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身很平庸却因为一次高光时刻而名垂千古的史上十二大牛人!

 十分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吉林

某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却在历史上籍籍无名,而有些人本身很平庸,就因为一次高光时刻而名垂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这些牛人,或者说幸运儿!

一、斩张飞首级恶名传千古的范强张达

范强张达本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因为张飞之死而被世人所知。

公元220年,蜀汉名将关羽兵败身死,为此刘备甚为痛惜。而同样是结拜兄弟的张飞,更是几乎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221年,刘备不听赵云劝告,一意伐吴为关羽报仇。张飞怒火攻心立下奇葩军令,要士兵在一个月内造够几千副白色盔甲,以慰兄长在天之灵。不仅如此,他还终日酗酒,对部下拳打脚踢。

文章图片1

张飞手下有范强、张达二人,因未按照期限完成制造铠甲的任务,被绑在树上暴打了一顿,事后张飞还威胁二人,如果再不尽心尽力,军法处置。当天晚上,二人便先下手为强,趁着张飞醉酒,斩了其首级,投奔东吴去了,“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据说,范、张二人投奔东吴时,将张飞首级抛入江中,顺江飘浮至云阳境,被一渔翁捞起,葬于云阳长江南岸飞凤山麓。而刘备也在张飞的被杀地阆中为其建衣冠冢,于是就有了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而张飞也有了两座墓:一个在云阳叫汉桓侯祠,一个在阆中叫汉桓侯庙。

文章图片2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伐吴前,孙权求和,将范强和张达押送回蜀国,被张飞的儿子张苞万剐凌迟。实际上正史中并未记载二人最终的结局,除了杀张飞一事,平庸的二人实在没有再出现在史书中的必要。

二、掩藏岳飞遗骨留忠名于世的隗顺

多数人根本不知道隗顺之名,但在史家学者眼中,隗顺这个名字代表的就是忠义。

隗顺原本是南宋都城临安的一名狱卒,岳飞遇害当年,他刚好在岳飞关押的监狱当狱卒,他为人忠义,对岳飞一向仰慕,岳飞被害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其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还把岳飞佩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又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

文章图片3

隗顺一直等着岳飞沉冤得雪的那一日,然而这一等就是十多年,临终前,他将此事告知其儿,让其将秘密传下去,直到岳飞昭雪冤案的一天!

20年后,即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隗顺之子这才把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要不是隗顺,我们今天凭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遗体了。

文章图片4

隗顺敢冒大险保存忠臣遗骨,其忠义之举值得世人称颂。

三、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

张若虚,扬州人,唐朝诗人。其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全篇254个字,没有一个美字,却没有一个字不在诉说何为人间之美。

文章图片5

他也因此诗被网友戏称为“打败李白和杜甫的男人”。

然而当人们通过诗词,想去了解他的时候,却发现,历史上的张若虚,几乎接近于默默无闻。

张若虚的事迹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除了知道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外,其他,比如字号、生卒年等均不详。

而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词也不过两首,除却《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

文章图片6

张若虚除了两首诗词,再也找不出任何爆点,既没有自己的故事特点,也未曾在政治上留下自己的色彩。

然而仅仅凭着一首唐诗,就让他站在了唐朝诗人的最前面。

四、惨被当做“弑君”替罪羊的成济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

虽然曹髦年仅13岁,但史称其“文似曹植、武类曹操”。所以在等待了六年之后,决定不再坐以待毙,他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企图击杀司马昭。

然而他们还没出宫,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曹髦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文章图片7

贾充手下兵士见到皇帝,毕竟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事情紧急,您说怎么办?”贾充厉声道:“养士千日用在一时,还用多问?”成济闻言,用戈刺死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召集群臣商议如何摆平这件事,尽管在司马昭看来,曹髦只是一个傀儡,但在大臣眼中,弑君可是一件大事。果不其然,大臣陈泰就请求杀掉贾充以谢天下,但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怎么可能让其当替罪羊,于是司马昭就问有无其他办法,陈泰说没有。

文章图片8

见此情形,司马昭就说:“我本欲效仿周公辅政,奈何陛下听信谗言坐车出宫,尽管我已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陛下马车,但成济却公然抗命,不仅靠近马车,还将陛下刺死,这等大逆不道之举,天下怎能容他。”于是,司马昭便捕杀了成济,以推卸罪责。

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射杀。另据《三国志·三少帝纪》和《晋书·文帝纪》载,司马昭又上书诛连成济的亲属,获得郭太后准许,诛灭了成济的三族。成济终究还是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9

很多人认为,成济就是天下第一大傻蛋,因为傻子都能知道,杀了皇帝,即便是个傀儡,自己也肯定会被株连,哪怕指使你的那个人权倾朝野,一样会把你全家处死,成济之愚蠢,贯古绝今。

五、因鸿门宴而留名的曹无伤

鸿门宴是楚汉争霸中最精彩的一段,大家应该都看过《鸿门宴》这部电影,其中有个小人物曹无伤,刚刚出场就落幕!但如果没有他,鸿门宴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

鸿门宴的起因是,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于是引出千古名饭局——鸿门宴。

文章图片10

鸿门宴本身是项羽欲诛杀刘邦而设的局,但经不住刘邦三言两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羽便“留沛公与饮”,还解释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一句话就把曹无伤给卖了!

