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在平原

 道法自然720320 2023-04-01 发布于湖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桃园一拜,死生不弃。刘关张三兄弟自底层而起,一步步打下了蜀汉的基业,留下了千古之名。在《三国演义》影视剧中,刘关张三兄弟也留下了很多令人感动的片段。

Image

影视剧中的“桃园三结义

图源丨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不久之前,曾在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张飞的演员陆树铭、李靖飞先后离世,二人戏里戏外的兄弟情义令人动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历史人物与当代演员的这曲交响,给长盛不衰的三国文化再添新笔。

  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段兄弟之情起于何时何地?

  答案是公元191年左右,在山东平原。据记载,关张二人在184年刘备募兵起事时就已加入。“先主为平原相(191—194年),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在平原,他们拼出的不仅是千古传诵的兄弟之情,刘备集团也从边缘团体正式转型为时代主角,蜀汉的立国之基在此基本确立。

Image

平原县三国文化广场

开局很落魄

  在入驻平原前,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只是个小人物,尽管他结交了知名人物卢植、公孙瓒。证据有二:

  一是小事没人管。

  自184年起事以来,刘备历经多次与黄巾军、盗贼的战斗后,成为“弼马温”角色——安喜县尉。

  上面来了个督邮,对他摆起官架子,刘备暴脾气上来,“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至于他为什么没被追究到底,想来是各地局势动荡不安,朝堂上权力斗争激烈,相比而言,一个小县尉使性子不干了,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Image

影视剧中的刘备

图源丨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二是大事没踪影。

  190年,也就是刘备任职平原前一年,诸侯结盟讨伐公认的国贼董卓。三国中的另外两家,在那一年是毫无争议的“主角”。

  曹操是联盟的重要发起人之一,更在诸侯“踌躇而雁行”时独自进兵。孙坚更是历经多次战斗,斩杀华雄,攻入洛阳。这两家在当时是唯二主动对董卓出手的,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时局中的地位。

  而刘备在哪儿呢?《先主传》的记载是这样的:在下邳打盗贼,后来又去了高唐。高唐被盗贼攻破后投奔公孙瓒,当了别部司马。

  “三巨头”之一的刘备缺席这次重要历史事件,即便后人绞尽脑汁给他加戏,一路加到他亦成了讨伐主角,也难掩当时的落魄惆怅。


登台亮相

  191年,刘备与公孙瓒手下——青州刺史田楷对抗袁绍,刘备因“数有战功”而成为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

  从这里开始,刘备从“布衣白身”一跃成为“时代先锋”。

  先看第一件事。

  “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事不大,但解读下来却别有韵味:坐镇平原的无名英雄刘备,惊悉自己的大名居然传到了孔子嫡系后人、当代精神领袖孔融那里,而且很受重视。在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年代,几年前还被盗贼打得丢了县城的刘备,在保境安民之余,居然还挤出三千士兵,“跨地”开展军事行动,并且打赢了。

Image

影视剧中的孔融

图源丨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更重要的是,此次军事行动不是公孙瓒的命令,而是刘备自主开展。要知道,即便是刘表、刘璋,都做不到自主出击。

  相比之下,刘备无论是在平原还是以后在荆州、成都,对外用兵都没有很大的内部阻力,做到决策一旦下达,全员执行。坐镇平原的刘备,其内部建设水平已悄然进入同时代前列。

  再看第二件事,刘备开始向舞台中心靠拢了。

  自出道以来,刘备的主要工作是打黄巾、打盗贼。之所以入主平原,就是因为他在拒袁绍时“数有战功”。192年,“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曹操)与绍会击,皆破之。”

  此事在曹操、袁绍的传记中均有提及。从布阵方位的角度分析,袁绍估计刘备不好打,这才拉前盟友曹操下水。从三方的地理位置看,这是一次前后夹击。刘备初尝背刺滋味,损失惨重,但仍坚持战斗。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这是刘备任职平原期间的最后记载,其败而不倒的特质已经崭露头角。

Image

  平原县城琵琶湾公园内的龙门楼,相传刘关张三人曾在此从城墙水门洞逃走。汉代平原古城位于今平原县张官店村,551年东迁今地。

  第三件事,刘备跻身知名人士。

  194年,“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被夹击近两年后,刘备已经没有当年出兵三千的手笔,除了公孙瓒骑兵,自有士兵仅剩下一千多。那数千饥民应当是见证了刘备的信义而自愿追随的,一如日后的当阳长坂坡。老战友陶谦对刘备好得过了头,二话不说就给了四千丹杨兵,这可是当时最知名的精锐部队。

  接下来,一场更过头的让贤上演了。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刘备想推给袁术,老朋友孔融都急了,劝他:老天爷都给你机会了,不去肯定要后悔。

  这就是刚从平原走出来的刘备,在那个“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虽实力不济,仍成为了救国救民的旗手。

  以上就是刘备的“登台亮相”史。起事8年之久无名无势,任职平原不足4年,变化之大恍如云泥。

  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时间他信义爆表,并向后贯穿整个人生。这也是刘备立于乱世的根本——“以人为本”。

Image

刘备的“朋友圈”

图源丨国家人文历史



“以人为本”的平原实践

  毛泽东曾多次谈到刘备,认为他仁义忠厚,珍惜百姓生命,从不滥杀,用一举一动赢得百姓的心,从而建立了蜀汉。

  在任职平原之前,刘备爱民施政没有记载,也没有传说;任职平原后的施政措施正史仍然没有记载,但在平原民间,却处处流传着他爱民恤民的故事:



因战乱耕辍,刘备使“罗汉钱”鼓励百姓耕种,“农事由是兴焉”
因“谷禾歉收,民复流徙”,他亲自教百姓用河堤苇柳编篓织席,甚至彻夜不归
有一老妇在路边啼哭说儿媳不孝,刘备就把她接到衙门住下,直到他的儿子媳妇后悔哭泣,从此孝道大行
刘备募捐集资,兴办平原书院,讲学传道

……

  另一件载于正史的故事,则是刘备爱民更有力的印证。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自古以来,对付刺客向来都是以强大的护卫令其“不敢动”,能让刺客“感动”到主动放弃刺杀的,极其罕见。如果刺客是因关张在侧而“不敢动”,又何必“语之而去”?难怪陈寿在行文时附上感叹:“其得人心如此。”

  200年,也就是官渡决战的那一年,刘备再次来到老根据地平原。那时,他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关羽也丢了,来投奔袁绍。之后“驻月馀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时隔6年,当地民众的选择仍然是追随刘备,从未改变。

  8年之后,在当阳长坂坡,一边是扶老携幼相随的民众,一边是钱粮军马充盈的江陵,面对放弃民众、轻装急行的务实建议,刘备展示了他任职平原练就的格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此后无论是取荆州,还是定西川,都是以“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的品牌开路的。

Image

影视剧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

图源丨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对老百姓如此,对部下也是如此。在平原,关羽、张飞二人已从基层员工升级为核心骨干,刘备与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他们对刘备则是“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立志追随仁政的赵云,也在这个时期受到刘备感召,立誓“终不背德”。

  其后,刘备集团的义事不停涌现:关羽千里亡归,来去明白,在官方、民间被奉为“武圣”“义绝”;张飞敢于在长坂桥头“横矛立马;赵云则是“当阳之役,义贯金石”;诸葛亮、法正等一流人才也为刘备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离世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其实践,不仅让他在当时建功立业,更在后世引领无数人前赴后继。在歌颂刘关张兄弟情义之外,其百折不挠、礼贤下士、宽厚爱民的精神,亦是我们应当继承的宝贵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