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夜间列车 2023-04-01 发布于江西

最近,央视新剧《人生之路》开播,引发热议,登上热搜。

这部电视剧,以路遥成名作《人生》为蓝本,拉长故事背景,融入时代元素,进一步创作焕新,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元深刻的青春奋斗历程。整体看,《人生之路》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为当代年轻人提供精神力量的“青春剧”。

它讲述了一个跨越时代的青春故事,聚焦每个人成长路途上共同面临的课题——剧中人物遭遇的困境、抉择与考验,总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而那一代青年的人生抉择,同样能映照当下。

看懂《人生之路》,离不开路遥的《人生》。1982年,作家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轰动全国,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一举奠定了路遥的文学地位。也正是因为《人生》的创作,为路遥日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找到了现实的灵感。

初次接触《人生》,还是在中学时代。当时,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人生》,爱不释手,反复读了多遍。多少个日子里,在村里通往学校的那条小路上,我回味着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等人的故事,幻想着自己今后的道路、此后的人生,无不心潮澎湃。

单位书房里,正好有这本《人生》。多年之后,再次阅读《人生》,五味杂陈,不知不觉又陷入那种磅礴复杂的情感旋涡之中。

《人生》以19世纪80年代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为主线,讲述了他为改变命运不断选择而屡遭挫折的故事。

生活的残酷,现实的无常,让他一次次摔倒在泥泞的人生路途上,他既失去了走出农村的机会,又错失了如金子一般的巧珍对他的爱情。这种沉重的压抑、苦闷与挫折感,是原著中最具现实深度的表达,令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和感伤。

农村的生活,苦难的历程,不屈的抗争,人生的选择,以及那让人唏嘘感叹的爱情……路遥的《人生》是那个时代很普通又很常见的故事,品读后让很多人有对号入座的感觉。当我们拿起《人生》的时候,亿万人都会觉得这说的就是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情感。

《人生》写的是年轻人的困境、期待与追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困境、期待与追求,也许形态不一,但本质不变。每个时代的青年人可能会遭遇不同生活挑战,但其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课题、道路选择却是一样的。正因如此,在《人生》发表四十余年之后,依然有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路遥说,《人生》中高加林的故事还没有结局,他只不过是人生长途中艰苦跋涉的探索者,而不是绝对的失败者或者成功者。

作为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遗憾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正是《人生》的故事“未完待续”,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创作,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空间和续写人物命运的可能性。它所拓展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必然归宿。

导演阎建钢说,“为了这部剧,我做了四十年的准备。”青年时期,阎建钢第一次读完《人生》“这个故事就一直在心里。”《人生之路》承继了原著的思想内核,展现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高双星等青年们在抉择中突破困境、找寻自我的人生故事,向当代年轻人传递出一种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时光荏苒,初心依旧。41年后的今天,从《人生》脱胎而来的《人生之路》,再次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对于当下的青年来说,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是应有的精神状态:可以有向前拼搏的勇气,也可以坦然回归家乡。人生之路,我们不能停止劳动,要努力获得成长的勇气和向上的动力,以更为淡定的态度、更有力量的奋斗,去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

路遥曾说:“一个人要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写给《人生》的话,既是对青年人的忠告,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的注解。

人生若只如初见。生活有时会开玩笑,但是人生还要继续向前,为了理想,为了美好,为了人世间的爱和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