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时间断代之研究

 缠绵168 2023-03-31 发布于广西

中国太古老了,古老到你似乎找不见祂的源头,寻不见真正的起点。由于上古大洪水,淹没了古华夏,也淹没古华夏文明,以致于后世对上古记载零星而模糊。但依旧可以逐步理清上古历史,拨开华夏民族肇纪以来的历史概况。对于这么长久的历史,我们是怎样进行分段、断代研究的呢?笔者通过古籍文献的长期研究,终于整理出整个中国历史分段情况,今发表之,以飨读者。

中国古代诸家,对历史分段阐述最为完善的,当属道家。儒家仅简单笼统将历史分为上古、中古、下古,且版本不一。

《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语出《易·系辞》)

唐孔颖达注疏《礼记》曰:「伏羲为上古, 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

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语出《说苑·辨物》)

俞柎,黄帝时名医。故《说苑》以黄帝时代为中古,则上古苗父至少早于炎黄时代。

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语出元代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

而韩非子确以有巢氏到燧人、伏羲时为上古,夏朝之前为中古,夏之后为近古。「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语出《韩非子·五蠹》)

纵观各家,虽版本不一,但都是将历史比较笼统的分成上古、中古、下古。

然则道家不一样,对于历史概念阐述甚至从宇宙诞生之前开始,这也与道家的学问有直接关系。比如「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语出《列子·天瑞》)

庄子补充太极,合为先天五太。

太易,未见气也。无垠虚无的状态。

太初,气之始也。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

太始,形之始也。有形无质,原始宇宙状态。

太素,质之始也。有质无象,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太极,象之始也。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

到了太极,宇宙天地皆已生成。

既然有先天五太,那有后天某太吗?原本找不到任何记载有后天时期描述,经过我研究发现,除了先天五太,还真有后天五太,(注:后天五太是我根据先天五太姑且命名的)后天五太的名字与先天五太几乎完全一样,但是顺序不一样。

清气未升,浊气未沉,游神未灵,五色未分。中有其物,冥冥而性存,谓之混沌。混沌为太始。太始者、元胎之萌也,太始之数一,一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之父母也。一极易,天高明而清,地博厚而浊,谓之太易。太易者、天地之变也,太易之数二,二为两仪,两仪者、阴阳之形也,谓之太初。太初者、天地之交也,太初之数四,四盈易,四象变而成万物,谓之太素。太素者、三才之始也,太素之数三,三盈易,天地孕而生男女,谓之三才。三才者、天地之备也,游神动而灵,故飞走潜化,动植虫鱼之类必备于天地之间,谓之太古。太古者、生民之始也。」(语出《古三坟·太古河图代姓纪》)

根据《三坟》的描述,显然天地已生成,并非先天时代,所以是「后天五太」,后天五太中,太始就是太极,增太古。

后天五太:

太始,清浊未分,混沌状态,亦称太极,其数一。

太易,清浊分辨,天高地博,其数二。

太初,阴阳交媾,天地有交,二仪为四象,其数四。

太素,三才之始,有孕三盈易,其数三。

太古,生民之始,万灵生成。其数万。

从先天五太到后天五太,其后就是漫长的人类历史了。除了先天五太和后天五太,道教针对宇宙诞生以来的历史阐述显得更加完备。

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之时,亦未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洪元既判,而有混元」(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语出《云笈七笺·混元》)

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上下、内外、表里、长短、粗细、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太初得此老君开天之经,清浊已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既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太初既没,而有太始。......太始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太始。」(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太始既没,而有太素。......太素者,万物之素,故曰太素。」(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太素既没,而有混沌。......混沌既没,而有九宫。......九宫没后,而有元皇。......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天皇)。......太上皇之后而有地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

那么,道教阐述的宇宙和人类历史关系按照顺序即可得出,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天皇、地皇、人皇。

混元又分为空洞太无两个阶段。「元气于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空洞之内,生乎太无。太无变而三气明焉。」(语出《云笈七笺·空洞》)。「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气所生出乎空,元气所生出乎洞,始气所生出乎无。故一生二,二生三,三者化生以至九玄,从九反一,乃入道真。」(语出《云笈七笺·空洞》)

从洪元(洪源)又分为无上玄老太上。「《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湛湛空成。于幽原之中而生一气焉。化生之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共生无上也;自无上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生中二气也,中三气也;中二气、中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成玄老也;自玄老生后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乃化生下三气也;下三气各相去九十九万亿九十九万岁,三合成德,共成太上也。《灵宝经》曰:一气分为玄、元、始三气,而理三宝。三宝皆三气之尊神,号生三气。三号合生九气。九气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无光无象,无形无名,无色无绪,无音无声。导运御世,开辟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语出《云笈七笺·混沌》)

从人皇对于这段历史,《广雅》中称之为「十纪」。「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语出《广雅·释天》)

自人皇至获麟之年,二百七十六万岁」《十纪》

人皇至获麟之年,共计二百七十六万年整。十纪为:人皇纪(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

人皇纪。又曰九头纪。(九个朝代)

五龙纪。五姓分治。(五个朝代)

摄提纪。五十九姓王朝。(五十九个朝代)

合雒纪。三姓王朝。(三个朝代)

连通纪。六姓。(六个朝代)

叙命纪。四姓。(四个朝代)

循蜚纪。二十二姓。(二十二个朝代)

因提纪。十三姓王朝,传六十八世。(十三个朝代)

禅通纪。始于伏羲,开始封禅,故曰禅通。

疏仡紀。始于黄帝。

然后是黄帝至于今各大朝代。

道教对有人类以来分为大的三古,上古、中古、下古。

太初已下,太素已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名曰上古」(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太连以前,混沌以来,名曰中古」(语出《云笈七笺·开天经》)

伏羲至于今,名曰下古

那么,整个中国古代时间分段关系,则可完整整理出来了。

图片

图片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