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商报报道:八位专家谈新就业形态

 教育专家谈教育 2023-03-31 发布于浙江

​北京商报报道:

8400万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不懂?我们请八位专家一起来聊聊

记者 陆珊珊 冉黎黎 袁泽睿 张晗

2023-3-31

开栏语

讨论,是思想的碰撞,也是观点的交锋;带来启发与启示,也带来灵魂深处的快感。于是,我们支起一张圆桌,不定期的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学者,对经济热点展开酣畅淋漓的讨论。当下,经济是新的,格局是新的,变化是新的,这给未来增加了些许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也给我们的讨论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总之,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数字经济蓬勃,平台经济潮涌,不知不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本期,我们邀请了多位学者,一起来聊聊新经济催生的新就业形态,能给经济带来哪些新动能。

本期出场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建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学院副教授

冮树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

洪 涛/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盘和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宋向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

陶华坤/杭州余杭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

杨国庆/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张家勇/中国教科院体制所副所长、研究员

1 新就业形态新在哪?有什么特点?

张家勇:点对点提供服务是特点

所谓新就业形态是相比传统就业而言的,具有阶段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征,往往与新职业、新岗位、新业态密切关联,这些岗位从业者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自主选择工作地点和范围,利用互联网获得工作相关信息,点对点提供服务。

盘和林:打破过去企业主导的用工形态

新就业时代,人尽其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特长,比如门槛较低的就业,包括网约车、网约货车、外卖配送。但也有很多发挥特长的,比如知识分享的自媒体,比如在线接项目的程序员、文案,比如在线问诊的医生。几乎每个人都能在数字时代找到新的就业路径,这完全打破了过去企业主导的用工形态。

杨国庆:入职途径等有别于传统就业形态

新就业形态主要是伴随信息网络技术和社会需求多元化而生。该形态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方便了人们生产生活,也满足很多人灵活就业的需要。它新就新在组织形态、入职途径、工作方式、薪资收入、职业发展、劳动关系等大都有别于传统就业形态。

冮树革:是全新的实践课题

之所以称之为“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和维度体现新发展、新现象、新变化、新趋势和新要求。一是新的社会群体;二是新的劳动大军;三是新的发展现象;四是新的就业形态;五是新的实践课题。

陶华坤: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

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增加了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因数字技术能将商品、服务的供给方与需求方高效连接起来。新就业形态新在工作时间更具弹性、工作场所更具灵活性、工作内容更具多样性。

2 除了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之外,未来还可能延伸到哪些领域?

张家勇:未来公司文员、文艺工作者、市场营销、设计师、中小学校外辅导老师、人文社科研究者、基础理论研究者等广泛领域,均有可能出现大量新就业形态。

宋向清:新就业形态未来会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养老护理、婴幼护理及与个人日常消费相关的各个领域。

杨国庆:今后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向各行各业深入渗透,+互联网是很多行业的必由之路,新业态也将渗透到多个领域。

洪涛: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经济在加速转型和升级,网络经济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新业态将延伸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3 未来应该如何支持新业态就业?

陶华坤:帮助劳动者提高新领域职业技能

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持续增长,高校应开设新就业领域专业课程,培养青年学生掌握职业技能;面向社会,政府及相关部门开设免费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提高新领域职业技能;设立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水准,推动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陈建伟:对技术和平台企业的发展的支持

未来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主要是对技术和平台企业的发展的支持,发挥技术引领生产率提高、商业变革、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作用。

冮树革: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议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优化社会治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社会建设中不断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要在社会建设中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民生保障,特别是做好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建设和保障工作,不断解决和回应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给与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文关怀。

4 未来新业态就业该如何规范?

张家勇:要利用大数据建立监管平台

从规范角度看,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建立监管平台,对从业者进行全程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管,让不良从业者及时受到惩罚,净化职场环境。数字经济时代必须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展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用人制度创新,走改革路,吃开放饭,赚创新钱。

陈建伟:应规范劳动关系和用工管理

对新就业形态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劳动关系和用工管理,有利于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及让社会保障网络更好地覆盖保护新就业形态的这部分劳动者群体。

宋向清:杜绝利用平台新技术进行犯罪

新的就业形态打破了原有行业和法律秩序之下的利益关系和管理规范,需要适时对已有的服务、监管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需要灵活优化相关的监管政策,既要关注又要放开。管住就是要杜绝一些人员利用一些平台新技术进行犯罪,放开则是说制度设置需要人性化,不要限制相关人员服务功能的发挥,给予其更好的工作环境。

盘和林:可探索由行业协会来规范

建议也可探索由行业协会来规范,而行业协会的立足点应该是维护就业弱势群体的权益,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要通过协会和平台博弈,为劳动者创造更好、更规范、更可靠安全的就业环境。

5 新形态就业对稳经济、促销费方面有何作用?

冮树革:利于进一步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在经济发展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助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不断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文旅等方面展现其更具时代性的发展前景。

宋向清:缓解就业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

新业态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体现在缓解了就业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刺激了消费;其次,通过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发展,可以渗透到基础产业的各个层面,从而使整体的服务业和相关的制造业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支撑。

陈建伟:避免劳动力资源闲置

新就业形态对吸纳就业来说十分重要,避免了经济运行中劳动力资源闲置的问题,有助于促进稳定经济增长。此外,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流动、交换和消费,降低了交易成本,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十分有利。

盘和林:为商品市场和实体经济赋能

新业态通过对实体产业赋能的方式,来拉动内需,一方面为普通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让普通人产生收入,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新业态和产业息息相关,诸如网约货车、快递、外卖配送是当前零售业重要的支撑力量,是保证商品流通的基础,而新业态通过这种方式赋能商品市场和实体经济,以提升服务体验的方式来促进消费。

6 新形态就业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何借鉴意义?

冮树革:助力第三产业发展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在服务业领域就业,其劳动链接供给端和需求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以及以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和实现机制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对于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能够助力第三产业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形态和实现形式。

盘和林:能让商品和服务的供需更直接对接

平台经济作为新时代的关键业态,实际上未来生产也可以采取平台模式。平台经济相对企业来说是进步的,因为他让生产、服务更加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能让商品和服务的供需更直接的对接。

洪涛:为需求和供给之间协作协调提供借鉴

新形态就业可以有效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盘活劳动力市场资源,一定程度上增加民众收入。民众收入增加,自然就会促进消费。同时,实现新形态就业相关法规政策的松绑,可以促进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甚至会产生新的业态,将会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经济在加速转型和升级,网络经济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经历了“两化融合”“三化融合”“四化融合”,今后还会“五化融合”“六化融合”,融合的广度、宽度、深度都会发生,将深刻地经济社会变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借鉴新形态就业模式,创设和完善更加灵活的生产资料与人工环节、人工环节与人工环节、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协作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