的事。

当时,王金生就决定以后要倍加疼爱妻子,决不纳妾。

王财主见劝不动,他气得差点晕过去,最后还是两位弟弟出来说好话。

柳氏温柔体贴,劝丈夫先答应下来。

王金生无奈,半个月后娶了小妾张氏,半年后见张氏肚子没有动静,他又娶了赵氏。

连娶了两位小妾,可是她们仍然没有怀上,这时,王金山才发现是自己的问题。

原来,十年前、他因为太过于劳累,整天忙着生意上的事,积劳成疾,没有注意休息,导致身体留下暗疾,

夫妇二人担心老爷子为此事整天忧心忡忡,便决定去收养一个儿子。

说来也是缘分,一天,夫妇二人刚刚出门,走来了一位老者和一个孩童,像是爷孙俩。

夫妇心善,给老者几个热馒头,老者接过后感谢不已,然而,他并没有吃,而是把馒头都给了孙子。

王金生见了不解,问道:“前辈,您尽管吃便是,家里还有。”

老者躬身谢过,他一脸哀愁:“恩公,老夫身患重病,恐怕活不了几天了,还是把馒头留给我孙子吧。”

老者说完,又解释道:“孩子可怜,他父母因为战乱去世得早,老夫走了不打紧,只是孩子无依无靠的……”

听到这话,夫妇俩都感动得不禁流泪。

小孩不过七八岁,长得眉清目秀,额头高且丰满,一看就很聪慧。

柳氏建议,要不咱们把孩子给收养了吧。王金生正有此意,点了点头。

老者听说夫妇俩要收养自己的孙二,满脸都是泪水言谢,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几天后,老者去世了,夫妇俩给老者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了。

夫妇俩给孩子取名王安,寓意他这辈子能够平平安安的。

当王财主得知大儿子收养了一个孩子后,气得差点吐血。

王金生不解,知道老爹心里藏着事,便开口问道:“爹,你看王安聪明伶俐还很懂事,不比他的几个哥哥差,他一定会让我们王家兴旺起来的。”

王财主见王安长得很惹人喜爱,还很懂礼貌,性情温和,神色才缓和了些。另外两个孙子,和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一副德行,小小年纪就不懂规矩,还性子顽劣。

王财主叫儿子把门关上,才神色凝重说道:“十年前,爹去外地办事,救了一位受伤老妇人,她给了爹一对玉佩,说等二十年后此物会有人来领取,不管发生情况,玉佩都要留着,将来必有重谢。”

说完,王财主拿出了一对玉佩。玉佩雪白无暇,圆润通透,色泽饱满。

王金山是生意人,自然识货,他第一眼看到这对玉佩就知道它价值连城。

“爹,那位老妇的身份不简单啊。”

王财主点点头,继续说道:“如今十年过去了,再过十年爹早就不在了,所以爹现在把这对玉佩交到你手上,千万别让两个弟弟给发现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老者当时还拿出身上全部银两当做酬谢。正是靠着这笔银两,我们王家才度过危机,所以,此事你一定要办妥。”

听到此,王金山才明白爹的良苦用心。

十年后,自己可能也归西了,若没有儿子,玉配交给女儿女婿终究不放心。

“爹,您放心吧,孩儿定会将此事办妥。”王金生重重点头。

几年后,王财主去世了。

王金生还是让着两位弟弟,说爹的家产他一分不要,全部给了两位弟弟。他靠着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兴旺。

养子王安,长得面如冠玉,气质不凡,而且还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刚刚成年的他就和镇上赵财主家的千金订了婚,这让老二和老三嫉妒不已。

一天,老二和老三坐在一起喝酒。

老二为人阴险,城府极深,老三则喜怒形于色,性子急躁。

老三喝了一口闷酒,叹气道:“二哥,你看大哥这几年顺风顺水,收养的小侄也是器宇轩昂,说不定以后还能金榜题名,再看看我们俩,整天为生计发愁,老爹一定是偷偷给了大哥不少银两,这也太不公平了。”

老二沉默不语,最后才说了一句,“三弟,话不能这样说,分家产的时候我们俩不是占了大便宜吗?”

