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这一段体现出的“欧阳雪的手腕”何其不凡,真看懂了吗?

 伟天英 2023-04-01 发布于河北

上辑聊到“冯世杰的'避嫌’以及叶晓明的6大疑问”,从中可以看出冯世杰思维之缜密以及叶晓明对丁元英已开始产生质疑,大家虽表面上依旧对丁十分恭敬,但若细看则会发现“缝隙已越来越大且逐渐开始浮上水面”。所以此时无论“三人组之间”还是“三人组与丁元英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分裂”且幅度愈发强烈,只是因尚未有结果,大家引而不发而已。

水面上看似只是“偶有涟漪”,水面下已然暗流涌动。这即是此时此刻形势的真实写照。

文章图片1

结合丁元英对叶晓明6大疑问的回答,冯世杰随即问道:

冯世杰问:“咱们能开出什么条件?”

丁元英回答:“格律诗音箱需要伦敦、柏林、巴黎三个城市做烘托,使用说明书里需要权威、客观的测评,需要中、德、英、法四种语言,需要诸如英国总代理这样的标称,为此我们准备付出八套音响的代价。另外两套是我个人购买,与公司行为没有关系。”
刘冰说:“8套音响,怎么也得20多万,乐圣和斯雷克该偷着乐了,本来还没啥可吹的,这下可有的吹了,咱把人家没做到的事都做了。”
丁元英说:“乐圣和斯雷克是两家权威音响公司,不管他们在这上面怎么做文章,总得先把你格律诗挂在笔头子上,你一夜之间就能和乐圣、斯雷克称兄道弟,该知足了。”
冯世杰点点头说:“对呀,也是这个理。”

——其实冯世杰的所问与叶晓明有本质的不同:

·叶晓明主要关注“利益(投入、成本)”

·冯世杰则主要关注“成事(有什么、怎么做)”

文章图片2

因为角度不同、立场各异(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一个在人、一个在事),所以冯世杰自然会比叶晓明更为客观、理性,也更能包容、开放。因此真正决定一个人选择的在于其主观逻辑,而主观逻辑可分为“利己与利他”两类,利他心越多则利己心越少,利己心越少则越客观,越客观自然看事越清晰。

丁元英的回答在叶晓明的眼中依然是“华而不实”,所以叶晓明并没接话;而对于刘冰而言则更多“利好”,因为“更有显摆的资本了”:不仅做到了“大公司(乐圣和斯雷克)都没做到的事”,且还有了点“跨国品牌的素材”,要知道他可是股东之一啊,这对他的脸面提升太大了;而冯世杰依然是围绕“能否成事”,他的点头附和反映出“他认可丁元英的回答且认为有助于成事”。

文章图片3

丁元英接着说:“为什么要赶在6月份操作?因为小丹的探亲假是两年一次,5月份以后才有请假条件。办这事的人需要有护照、签证,有外语能力,熟悉当地的情况。小丹符合这些条件,趁探亲假的机会办这事比较合适。”

——丁元英如此安排其实有三层用意:

·芮小丹恰好具备处理此事的各项“条件”(时间、有护照、签证、外语能力、熟悉当地的情况)

·芮小丹可借此真正介入其中,并通过处理此事接触到如詹妮、郑健时等高层次人物,见到更多维度的“众生相”

·顺水推舟,也可为公司节省一定成本

当然主要的是前两项,第三项只不过是恰好碰上罢了。

文章图片4

叶晓明说:“是公司委托她去还是她趁探亲捎带着办?咱实话实说,这也是关系到钱的问题。如果是公司委托她去,那路费、劳务费、食宿、翻译什么的也不少钱呢。”

——这个疑问“非常叶晓明”,还是那句话:只要抓住了“个人利益”这条主线,就能完全看明白叶晓明的所有判断与选择。叶晓明之所以当众发出此问亦有三层深意:

·他担心丁元英借机“私事公办”:以公事为名让公司承担芮小丹的各项出国探亲费用,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他,这自然关乎他的切身利益

