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资料
2023-03-31 | 阅:  转:  |  分享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如今已跨入世界旅游大国之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不小成就。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校为之培养出大批的旅游专业人才,来取代目前存在的大量的低素质从业人员。面对

这一挑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肩负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及对旅游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快速增长,培养了众多的旅游专门人才,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上的扩大未能有效地缓解旅游业对中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紧缺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有针对性的为旅游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谋

.

2

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进而提高办学能力的唯一出路。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

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1]。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过程的设计、建构和管理,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状态的总体性表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制度及培养手段,包括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以及如何保障培养过程等四个基本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各孤立项目的空架子,而是实现目标的策略体系[2]。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3]。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教育通过与企业

.

3

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所具有的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的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企业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实践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通过校企合作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人才

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只有旅游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出一批社会所需,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使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的欢迎;旅游企业也要深入到旅游院校,加强学校和企业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旅游院校全

.

4

面了解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的需求,最终让旅游院校根据旅游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搞好课程开发,按照旅游企业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三、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及必要性(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即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指引下,开展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行业、

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旅游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旅游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5]。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学校引进企业培养模式将旅游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旅游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

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旅游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

.

5

多赢途径。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也就是将劳动和学习相结合,这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旅游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一种则是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3.校企互动式培养模式由旅游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旅游企业参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旅游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旅游企业专业人员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

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

.

6

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4.“订单”式培养模式旅游院校应该从战略角度出发,优选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作为定点合作伙伴,推行“订单式”教育。旅游院校要深入企业,了解旅游企业人员、招聘的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等,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

设置、技能训练、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等提供决策依据。然后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学校必须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旅游企业则必须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6]。使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5.“校企实体合作”培养模式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相互渗透,旅游院校针对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

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旅游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

.

7

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所以,参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7]。(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1.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一、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更是在与一线师傅的共同劳动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对所从事职业的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的优秀品质。学生在旅游企业中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真是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在旅游企业与校园文化的

熏陶下,有利于高校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校企合作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并增强教学与科研的针对性。校企合作中旅游院校可选派优秀教师脱岗

.

8

去合作企业“实习”。教师进入旅游企业上岗实践,发挥自身专业理论扎实的优点,为旅游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旅游企业为教师丰富企业工作经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平台。另外,旅游院校还可以将部分课程“搬”进酒店,有专任教师和酒店专业人士共同完成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授课和指导,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专任教师全程跟踪,既避免了长期实习的枯燥,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为教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管理前沿论及实

际操作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针对性,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8]。第三、校企合作完善了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在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校教书,大部分是关门教书,不知道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且专业设置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趋势。学校和企业联合,一方面旅游院校可以根据社会和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进

行专业课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择最佳的实习时间,提升学生实习的效果,为企业输送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企

.

9

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好用。2.校企合作是企业人才战略的基本保证第一、解决旅游行业的人才危机。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还远远达不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企业需要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实行校企合作,旅游企业可以直接从旅游院校获取大量的旅游

专业人才,还可以为旅游企业定点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人才,解决旅游企业的人才危机。第二、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旅游强国。如何实现强国,还需要大量的高技能,高管理,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力资源作为后盾。目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学历普遍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大多数旅游企业现有的一线人员都是中专及以下学历,而相对于一线人员的管理人员来说,有大

学学历的人才也少之又少。二是职称较低,以初级为主,高中及人才明显偏少。据调查,目前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中,具有初级水平的人数较多,而高级的,特级的人才相对短缺。另外,

.

10

在这些现有的高级、特技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几乎微乎其微。三是人才流动性大,不稳定。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年轻,基层员工的各方面福利待遇都比较低,晋升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以及新的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导致了员工的流动性很大。越是年轻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流动性越快。四是人才发展不平衡。重视高层管理者的培养,而忽视一线服务人员的培养,导致现有的旅游院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不能快速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因此,旅游企业非常

希望实行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旅游院校更好的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旅游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促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旅游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远见的旅游企业把学校作为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这样就能使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企业的需求相吻合,真正培养出旅游所

需的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9]。四、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方培养模式存在的问

.

