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周颂·维清》/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2030期)

 ljian21 2023-03-31 发布于陕西


天语说

据《礼记·仲尼燕居第二十八》载:“子曰:'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郑笺云:“《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按《毛诗序》云:“《维清》,奏象舞也。”

蔡邕《独断》云:“《维清》一章五句,奏《象武(武、舞古通)》之所歌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云:“武王受命作《象乐》,继文以奉天。”汉儒之说如此。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据《礼记·仲尼燕居第二十八》载:“子曰:'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云:“《象》,文王乐,象文王之武功曰《象》,象武王之武功曰《武》。《象》有舞,故云《象舞》。
《礼记·文王世子、明堂位、祭统、仲尼燕居》,皆言下管《象》,……此《象》谓诗,不谓舞也。制《象舞》在武王时,周公乃作《维清》,以节下管之乐,故《维清》亦名《象》。”据此,可知《周颂·维清》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言所当清明而缉熙者,文王之典也。故自始祀至今有成,实维周之祯祥也。然此诗疑有阙文焉。”
周国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国力大大增强,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周王姬昌的父亲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商王文丁(商纣王的爷爷)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到姬昌掌管周国时,周国的综合国力更加壮大,已经隐隐有与商王朝抗衡的态势。商王子帝辛于是借诸侯朝会之机将文王扣押起来。这一次的扣押,整整七年。七年看似不长,但姬昌当时被扣押时年纪已是79岁的老人了。对于一个寿命都不长的古代人来说,算得上风烛残年了,这也是商王子帝辛不杀他的原因——这么老了,说不定明天就死翘翘了。杀了他还要担个恶名,不划算。
但姬昌不想死,他的命很硬!他生生挺过了七年,一直挺到回家了还没挂,最后挺到周国势力更加壮大,形成对商朝的绝对优势才挂掉。就是在被扣押的七年里,姬昌也不打算白白浪费时间。人生到七十岁已是古来稀,对于姬昌来说,又在扣押中,朝不保夕。但是对一个肩负着杀父之仇、扣押之恨、振兴周国责任的重担却落在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对于他来说,首先要做的,是给子孙留下一点东西。其次是想办法回家。最后,也许可能也是想通了,他也猜到商王帝子辛是想把自己关到死了。这扣押的时间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年,对于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每一天的时光都是很珍贵的,不能浪费光阴,必须要有东西留给子孙,这等于是留下遗言,那么就写一部书吧。此书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孙如何治理国家,大道至简。大家想想,姬昌还在被扣押之中,如果直接将治理国家之道写出来,帝子辛能让他活下来吗?那么他这就是找死!夜已经越来越深,深夜很凉很冷。苦思不得的姬昌摇摇头,轻叹一声,自己被困在这里,正是应了“困卦”啊!空有诸多计划,却难以施展,还是好好睡吧。突然姬昌脑中灵光一闪,“困卦,困卦中的卦,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姬昌突然一拍身上的被子,把《易》披上一件占卦的外皮不就行了?兴奋的文王掀开被子,坐回书桌旁,拿起笔再次勾划起来。在当时,占卜是一种比较神圣的活动,占卦人带着半神的光环。一本写占卦的书,没有人敢于毁坏。即使被拿去,也会好好保管,日后必然有重新拿回来的一天。
如果在写出的时候,多用一些占卦的术语,这样就可以掩盖治国的内容,省得有人拿去轻易参透了玄机。至于具体的内容,等回家了再给孩子们说说。思路一旦理顺,文王立即动手,花费了四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本看上去是占卦书的《周易》。
姬昌在著书的过程中,看守看过书后,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恭敬——这是个神人哪!商王子帝辛听说了这件事,让人将书稿拿了些一看,不由得放下心来——一个国君写这样的书,看来是老糊涂了。由他去吧,写得越多越好。完书不久,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几匹好马及美女送给商王子帝辛。商王子帝辛非常高兴地说: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shǐ)斧钺(yuè),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商王子帝辛放了姬昌的真正原因有两个:其一,关了七年之后,周文王已经86岁。老到了这个年纪,放了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吧?
其二文王写了一本“占卦之书”,确实给出了一种错觉:他终日想着占卦的事,不去想做国君的事了。
商纣王想:姬昌已经老了而更加糊涂,放了估计也没什么危害了。那就放了吧,还能树立自己仁君的形象。至于那本“占卦之书”,周国大臣刚刚送了礼,干脆做个顺水人情,让他带回去好了。因此,文王得以出狱回家。
回家后,周文王立即召集了周公旦、召公等几个出色的儿子,对《周易》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从而使这本书得以完善。这也就是文王制定的法典。今天的这首诗是周成王歌颂周文王之德的诗歌。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镐京的宗庙,这时已经是周成王继位之时了,又到了一年的祭祀之际,周天子及文武百官来到宗庙前,所有的祭祀的物品都已准备好了。在礼官的唱颂下,所有的人开始跪拜,祭台上,一群人正在表演着象武。随着音乐声象用兵时刺伐,唱诗官开始神圣又庄严的吟唱:“我周朝政治教化又清明亮,文王制定的法典是指路的明灯.......这神圣又庄严的歌声在空中飘荡,飘到天地间的角角落落,我们的采诗管官赶紧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周颂·维清

