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清化热痰药。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杆内的分泌液经干燥凝结而成的块状伍物,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收,砍取竹竿,剖取竹黄,晒干。 【处方用名】 天竹黄、天竺黄、竺黄。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甘寒,善清心、肝之热,并能豁痰利窍,故为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之佳品。 1、清热豁痰:用于痰热壅盛所致的咳喘气急,烦躁不安等证。常与黄连、僵蚕、朱砂等同用。2、凉心定惊:用于痰热蒙蔽清窍或肝热动风的神昏谵语、小儿惊风抽搐及中风痰壅等证。常与胆南星、朱砂等同用。 【用量用法】 3~9克,煎服。研粉冲服,每次0.5~1克。 【药效比较】 竹茹、竹沥、竺黄,三者来源相近,均能清化热痰,可治痰热咳喘及痰扰心神之证。但竹茹善能清肺胃之痰热,并能止呕;竹沥性滑利,化痰定惊以开心窍之闭塞;竺黄亦能化痰定惊,但性较和缓,多用于小儿惊搐之证。 【参考资料】 《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wu),及痫疾。” 《本草纲目》:“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