·他对丁元英“对于他6大疑问的回答”依旧不认同,借“路费、劳务费、食宿、翻译什么的也不少钱”来影射“丁把太多钱用在了花里胡哨的无用之处”

·他对于丁元英“究竟是不是高人”愈发质疑。试问:如果真相信对方是高人,那还会当面提出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吗?答案可想而知

所以,至此叶对丁的质疑已然开始“公开化与白热化”,“怀疑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

文章图片5

丁元英说:“是小丹捎带着办公司的事。”
欧阳雪忍不住插了一句:“叶总,你这样揣度小丹我觉得不大合适。”
刘冰赶紧打圆场,说:“晓明也是为公司考虑,其实心里真没啥。”
叶晓明说:“丁哥刚才分析的都有道理,可我们还是感觉挺空泛的,好像抓不住实际的东西。不管怎么说我们对专利、测评、代理的这些事有看法,我们的意思是趁花钱的事还没有真正铺开,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踏踏实实做机柜,逐步向音箱市场渗透。如果是公司决议我们执行,但是我们保留意见,至少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在三人组中,刘冰其实更多起到“调和剂”作用,但根本原因在于:他确实不懂,且也没想去弄懂,只想跟着“搭便车”。就像有则规律是:能为一件事吵起来的两人,大概率有一人是真懂的,若都不懂,那么根本吵不起来。所以叶晓明之所以敢于当面质疑,因为“他认为自己懂”,但真懂吗?还是那句话:

人能理解与认同的只是自己逻辑理解与认同的逻辑所以人应始终保持谦逊、开放、透明,因为除了自己的主观外,其他都是客观的。

而叶晓明正是错在“陷入自己的主观而不自知”,且愈发深陷其中:因为判断逻辑对错的还是逻辑,所以用自己的逻辑判断自己的判断则必然越想越正确,也就必然越陷越深了。

文章图片6

欧阳雪说:“你们当初找大哥帮忙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不知道,我找大哥帮忙是因为我相信大哥,也因此承担这种相信的风险,否则我就不知道找大哥帮忙的意义在哪儿了。如果你们需要一个决议的形式,那我就表个态,今天的这个会就是决议。”

——所有人都知道“叶晓明的那句-如果是公司决议我们执行,但是我们保留意见,至少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是指向丁元英的,但明面上却是指向了欧阳雪:因为丁元英并不是公司股东,欧阳雪才是大股东,因此欧阳雪才会此时出面表态。

欧阳雪的话也是一语双关:

·表示出-她完全相信丁元英,丁元英的意见就是她的意见

·暗示三人组“忘了初心”:明明是他们求着丁元英帮他们,丁元英才出的手;但现在丁元英出手了,他们却又开始不相信丁元英了

文章图片7

其实原因不难找出:因为“主要矛盾”变了——由“丁元英出不出手”变为了“如何做才能成事(帮到他们)”。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出钱了,丁却没出。虽然丁找来了出资人,但丁的一分没出又给了他们太多遐想空间,再加之丁元英“有些外行的这顿华而不实的操作”更让他们怀疑:他到底行不行?

当然正像前面提到的:判断对方行不行的还是他们的逻辑,而此时的他们已然开始戴上了有色眼镜,结果自然一目了然。

文章图片8

刘冰问道:“丁哥,咱们的机柜真能有市场吗?”
丁元英说:“只要生产音响的厂家存在着,你的产品就能有市场,除非你不行。”

——刘冰问的是“果”,丁元英答的是“因”,虽属同一件事,但内涵完全不同:“果”是“结果导向”,“因”是“原因导向”;“果”的重点在“利益”,“因”的重心在“做事”,实则天差地别。

文章图片9

冯世杰说:“我是有啥说啥,不管咋说我也是王庙村的人,站在王庙村的角度考虑,有时候我也有一种担心,万一将来公司靠不住了可咋办?”
丁元英说:“有人、有枪、有地盘,还愁没有番号吗?”

