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在一本期刊上,看到一张日本人拍的照片,照片拍的

 风吟楼 2023-04-01 发布于广东
上个世纪初,王国维在一本期刊上,看到一张日本人拍的照片,照片拍的是写满汉字的文卷,他看到了“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两句,顿时感到一阵激动。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个千年迷案:晚唐诗人韦庄,曾经创作过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诗——《秦妇吟》,当时许多人家的屏风、幛子上都写有这首诗,韦庄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不过离奇的是,韦庄晚年却最恨《秦妇吟》。韦庄临终时,遗嘱上还写着不许家里悬挂《秦妇吟》幛。而韦庄的诗集《浣花集》中,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原因却不得而知。
后人能知道的信息,是在比韦庄稍晚的,北宋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记载了其中两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自晚唐之后,经历宋元明清,1000年来,确实没有人再见过《秦妇吟》。

王国维学贯中西、博览群书、熟悉古文,他读到这两句诗,很快做出判断: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所作的《秦妇吟》。
照片上的诗,很有可能就是唐人手抄的《秦妇吟》。

照片是日本人狩野直喜,在法国拍下的敦煌文卷。这说明,敦煌文卷里有《秦妇吟》!不过照片里这份《秦妇吟》的文档,前后残缺,并不完整。

王国维给伯希和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整理有《秦妇吟》的文卷。伯希和是晚于斯坦因到敦煌的法国人,他把斯坦因挑剩下的文卷,运回法国。
不久,王国维收到了伯希和重新抄写的两卷文卷。经过王国维和罗振玉等人的努力,分散在英法两国的敦煌文献中,约十份《秦妇吟》手抄本陆续被发现。又经这些学者的整理和校订,1920年,完整版本的《秦妇吟》得以重返世间。

《秦妇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长的一首叙述诗。全诗238句,1666字,几乎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两倍。后人将这首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秦妇吟》借秦妇之口,叙述黄巢农民军攻占长安以后三年的社会生活状态:从皇帝仓皇出逃,百姓慌乱被杀,巢军残忍粗鄙……描写了社会衰败,民生凋敝,以及官暴勾结,残害生灵的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或艺术创作的精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样的诗,为啥韦庄晚年却忌讳起来,甚至自己“毁诗”,不想让它流传呢?
根据陈寅恪先生研究,《秦妇吟》里不仅写黄巢农民军残暴,还指出,许多官军和暴君勾结,比农民军还残暴的事实。
后来,韦庄成为后蜀丞相,建立后蜀的王建,以及他的手下,当时就是围攻长安城的官军,后来都成了韦庄的同事。
韦庄可能受到来自上层的压力,也可能还有自己的本意,后来他还出钱,到处收回《秦妇吟》。

不过因为太流行了,就是远在千里的边境敦煌,人们也竞相传抄,这是韦庄没有想到的吧。

《秦妇吟》的发现,只是浩瀚的敦煌文卷中的一朵小花。敦煌文卷,大部分散落在英国和法国。幸好,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参考资料:王国维:

#古籍守护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