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东风渐柔百花开。山川大地依次从一冬的酣眠里醒来,清明如期而至。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感恩追思的时节。轻烟随风而去,浅灰色的纸灰随风飘散,勾起我无穷的回忆。小时候,煮鸡蛋的习俗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盼望的事了。在那个平时很少能吃上鸡蛋的年代,这也是孩子们对清明节充满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话说:“清明吃蛋,全家无恙”,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老人们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鸡蛋寓意着新生和希望,清明节吃蛋,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期盼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吉祥好运常伴。因此,即便平日里一个都不舍得吃的鸡蛋,在这一天里也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吃上煮鸡蛋。根据我们老家的习俗,“插松柳”“滚鸡蛋”是清明节的早上必须要做的。清明节的一大早,我们姐弟们经常被母亲手持柳枝在室内到处甩打的声音扰醒。看到我们醒来,母亲会换一根更长的柳条在我们的被子上抽打,口中还念念有词。那新鲜枝条的气息,直往鼻孔里钻,至今记忆犹新。抽打完了,母亲再折一块小小的柳枝和一小片松叶夹到我们耳朵上,插到我们家的门窗上,说是一年不招蚊虫叮咬。 插好了松枝和柳枝,母亲便会在我和弟弟们的枕头边各放着一双新鞋,每只鞋里面都有两个煮鸡蛋。母亲会从新鞋里拿出热乎乎的鸡蛋,轮流在我们的脸上轻轻地滚动,意思是滚鸡蛋,去病邪,保平安。温热的鸡蛋从额头滚到脸颊,再到下巴,然后又从下巴经过另一侧的脸颊回到额头。回忆此时,我仿佛还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气息,泪水不由地滴下来。我多么希望母亲的手能多停留一会儿,让我再感受一下这样的幸福。18岁那年,我下乡当了知青。四月的一天晚上刚下工,知青带队的许大爷出现在我的面前。“你妈捎给你的。”他递给我一个小布包,许大爷刚从济南回来。我正奇怪包里是什么东西,许大爷接着告诉我:“明天是清明节了,你妈给你做的新鞋,煮的鸡蛋。你妈知道我回来了,为了捎给你,她去四段找了我好几趟,才碰上我。”我的心倏然一动,仿佛看到母亲扭动着小脚去父亲的单位,泪水顿时充满眼眶。清明节到了,我竟然忘记了。可母亲依然记得在外的儿女。无论儿女离母亲有多远,她都会想办法让儿女穿上新鞋,吃上煮鸡蛋。因为只要“穿上平安鞋,吃了煮鸡蛋”,自己的孩子就会远离病邪,一切安好。只有这样,母亲才会放心,才会安心。普普通通的鞋子,普普通通的鸡蛋,如今回想起来,里面掺了太多的扯不断的母爱和亲情!写到此,我又让眼泪尽情地流过面颊,那些美好的记忆都被时光消散成岁月的霜痕。岁月冷漠地带走还没来得及尽孝的亲人。父母远去了,留给我们子女的爱却从没在时光里递减过,反而与日俱增,寸肠酸楚。泪光中,我祈祷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