11

题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成为衡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点,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流行趋势,也是旅游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选择。当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较浅层次阶段,与深层次阶段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校企双方重视度不高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仅仅依靠书本

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实习实践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缺乏长期协作,即便高校旅游专业有教学实习计划,也由于学校和企业重视度不够,往往只能流于形式。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校企合作的表面文章做得多,只是纸上协议。一方面是旅游院校应付各级的专业评估检查,突击签订纸上协议;另一方面是旅游院校科研经费有限,企业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受到限制,旅游管理专业只是简单地根据教学计

划把学生推向旅游企业,而不管旅游企业的等级和设备设施条件,旅游企业也是消极与被动地接受旅游院校,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等疏于管理和介入,

.

12

而是把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无法实现轮岗,对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和管理层岗位尤其是核心岗位缺乏了解,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效果难以保证,产生了人才培养上的“打折”现象[10]。(二)缺乏政府指导政府在政治经济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职能是任何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在教育领域里,同样如此。目前,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政府指导地位

缺失是校企合作没有深入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边是政府大力提倡和号召校企合作,推动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院校也有这种冲动和热情,一边却是囊中羞涩的旅游院校无法支付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导致学校的实验设备设施陈旧,教学教材严重滞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设置不灵活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手操作。目前中国的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处于一种投入不足的“饥饿”状态中发展。(三)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队伍建设滞后。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也陆续出现,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由职业中专升

.

13

级版或由其他转制而成,既没有受过全面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教育或进修培训,也没有从事旅游实践方面的经验和锻炼,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旅游院校师资聘用具有灵活性、选择性的同时,但也存在着重短期,轻长期;兼职多,专职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重教学,轻科研;重使用,轻培养等缺点。因为旅游业是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较大的产业,因此,一支既有较强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四)课程设置不合理旅游教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跟不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是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就组成了旅游教学的

全部内容,以传授专业书籍中理性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事实证明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会事倍功半,刻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这就

.

14

要求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合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其视为“良师益友”,减少学生对本课程的抵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标准,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只能根据制定者对专业的理解以及本专业的师资状况来定。另外,课程体系呈现出“大而全”的特点,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大都在高校里开设较晚,在对课程进行设置,尤其是对公共基础课进行设置时,大都照搬别的专业的基础课,而且与本学校的

特点相关,比如管理类的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大都涉及经济、管理、会计等方面;而外语类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中语言课程要占较大比重;有的院校在历史、地理等专业基础上开办旅游专业,其基础课中涉及历史、地理的课程较多[11]。(五)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院校在第五学期甚至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但由于企业不够配合,学校不够重视,并

没有真正的达到实践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在用人单位大都充当廉价劳动力,日常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并非和学校所学的内容相匹配,很少有机会进行管理实习和换岗实习,实践面相对比

.

15

较单一,并非达到全方位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利用这一机会忙于考研或者是找工作,使实习流于形式,成效很小。导致毕业生在毕业后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极差。(六)实训基地设施滞后目前高校旅游游专业教学中主要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类。旅游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旅游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环节这一环。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旅游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费问题,学

生安全问题等,采取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室内的纯理论教学。很少有学校能配备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调酒实训室、礼仪培训室、前厅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及茶艺实训室等。就算有,大多数时间也是闲置不用,仅仅作为上级机构或领导检查学校教学工作时应付差事之用,或是作为招生简章上吸引学生的筹码,并没有发挥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则主要靠学校实习教师及同学自己联系,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稳固的互惠

互利关系,学校对实训基地可控性较差,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校外实训基地也就不存在,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七)合作机制不健全

.

16

目前,我国还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明确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校企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专门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考核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没有较为权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12]。这种情况导致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限制了旅游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大多数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训基地和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等浅层次形式,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五、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和极端。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业难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则

是旅游企业找不到满意的员工,招工难现象此消彼长。其主要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毕业生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轨现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书

.

17

面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旅游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一方面旅游院校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走访企业,了解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关心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适度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在适当时间到学校举办讲座、论坛、宣讲会,内容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理念、科研动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向学校及学生传达最新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促进企业文化悄然渗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二)强化政府主导旅游管理专业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就必须重视校企合作,这也是旅游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旅游教育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仅仅依靠学校和旅游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府组织的大力参与,大力支持。政府支持是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政府为改革和发展主导的国

家,国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将会成为推动我国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强大动力,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13]。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出发,要完善旅游教育的政府导向机

.