——如前所析:冯世杰是“王庙村立场”,即只要有利于成事、对王庙村有利,他都会支持。这与叶晓明的“个人利益立场”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他的担心不在于“投入”,而在于“能不能成”,但其实也反映出“他也开始对丁元英产生了怀疑”,不然不会有此一问。

而丁元英的意思是:即便不成,对于王庙村的利益也不会有任何损伤,且还会“武装起了王庙村”-使原本“啥都没有”的王庙村变成了“有人(有效生产力)、有枪(生产资料)、有地盘(生产体系)”的王庙村,有了这些基础,未来的空间就更大了,选择也就更多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文章图片10

欧阳雪没想到这个偶然的“聊聊”演变成了一次正式的会议,而且会议的内容多少让她感到有些不愉快,毕竟一切才刚刚开始,公司内部就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这使她不得不对公司的前途产生担忧。

——这些分歧其实也都在丁元英的计划之中,但他明明知道却就是不干预,任分歧“茁长成长”,因为这些其实才是送给芮小丹“天道大课的最佳课件——客观现实-人性”。

文章图片11

丁元英说:“过了年就该考虑公司运作了,商业保密的事有必要提一下。在坐的都是生意人,都明白商业机密的重要性,法律上也有明确规定。公司的生产、成本、利润、资金状况、经营状况等等,是公司的最高商业机密。大家议一议,拿个意见。”
冯世杰说:“这种事谁也不会故意说,就怕无意说走了嘴。”
叶晓明看了看刘冰,说:“现在讨论的就是无意说走了嘴怎么办?要不要负责?”
刘冰也看了叶晓明一眼,说:“你看我干啥?谁泄密谁卷铺盖走人。”
叶晓明说:“我怕你那张吹牛的嘴没根弦把门。”

——这段佐证了“三人组的内部矛盾愈发强烈”,甚至强烈到“已无法内部消化,需借助外力解决了”,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实则意味深长。

文章图片12

丁元英说:“干什么事守什么规矩,如果大家的意见一致,你们起草一份公司保密责任协议,每个人都签一份,有个章程。”

叶晓明说:“行,这协议我来起草吧。”
丁元英说:“如果没有其它的事,咱们就散会了。”

——丁元英之所以要求“签订章程”,一方面为了“签字画押有个约束力”,更重要的则是-为“使王庙村能最大限度的不为人知”,如此才能使乐圣最终“按计划入瓮与行进”。

文章图片13

欧阳雪说:“散会之前我说一句,就是刘主任印名片的事,希望以后有什么事能事先跟大伙打个招呼,至少得跟叶总打个招呼。我说完了。”
刘冰小声嘀咕了一句:“干的干死,歇的歇死。”

——欧阳雪这句话仔细品品极有意思:

·刘冰“自封职务与印制名片”都不跟她这个“一把手”打招呼,这说明他并未真把她当回事,只当“摆设”,所以正好借机敲打一下,并借此提示一下所有人:她是董事长、大股东,她可以“放权”,但前提也是“她可以如此,也可以不如此”

·刘冰不仅没与她这个董事长打招呼,连叶晓明这个总经理也不打招呼就自己做了。这说明-公司虽有分工,但实际却依然是一盘散沙;而叶作为总经理,负有管理责任,如此情况竟不和他这个总经理打招呼,怎么管的?实则也是在借机敲打叶晓明

·叶晓明是总经理,而欧阳雪是董事长,叶有责任向董事长汇报情况,尤其是关于公司的重要情况,不能不仅不及时汇报,且她问到时“竟不知道”,这可是完全的失职。所以后续叶晓明进京才会事事汇报,皆是由此而生

·借机在三人中开展“分化制衡”——她这句实则是在告诉刘冰:我问过叶晓明,但叶晓明非但没帮他打圆场,还把自己摘出来了。所以刘冰才会嘀咕“干的干死,歇的歇死。”

因此,欧阳雪不仅有智慧,更有手腕。但她是如何达到如此境界的——答案其实只有两个字:实践。

文章图片14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主题:

丁元英与王庙村教堂神父的“深邃博弈”。

预计发布时间:2023年4月3日(周一)早6:25.

欢迎持续关注,期待交流共进。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