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在2023年3月3~5日举行的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李红教授介绍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定义及分型,系统地阐述了PA的高危人群筛查、诊断流程及相关治疗。本刊特邀李教授对报告精华内容进行介绍。 ![]() 李红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PA的定义与分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指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自主分泌增多,以高血压、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及肾素受抑制为主要特征,低钾血症并不是PA诊断的必备条件。 PA中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和醛固酮瘤(APA)是其最主要的亚型,分别占60%和35%,其他少见类型包括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醛固酮分泌瘤/癌。 ![]() PA的特点与筛查指征 PA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识别PA患者非常重要,其具有以下特点: (1)患病率高: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国外报道,PA在轻中度高血压中约占5%~15%,难治性高血压中约占20%;国内数据显示,社区新诊断高血压中PA患病率为4%~7%,难治性高血压中PA占7.1%; (2)危害性大:与年龄、性别和血压水平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P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肾脏损害发生率和死亡率高2~3倍,而且事件发生更早,同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3)有可能治愈:PA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即手术治疗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治疗,并可能治愈。 因此,应提高各科医生对PA的认识,重视在高血压患者中筛查PA,以使PA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有专家建议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至少进行一次PA筛查。 高血压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需筛查PA: (1)血压持续>150/100 mmHg,难治性高血压; (2)伴有自发性或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 (3)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4)有<40岁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脑血管意外家族史; (5)有原醛症家族史的一级亲属; (6)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合并不明原因房颤。 ![]() PA的诊断流程 PA的诊断流程包括高危人群的筛查、确诊和分型诊断3个步骤。 01 筛查 ![]()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是最敏感和可靠的筛查PA的方法,指南建议血浆醛固酮(PAC,ng/dl)/肾素活性(PRA,ng·ml-1 ·h-1)>30或PAC(ng/dl)/肾素浓度(PRC,mU/L)>3.7作为筛查的切点。 筛查PA前的准备:①尽量将血钾水平纠正至正常范围;②维持正常钠盐摄入(24h尿钠100~150 mmol);③停用对ARR影响较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等停用2周以上,而利尿剂需要停用至少4周;④可选用对ARR影响较小的抗高血压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片、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若无法停用影响ARR的药物,判断筛查结果时需将药物的影响考虑在内。 02 确诊 ![]() ARR筛查阳性患者需进一步行确诊试验以明确诊断,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确诊PA的方法是卡托普利试验和生理盐水试验,两者的诊断效率相似。指南建议卡托普利试验后PAC>11 ng/dl、生理盐水试验后PAC>10 ng/dl作为确诊PA的切点。近年有研究建议卡托普利试验后ARR>44(PAC/PRA)或>5.7(PAC/PRC)作为确诊PA的切点,生理盐水试验后PAC>6.8 ng/dl(卧位)或>6 ng/dl(坐位)为确诊PA的切点。 03 分型诊断 ![]() PA的分型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需结合生化指标、肾上腺CT和必要时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的结果综合考虑。 AVS目前仍是PA分型诊断的金标准,在确诊PA且有手术指征和意愿的患者中进行该项检查,其区别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病变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达100%。对于年龄<35岁、自发性低钾血症、PAC>30 ng/dl、肾上腺CT显示单侧腺瘤(<2 cm)且对侧肾上腺正常的患者,可以直接手术而不需要行AVS。 ![]() PA的治疗与预后 PA的治疗目标是纠正高血压和低血钾,逆转醛固酮增多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降低心脑肾并发症和死亡。 PA单侧病变患者建议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切除;双侧病变患者首选MRA(如安体舒通、依普利酮、非奈利酮)治疗,如患者单用MRA治疗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联合使用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CCB等)。 PA患者MRA治疗目标为血压<140/90 mmHg,血钾≥4.0 mmol/L(不需要额外补充氯化钾),肾素不被抑制(PRA>1 ng·ml-1·h-1或PAC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ARR<40。PA患者MRA治疗的长期结局与血浆肾素是否被抑制相关,治疗后肾素仍被抑制(PRA<1 ng·ml-1·h-1或PAC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时,即使血压控制良好,其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仍高于相应的原发性高血压(OR=2.83),而肾素未被抑制的患者心血管风险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 ![]()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
|
来自: 尚振奇 > 《内分泌代谢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