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公路常因坑坑洼洼而翻修,而日本却常年如新,难道技不如人?

 扬眉剑客 2023-04-01 发布于山东

一阵刺耳的机器噪音打破了清晨的安静,原来是门前面那条公路又在施工,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自己附近的那条公路经常被翻修,感觉不是正在翻修就是在翻修的路上,反正一个月得翻修好几次,好好的公路被挖的千疮百孔。

文章图片1

修补道路

原本平坦整洁的公路随着一次次翻修而被贴上不少“补丁”,甚至有的公路还直接开启“摆烂”模式,坑坑洼洼的地面凑合着继续使用。反正给人的感受公路经常需要翻修或者修补,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然而,邻国日本的公路却常年如新,很少看到有“补丁”的出现,翻修的情况也比较少。因此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是我国修建公路的技术不如日本?答案一个字:不!

绝对不是我国修建公路的技术不如日本,中国被世界称为“基建狂魔”,在公路修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修建房屋还是桥梁都是相当成熟的。同时我国在基建方面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例如四渡河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体现出了我国基建的能力和技术。

文章图片2

港珠澳大桥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国基建技术成熟且很强,为何修建的公路需要经常被翻修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国公路被翻修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公路之所以经常被贴上“补丁”的重要原因有以下这几条,并不是因技术的原因。

  • “要致富先修路”大力修公路——历史原因

中国和日本在公路修建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乐观,甚至在国际上属于落后水平,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体现在各种基础设施上面,公路就是其中之一。

而这时的日本经济处于繁荣期,已经在修建道路方面有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因此,日本和我国在历史上修建公路的起始时间不一样,所以经验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

文章图片3

日本崭新的公路

然而我国正式大力发展交通道路大约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时咱们的经济水平不是太乐观,为了大力发展经济,修建道路成了咱迫在眉睫的大事情,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只有道路通了各个地方的货物才会流通起来,经济才能活跃起来。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基础设施的修建进程,集中力量搞活经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因为这个原因,我国在1950年~1952年的时间里一共修了3846公里路,之所以能修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情,修路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当时中国在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没有充足的资金修建道路,所以当时对修建的道路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能满足通行就可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当时在修建道路时没考虑路面下还需要安装电缆和管道之类的基础设施。

文章图片4

安装地下管道

而此时的日本在修建道路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修建公路时自然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障,耐用程度也高,一些基础设施在当时修建道路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当时就一次性处理好了,那么未来翻修的次数肯定也不多。

随着修建的道路越来越多,我国经济越来越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一些基础设施的需求逐渐增加,如供水供电供暖等贴近民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安装绝大部分都需要在道路下面安装管道,只能将修好的路面重新挖开,管道安装好以后再重新修好。

所以人们看到在路面上施工的场景,大部分都是为了给附近的居民安装基础设施,并不是真的在翻修路面。但是当基础设施安装好后,恢复的路面跟原来的路面在颜色上面存在很明显的差异,看起来像是贴的“补丁”。

文章图片5

施工修补损坏路面

  • 人口数量、重工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非常小的国家,日本大约和我国一个省那么大,而且人口数量也少。

这也就说明了他们对公路的需求量没有我国人口对公路的需求量大,可能为数不多的交通道路就能满足日常需求。虽然日本几乎每一家都有一辆车,但却不经常使用汽车,即使是上班外出大多数会选择坐地铁或公共汽车,轻易不驾驶自己家的车。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的公路两侧很少有停车位,找一个合适的停车位不容易,所以大部分人为了节省时间根本不想浪费时间,索性直接选择其他交通工具。这也使得日本的公路使用频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路面的磨损,延长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寿命。

文章图片6

宽阔的道路

而我国人口数量比较多,对公路需求量大,即使很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但综合下来对公路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对公路的损耗量也爱比较大。

日本的重工业比较少,像一些大型卡车很少,而我国就不一样了,经常在公路上面看见或听见各种吨位的大卡车呼啸而过,单从它发出刺耳的声响中就能想象到有多重。

尤其是那些拉着满车的大卡车,车身的力量再加上货物的重量,路面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对路面造成的损伤肯定也不小,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使用寿命。

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的地方,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人员会及时对损坏部分进行翻修。

文章图片7

坑坑洼洼的道路

  • 公路修建的原料和气候条件自然原因

提前公路不得不说的就是沥青,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是一种黑色的胶状物,可以用来铺路面。所以在修建公路时沥青是一种使用率很高的原料,大部分国家在修建公路时都会选择沥青。

然而沥青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铺开,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用它铺的路能有效降低噪音,后期对路面翻修时方便处理。而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遇到高温容易融化,气温很低是又会直接冻裂出现缝隙和裂痕。

日本的气候条件有一定优势,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而且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所以日本的季风气候夏季气温不会很高,冬季气温不会很低,气温年较差小,不会出现极热或者极冷的情况。因此,沥青非常适合在日本修建道路中使用,气候特征刚好符合沥青的特点。

文章图片8

沥青路面

而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大,地形种类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也很丰富,尤其在西北、东北等地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路面容易冻裂。

  • 人们的心理作用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日本公路常年如新,其心理作用有很大影响,也许有不少人会反驳我这个观点,认为是我在自欺欺人,但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主观原因。

说实话大部分人看到的日本那些平坦崭新的公路,一般都是通过网络图片看到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信度不是太高,都知道有的图片是经过后期处理加工而成的,即使有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可能都已经利用技术处理掉了。

文章图片9

我国迅速发展的交通道路

当日本真正在翻修公路时,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所以会给人们造成日本公路好像常年如新不需要翻修的假象。而且日本在维修公路时,跟我国的维修方式不同,他们会直接在原来破损的路面上面重新铺一层沥青,这样一来即使是翻修过也看不出来翻修的痕迹。

‬文章篇末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交通道路经常修修补补,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技术不如日本,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公路里程高达513.57公里,总里程数是日本的10倍。由此可见,我国修建公路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地位的,怎会输于日本呢?

我国公路

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道路上面修修补补留下的“补丁”,是国家自成立以来每一步发展的见证和痕迹,在它身上看到了我国经济水平在逐渐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