“二哥,难道你就没有想法?”老三急了眼,口直心快说出了心中想法。

“三弟,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办法总会有的。”

老三见二哥嘴角露出一抹神秘笑意,总算是放下心来。

这老二王水生,虽说不学无术,可脑瓜子好使,鬼点子很多,认识的人也不少。

几天后,老二去了一趟道观,观内有个叫玄玉的道人和他关系不错。

这玄玉天资聪慧,无奈品行不正,没能坐上观主之位,整天和王水生这些小混混在一起,做些偷鸡摸狗之事。

当王水生和玄玉道人说明来意后,玄玉道人笑了笑:“只要银子到位,一切都好说。”

王水生连忙回道:“道长请放心,银子肯定少不了。”

话说王安和赵家千金赵佩佩的婚期将近,王金生也停下了手上的生意,全身心投入到婚礼的筹备中。

赵财主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他看中了王安的人品和学识,对这桩婚姻满意至极。

赵佩佩是当地有名的美女,人们都说二人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婚礼前几天,一向不对付的老二和老三,对于婚礼筹办一事格外卖力,这让大哥王金生对俩弟弟刮目相看。

柳氏却面露担忧,对丈夫说道,“夫君,俩小叔子这几天不对劲,事出反常必有妖,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王金生笑了笑:“夫人,你多虑了,都是自家人,没啥好担心的。”

二人说话间,门外走来一位脸色苍白的尼姑,老三王木生连忙叫人把尼姑打发走。

王安见了却开口道:“三叔,这位师太看着挺可怜的。”说完,他叫下人端来一碗馒头。

师太连忙对王安感激不已,还说了一句:“公子宅心仁厚,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

王木生听到这话,一脸不耐烦,连忙叫人把师太打发走了。

师太临走时,转过身子望了一眼王安,眸光中流露出一丝迷惑和不解,犹豫一番才离去。

婚礼那天,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新郎王安对养父母感激不已,当年若非养父母收养,他可能早已经饿死街头了,更别说现在能娶上娇妻了。

新娘赵佩佩貌美如花,王安喝到六七分醉就急不可待准备和新娘同房。

然而,当王安走进洞房时,顿时惊愕不已。新娘似乎睡着了,一尼姑不知何时悄悄溜了进来,她端坐在床头,似乎正在等自己。

尼姑有些面熟,王安定睛一看,发现她正是前两天来乞讨的尼姑。

只是她脸色愈发苍白,像是受了什么内伤。

不等王安开口,尼姑说道:“你大难临头而不知。”

王安大吃一惊,忙问道:“师太,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尼姑没有说话,像变戏法似的从床底下抓到一条毒蛇。

毒蛇吐着火红的蛇信子,把王安吓得连忙退后几步。

“恩人放心,新娘只是吓晕了过去,还好贫尼提前赶到,不然你们夫妇性命不保。这条毒蛇很邪乎,似乎被人给控制了。”

王安连忙对尼姑行礼谢恩,他一脸不解地问道:“师太,你认识我们王家的人?”

尼姑点点头,你身上的玉佩正是贫道的。

王安听了惊喜不已,“总算等到玉佩的主人了。”

说完,他连忙将一对玉佩拿了出来。

两年前,王金生就把玉佩交给了他,要他好生保管,如今总算是等到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尼姑接过玉佩后,突然转身一变,竟然变成了一只玉兔。

随即,她又变回尼姑, 脸色瞬间红润了不少。

王安惊吓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尼姑笑了笑:“恩人莫怕,贫尼是玉兔精。二十年前,你爷爷救了贫尼,当时贫尼渡劫不久,修炼出了差错差错,为了防止意外,将真身寄付在玉佩中,待二十年后来取。前段时间,贫尼总算康复赶来后发现你两个叔叔要对你不利,所以才扮作尼姑打探消息。”

“竟然是两位叔叔要害我。”王安愤怒不已,准备将此事公布于众。

尼姑却拦住了他,“这幕后之人有些道行,先不要打草惊蛇。”

王安见此只得作罢,说此事就有劳师太了。

不久后,新娘醒了过来,王安彻底放下心来,二人在羞涩中同了房。

第二天一大早,老二和老三见王安夫妇不仅平安无事,还一脸红润,大为不解,他们连忙找到玄玉道人。

此时的玄玉道人自身难保,他被尼姑给偷袭抓住,一身道法尽失。

而王金生夫妇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两位弟弟送去了官府。二人见事情败露,只得交待了事实。

这一招也够狠毒的,他只有一个养子王安,若是养子中毒而亡,那他们家的财产必定会落入两位弟弟手上。

幸好当年父亲做了善事,终于等来了玉佩的主人。

事后,王金生夫妇对尼姑感激不已。尼姑笑了笑,说你们王家是心善之人,必定会有厚报的。

果然,不久后王安金榜题名,还做了大官,他感念父母的收养之恩,一生心善,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