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力领域又一“顶流” 边缘计算能否成功走向C位?

 mrjiangkai 2023-03-31 发布于上海

AI算力的下一站,会是“边缘计算”吗?2023年开年,ChatGPT“触发”了AI算力紧张的局面,同时也将边缘计算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有人说,或许边缘计算因兼具时延与安全等优势,将成为解决AI算力紧张的良方。

随着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领域,“边缘计算”这一新兴概念被反复提及。通常来讲,边缘计算可以被看作对云计算的补充。如果将云计算中心比喻为大脑,那么边缘计算更像是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联结到各个智能终端。但它的重要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与传统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相比,边缘计算中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实体(如移动通信基站、WLAN网络、家用网关等)距离用户很近,这些与用户直接相连的计算服务设备称为网络的“边缘设备”;在技术方面,边缘计算为云、AI、5G和物联网提供了重要的落地承载平台。其中,AI从数据中心开始向边缘延展,成为边缘计算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在商业方面,万物互联时代,众多新兴应用提出了低时延、高带宽、本地化、高安全、低成本的处理需求,这也推动着处于数据产生侧的边缘计算“迎难而上”。包括一些工厂出于对数据的敏感性,不希望上云,通过边缘计算,也能满足它们的处理需求。

如今,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分支,其兴起受人瞩目,吸引了众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和已经成熟的公有云、私有云相比,边缘计算还处在上升期,其中创新企业百花齐放、行业巨头卡位布局、业务模式逐渐清晰的阶段。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边缘计算”?他有哪些应用优势?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今天,请跟随《中国科技信息》一起来聊聊这些问题。

什么是“边缘计算”?

要了解边缘计算,首先要厘清其与云计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通常用“章鱼”形容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关系:章鱼浑身布满了神经元,但它脑部的神经元仅占40%,其余60%都分布在八条触角上。作为发生在“最后一公里”的计算,边缘计算就像章鱼触角上的神经元一样。最近几年,随着万物互联和边缘人工智能的需求,边缘计算在高速增长,在整个计算产业的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独立理解边缘计算,它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服务功能分散到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和节点上,以便在本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网络带宽的压力。

文章图片1

其中,所谓的“边”是相对于“中心”的概念,指的是贴近数据源头的区域。而边缘智能则是通过将AI处理能力下沉至更贴近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就近提供智能化服务,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实时性、隐私性、节省带宽等方面的需求。边缘计算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简而言之,边缘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该计算模式下,服务与计算资源被放置在靠近终端用户的网络边缘设备中。在现实中,边缘计算通常应用于需要实时处理和响应数据的场景,如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相比于传统的云计算模式,边缘计算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场景的需求,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边缘计算兼具时延、安全等优势

为何边缘计算如今吸引如此多的目光,这还要从伴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说起。随着物联网在全球各行业中越来越普遍,人们发现了云计算的不足,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而边缘计算可以弥补云计算在架构上的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算力。线性增长的集中式云计算能力无法匹配爆炸式增长的海量边缘数据。第二,带宽。传输带宽负载急剧增加造成较长的网络延迟,难以满足控制类数据及实时/准实时流式数据传输需求。第三,安全。边缘计算有助于隔离边缘应用和云端的系统性风险。第四,能耗。边缘设备传输数据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消耗大量电能,边缘计算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传输节约了能源。

同时,随着智能驾驶、智能安防、智慧商业等行业对终端AI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边缘计算的魔力变得更大,也就更需要背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在算法层面、应用层面不断创新。例如自动驾驶,如果一定要通过云端计算、而此时公路上信号传输时滞加上计算时滞,就有可能导致自动驾驶汽车撞上路边甚至开出公路。

文章图片2

所以,边缘计算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那么,边缘计算除了自动驾驶有哪些具体应用场景呢?边缘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交通、云游戏及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数据传输及处理量极大,对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边缘计算的加入,可以让庞大的数据量有条不紊地被处理,也能使数据在进入云计算中心前就被妥善“解决”,且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以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如果增加大量边缘设备,就可以轻而易举观测到城市车辆、人流和发展状况。

以谨慎乐观的心态看待边缘计算的发展

如今边缘计算已经成为科技界、学术界、商界竞相追捧的热门领域。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在2022年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边缘计算产业发展,边缘计算开始不再“边缘”,逐渐走到了数字经济的主舞台。

在技术层面,由于边缘计算在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2023年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作为数字化时代技术的其中一个“超级力量”,边缘计算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正在成为真正支持万物智能化的关键点。

文章图片3

未来 ,边缘计算的魔力绝不仅限于此。在技术和应用层面,边缘计算技术会与终端设备、云计算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在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边缘计算技术也必将成为继云计算、大数据之后的下一个热点领域。为了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加速产业转型、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学术界和工业界应当加大投入、深入挖掘边缘计算技术的真正潜力。

不过,由于边缘计算商业化应用的时间不长,多数边缘计算场景尚属于体验升级型需求,部署成本相对较高,产出效果短期内不好衡量,投入产出比并不算高。另外,边缘计算的规模化应用还依赖于下游应用场景的广泛铺开。因此,人们仍需以谨慎乐观的心态看待其发展态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