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纹明| 春风摇曳宝花垂——唐代宝花锦纹

 掌染草2012 2023-03-31 发布于北京

《元和郡县志》载:“唐代成都贡锦,岁以为常”,成都蜀锦的兴盛,压倒了魏锦、建康锦,川蜀锦院所织造的蜀锦支配了全中国。唐代国力强盛,经贸文化开放繁荣,海陆丝绸贸易达到鼎盛,蜀锦作为馈赠使者的国礼以及贵重商品享誉国内,远销海外。现存日本正仓院、法隆寺的大量唐代蜀锦实物,以及丝路沿途的丝绸考古发掘,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事实!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作为东方世界的中心,唐帝国与域外各国往来频繁,其开放兼容的胸怀,孕育出多元融合的审美气象。寓意圆满、吉祥的宝花纹,在中国传统的花卉特征的基础上,融合域外纹样风格特征,开出虚实结合、层次多变、绮丽多变的中外交融之花。

图片

唐 中窠宝花纹锦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宝花纹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宝花创作初始阶段,将花瓣、叶片、花蕾等植物纹样经过翻转、变形,组合成蕾式宝花;第二阶段是从花蕾式宝花向写实性的侧式宝花和蝶飞禽绕的景象宝花过渡,总体感觉是宝花逐渐失去华贵富丽气息,显得更为清秀,写实性日益增强。

盛唐时期,随着佛教传播达到鼎盛,以象征莲花、牡丹作为母体,在曲云纹、如意纹等中国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融合西域盛行的卷草、葡萄、石榴纹样的蕾式宝花纹,逐渐成为唐代织锦上最为流行的装饰主纹。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的“真红地花鸟纹锦”上的蕾式宝花由四丛写生花卉拱卫;四只嘴衔花枝的长尾练鹊围绕中心宝花振翅飞翔,翩翩戏蝶两两相对穿插花丛之间;外围紧靠花边与另一纹样衔接处,疏叶中丛丛写生花簇绽放,一对白色鹦鹉插翅绕花轻飞。禽鸟翎羽毕现,情态生动;花鸟布局疏密有节,张弛有度;空间构造由近及远,相得益彰;蓝地直条彩花花边上缀以对称牡丹,次第分明;其用色明艳不俗,格调优雅自然;呈现一片春回大地,生机盎然之景。

图片

唐 真红地花鸟纹斜纹纬锦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

现存最为华丽的蕾式宝花纹锦,是“黄地宝花纹斜纹纬锦”。其宝花直径长达50厘米,整体构图由三层花环组成,气势宏伟;八瓣朵花环绕中心花蕊,组成第一组花环;曲云状花瓣的连枝朵花与四组花苞相间,组成中间花环;最外层由波纹状卷叶包裹花蕾连缀而成。由如意状花枝和侧向花卉卷草组成的十字宾花,围绕主题花卉呈四方连续构图,织锦设色典雅、晕色过渡自然、叶脉纹理似轻轻勾勒微露白边,唯美如画。

图片

唐 黄地宝花纹斜纹纬锦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变体宝花纹锦履”是又一件极具代表性的蕾式宝花纹锦,锦履鞋面纹饰以宝蓝、墨绿、桔黄、深棕四色在白地上织就簇八放射状蕾式宝花,六瓣蓝色半圆花瓣围绕红色圆点组成花心,各放射面上的变体花蕾环绕花心向八方散开,形似瑞雪飘洒。锦履里称将蓝、绿、红、浅褐、蛋青、黄六色丝线织成彩条花鸟流云纹,运用蜀锦晕繝技艺依经线色阶渐次浓淡,排布彩条宽狭有度,各色之间呈现晕色效果,如日月晕气杂色相间之状,极为绚丽。

图片

唐 变体宝花纹锦履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中唐开始直抵“实相之境”、崇尚写实的艺术审美倾向,在丝绸艺术上显现。表现花朵阴阳向背、风骨意态的侧式宝花纹广受青睐,在中晚唐的织锦上大为流行。日本正仓院藏“蓝地大窼宝花锦”为侧式宝花代表。该锦为琵琶锦囊,是唐皇赐于遣唐使的蜀锦。八朵侧向花朵环绕装饰性极强的主题花纹,呈现百花灿烂之观。中心蕾式宝花由八朵含苞待放的侧向莲花环绕,层层花瓣侧向卷曲,如粉唇微启露出点点花蕊,宝花之间以串枝蔷薇朵花连接,设色华丽缤纷,构图雄浑秀逸。