18

制,需要加大对旅游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大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资金投入,以推动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之间合作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旅游企业的发展。(三)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流的教师造就一流的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成败[14]。因此,师资是影响旅游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根本保证。旅游教育的

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远跟不上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实践经验表明,对于从事高等院校工作的教师可采用与企业签订挂职锻炼协议的办法加以培养,以丰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但比较成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是结合学院的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由教师亲自进行高级教学仪器设备的设计、制作、组装、调试的柔性课题研究。专业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对高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专业教师应产生在“双师型”教

师培养平台之上,专业教师应素质更高,层次更高,因此培养难度更大[15]。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应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

.

19

极参与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主动参加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的服务工作。(四)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要注意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优势,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出技能性强,“适销对路”的人才。同时,由于社会制度

的改革,人才流动较频,岗位更换较频,因此,最好实行“宽基础、窄方向”的专业模式,灵活地设置专业。另外,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调整和设置专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自己的主打专业,设计旅游业急需而又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以利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否则,不但影响教学质量,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完成。(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

重要途径,但在实习时间安排上,由于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各方在实习时间安排上的诉求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冲突的部分,使实习时间安排上存在很多影响因素,

.

20

而实习时间安排的微小变动会影响学生的实践效果和学校的教学体系以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各种因素,选择三方都比较合适的最佳实习时间,使学生的实习能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自身的最佳效果。(六)完善实训实习基地旅游业要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双强的实用型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将所学原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

来。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有条件的院校应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利用学校本身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进行教学实习,如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室、宾馆餐厅、宾馆客房实验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必须从头做起,身体力行,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做起,实施岗位轮换,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掌握宾馆服务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积累实践经验。相对于校内实习的校外实习,就显得有些复杂。首先要做好实习基地的选择工作,

做好实习前期的各项计划,使安排的实习内容与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做好实习前期的动员工作与指导。其次要重视对实习工作的指导,不仅要选则优秀教师跟踪访查,巡回指导,

.

21

更要善于与旅游企业搞好协作关系,争取旅游企业单位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的现场指导与培训。另外加强实习管理,侧重对实习过程的检查,和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时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共同做好实习成绩的评定,做好实习后的总结。(七)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只说不练,为保证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旅游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高校旅游

管理专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校企合作工作,制定合作战略,并对合作的重大项目予以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各系部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促使校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地进行[16]。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的高校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平台,成为高校与各企业单位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结语

校企合作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经验和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和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但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找

.

22

准合作的双赢点,使旅游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正轨,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责任明确,易于操作的政策,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参考思路:课题如何做研究计划教育研究项目,又称教育研究项目,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具体思路,它初步规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项目研究方案能够保证整个项目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

行,研究方案的水平是一个项目质量和研究人员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开展项目中期审查鉴定的重要依据。二、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教育研究项目种类繁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各不相同,但结构相似。写研究项目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项目计划,首先要阐述项目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

究目的,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在方案中,研究项目的背景通常用“提出项目”或“项目背景”来说明,主要介绍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有什么价值。

.

23

这一般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探讨,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以及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效果,进而写出这个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不要乱喊口号。(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必要说明在课题范围内是否有研究,研究了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就所表达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果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对

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研究者对本研究是否有很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老师现在做的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要对活动课进行实验研究,就必须

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研究性实验的理论基础。开展教育模式创新的实验研究,必须以教学理论和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基础。

.

24

(四)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某些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其行为和特征。因为人,人的行为和特征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必须明确定义,以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造成混乱。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了哪些问题,研究了问题的哪些方面。它进一步将该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细化为几个

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寡与学科的大小有关,学科越大,内容越多。但是很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所写的研究内容非常笼统模糊,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研究内容,对整个研究非常不利。所以要学会分解提炼主题,一点一点去做。(五)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指教育研究方法,回答如何学习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

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等,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

.

25

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六)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

.

26

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

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九)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

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

.

27

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多能答应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