原文:

周颂·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注释:

⑴维:语助词。清:清明。缉:连续。熙:明亮、光明。

⑵典:法典,指前代制定下的法则。

⑶肇(zhào):开始、开头。禋(yīn):祭天。

⑷迄:至、到。有成:拥有天下。

⑸祯:吉祥。

译文:

我周朝政治教化又清明亮,

文王制定的法典是指路的明灯。

伟大的功业从西北方土地上开始。

到今天已经是拥有了天下,

这是大周朝的吉祥瑞气。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祭祀周文王宗庙时所吟唱的诗歌。周颂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维清周颂中的最短的一首诗歌。
文句虽简单,但在《周颂》中地位却较重要:祭祀文王之作,诗人把周朝的胜利归为周文王制定的法典。它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通过模仿(所谓“象”)其外在的征战姿态来表现其内在的武烈精神。按《雅》、《颂》之诗,称扬文王多以文德,赞美其武功,那就显得意义非同一般了。
周文王对于周部落的贡献,作为一国之君,要使人心归顺,使人们的言论、行为有所依据。这样就必须有一定制度与法则。法则于国、家、人来说,是非常重要。法则规定了王者的权利、义务及惩处的措施。有了法则,社会、国家就可以在正常的轨道上行进。
首章诗人感叹当今天下之所以政治清平光明,是因这文王制定的法典成为国家的指路明灯。“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我周朝政治教化又清明亮,文王制定的法典是指路的明灯。无败乱秽浊之政,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文王有征伐的良法。据《尚书大传》等记载,文王七年五伐,击破或消灭了邘、密须、畎夷、耆、崇,翦除了商纣的枝党,为武王克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章诗人继续赞美说:“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肇禋”指出师前的祭天之典,伟大的功业从西北方土地上开始。周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推本溯源,自然对“文王之典”无限尊崇。到今天已经是拥有了天下,说明了文王造此征伐之法,周武王至今用之而有成功,这是大周朝的吉祥瑞气。也是周朝夺得天下的吉祥之召。
此诗小而巧的结构却自有回环吞吐的天然妙趣。写作手法典雅端庄,篇幅简短凝炼。虽然诗歌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过于遥远,但是我们可发想象一下,武者在祭台上的表演攻战的样子,还是可以感爱到周人的武烈精神,这也是一种超大艺术的盛宴,是精神上的一大享受。

天语小诗:

为《周颂·维清》而作

文:闻天语

我们的祖先

踩着星光灿烂

叱咤风云的生命

在宇宙中照耀

五千年的文明

在雄壮的战鼓声中

创造一个个辉煌

奔腾不息的血脉

代代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