图片

唐 蓝地大窼宝花锦 日本正仓院藏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唐代“褐地宝花纹锦”,其纹样四方连续,亦属侧式宝花纹范畴,但纹饰风格更趋写实性。在褐色地上织就大窼宝花纹,大朵盛开双层八瓣朵花位于花环中心,花型呈对称放射状向八方散开;内环花朵均为侧视花苞,花瓣翻转,于春风中摇曳生姿;外环上三片花叶舒展,托起五瓣全开朵花,两花间又有一小朵花掩映于花叶之下,微微侧转;团窼之间填以由花蕾、枝叶组成的十字样宾花。设色典雅清丽,又施以深浅渐变的退晕方法表现明暗,使得花瓣、叶片明暗立现、富有层次,雍容华贵之中更添别致。

图片

唐 褐地宝花纹锦(局部)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初唐时期,益州大行台窦师纶为宫廷设计师,其负责设计上贡蜀锦,他在融合东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一批具有中西风格蜀锦纹样,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是唐高祖、太宗时宫廷内府织锦的标准样式。花式有瑞锦(由多面放射对称结构的花卉组成)、对雏、斗羊、翔凤等等。陵阳公样外环与宝花纹样一脉相承,以蕾式、侧式宝花作为花环,环中纹样大都以成对或单只凤鸟、狮子及鹿、羊等动物为主体。其设计的纹饰章彩奇丽,在唐代流行了一百余年。

图片

唐 鸳鸯瑞花纹锦纹样 日本正仓院藏 黄能馥绘制

“宝花鹿纹锦”以富丽华贵的四组花簇联成宝花外环,每组中心为写实的侧视花朵,宽叶大花,蓝、褐、白色相间层次分明,宝花团窠雍容华贵、生动富丽。团窠中心花鹿灵动写实。这件出自窦师纶之手的“陵阳公样”,几乎没有鹿角巨大、线条刚劲的“胡风”风格,鹿身也从壮硕转为灵动的写实风格。

图片

唐 宝花鹿纹锦 香港贺祈思先生藏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立狮宝花纹锦”,以侧式宝花团窼为环的“陵阳公样”,该锦的主体纹样为单只立狮,其鬃毛卷曲、身形矫健、器宇轩昂,目视前方,阔步向前;组成多层次的花环团窼的牡丹花枝繁叶茂、斜侧各异;环上花蕾如多籽石榴,掩映于层叠的花瓣中。花环中的花朵由内而外次第盛开,内层花朵面向立狮,花瓣侧向织就,根部的花萼、花托全现;外侧的花朵侧向朝外,花瓣稠叠、摇曳盛开,花枝隐约相连;花叶之间偃仰向背各异,低昂翻转不同,群芳繁华、春意盎然。

图片

唐 褐地宝花纹锦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随着侧式宝花纹样的写生意味日益浓厚,在宝花四周添以瑞鸟蝴蝶、芳草远山,写意传情、包融全景的景象宝花纹出现在唐代织锦上。晚唐陆龟蒙在《记锦裾》中,曾详述其所见武皇之蜀锦衣上口衔花枝仙鹤、鹦鹉大小不类,以大多花卉间隔,界道四向,五色互杂,春草夹径在前,远山如黛截空,似绣如画,缜致柔美。

唐代是蜀锦艺术最为鼎盛的时期,随着织造技艺完成“经锦”向“纬锦”的转变,蜀锦织纹色彩突破以往限制,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单位花纹纵向超过60厘米,纹饰通向彻幅;蜀锦匠人所创制的絣染法及晕裥技艺,在织锦上实现了色彩自然过渡的晕色效果,使蜀锦以章彩奇丽著称于世。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质纹细腻的川蜀蚕丝如春风细雨般轻巧曼妙,却在蜀锦匠人手中巧夺天工,织就花色鲜灼、风姿绰约的宝花纹样,在中国丝绸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神仪内莹,宝相外宣”的精神内涵,是唯有兴象玲珑、兼收并蓄的心灵,才能结出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2〉黄能馥.中国成都蜀锦[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