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压缩技术

 求是1025 2023-04-01 发布于山东

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

①20世纪40年代之前属于初期。1843年出现的莫尔斯电报码是最原始的变长数据压缩实例。193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发明了第一个语音数据压缩系统,即声码器。此外,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DM)和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DPCM)也相继诞生。

②20世纪50~70年代属于发展期,期间基础理论快速发展。1948年,美国数学家C.E.香农创立的信息论奠定了所有数据压缩算法的理论基础。1952年,美国学者D.A.霍夫曼提出了经典的基于统计压缩的霍夫曼编码。1976年,芬兰学者J.里斯桑内提出了可以成功逼近信息熵极限的算术编码。

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属于成熟期,数据压缩开始成为一门较为系统的独立学科并广泛应用。文本编码方面,研究者创造出一系列基于字典编码的LZ算法。语音编码成果主要包括波形编码和基于分析-合成思想的声码器。图像编码成果主要包括预测编码、量化编码、变换编码(如离散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以及混合编码。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CCITT)陆续完成了各种数据压缩与通信的标准和建议。例如,CCITT提出的用于传真编码的T.4标准和用于语音编码的G.721标准,ISO提出的用于图像编码的ISO 10918标准(JPEG标准),ISO和IEC联合提出的用于视频编码的ISO/IEC 11172标准(MPEG-1标准)。

21世纪以来,数据压缩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军事、科技、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人工神经网络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又为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