项羽即使是“政治白痴”也应该知道,自己提到曹无伤,他肯定是活不成了。但是为了刘邦的好感,想都没想就出卖了曹无伤。在项羽心中,曹无伤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对大局没有作用,很干脆当成了弃子。

文章图片11

鸿门宴后刘邦逃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曹无伤抓起来杀了,“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相比项羽,刘邦绝不拖泥带水,曹无伤死得真是冤。

六、老婆太漂亮的秦宜禄

秦宜禄,吕布部将,本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因为自己的老婆太漂亮,被曹操和关羽争抢而名留青史。

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记载:“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援,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另据《三国志·魏志》记载,这件事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三年。是年十月,曹操率大军围攻吕布于下邳,月余未克。吕布见形势危急,密派秦宜禄向袁术求援。袁术知道吕布不可结交,又见秦宜禄是可用之人,便为其娶了汉室之女,把他留在身边。

文章图片12

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极其美貌,并未随在秦宜禄身边,而是留于下邳,关羽此时正在曹操麾下效力,得知这一消息,便暗中打起杜氏的主意。因他当时尚无妻室,便向曹操提出要求:如果攻克下邳,就纳杜氏为妻。此时曹操用人要紧,顺口答应了关羽。

十二月,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引水灌进下邳,城内一片大乱。关羽见下邳指日可破,又向曹操提出索取杜氏的要求。曹操本是好色之徒,眼见关羽如此喜爱杜氏,便有意留心此女。攻克下邳之后,果见杜氏美艳无比,遂先下手为强,把杜氏收为侧室,“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文章图片13

这时的桃园兄弟尚在流浪阶段,诸事还须仰仗曹操,不敢为一个女人翻脸,所以关羽“心不自安”。

后来,秦宜禄归降了曹操,曹操封他做了铚长。再后来,刘备走小沛时,张飞遇见秦宜禄说:“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不久张飞就杀了秦宜禄。

如果不是关羽和曹操争抢其妻,谁又知道历史上曾出现秦宜禄这个小人物呢?

七、抽中帝签衣食无忧的刘盆子

刘盆子,汉高祖刘邦直系后裔,历史上最幸运的人之一。

刘盆子出生的时候正值王莽篡汉,王莽为了自己当皇帝,几乎把汉朝的宗室子弟都赶尽杀绝,所以刘盆子成了少数幸存的汉室宗亲之一,也成为那些以“扶保汉室”之名行篡位之举的割据势力眼中的香饽饽。

文章图片14

当时的赤眉军首领樊崇,便想在汉朝的宗室子弟里选个人当傀儡皇帝。据载,候选人有70多位,唯有放牛娃刘盆子与哥哥刘茂是前帝刘孝的近属,樊崇便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结果年龄最小的刘盆子抽到了帝签,被拥立为帝,改元建世。

刘盆子的幸运不仅在于他从一个放牛娃一跃成为皇帝,更在于他遇上了历史上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刘秀。公元27年,赤眉军在跟刘秀的交战中兵败,刘盆子率众投降。

因为刘秀知道刘盆子不过是傀儡皇帝,并且也没有什么恶行,所以不仅厚赐与他,还任命其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令。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还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刘盆子从此衣食无忧地生活,直到去世。

文章图片15

八、自荐成名却误了卿卿性命的毛遂

大家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却不知道毛遂最终因为成名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8年,秦围邯郸,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二十人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经过半日未能说服楚考烈王。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胁迫楚王,最终完成合纵,大破秦军,成为赵王的“上客”。

文章图片16

若是毛遂自荐的故事在这里结束,一切都完美得像童话一样。可惜,历史不是童话,毛遂的结局也没有那么完美。

邯郸之围被解除之后的第二年,燕国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未复,便派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此时赵国国内将领青黄不接,一时难以找到挂帅之人。

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毛遂,赵王当即连连点头,下令让毛遂为将,领兵抗燕。

毛遂一听便吓坏了,他虽然外交能力优秀,对打仗却是个“门外汉”。于是,毛遂进宫求见赵王,只不过这次不再是“自荐”,而是“婉拒”。

文章图片17

然而,任凭毛遂百般推辞,赵王还是让其出征,谁叫他在出使楚国期间表现得如此优异呢?

毛遂无计可施,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上了战场根本不懂怎么排兵布阵,于是这支赵军被燕军杀得全军覆没。

毛遂看着满地的赵军尸骸,深感自己有负君恩。他没脸再回邯郸,又不愿临阵脱逃,最终选择拔剑自刎。

一代外交天才,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悲可叹。掩卷长思,从“毛遂自荐”的高光时刻,到“毛遂自刎”的凄凉结局,只能说明一个人再如何天才,把他放到不适合的岗位上,也难免败局。

九、年少高光实际庸才一个的孔融

孔融被我们所熟知,更多是因为《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之语。这则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孔融四岁的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理应拿小的。”孔融也因此被世人认为是孝义之人。而且现代很多人还拿他作为例子来教育子女。

然而年少高光的孔融长大后不但“泯然众人矣”,还因为“不孝”被曹操所杀。他也被人戏称为“长歪”第一历史名人。

据载,孔融任北海相时,除了表彰儒术,讲学论礼外就是礼遇有善性之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面对被官军动辄“斩首数万”的黄巾军,孔融毫无还手之力,屡战屡败。

文章图片18

而且更丢人的是,面对惨败他还抛妻弃子,独身而逃。当时袁谭攻北海甚急,孔融非但没有登城御敌,或是安排撤离,反而是城破之后,老婆孩子都不顾的“独身”而逃,以致妻与子均被袁谭俘虏。

孔融在才智、机变乃至气节上都与年少时严重不符,长大后只剩一张利嘴。据载,孔融多次对曹操的政令指手画脚,说曹操不该封侯,讽刺曹丕纳袁绍的儿媳为妾、反对“禁酒令”等等,曹操虽然说不过他,但掌握了枪杆子就决定了孔融的命运。

208年,孔融被曹操安了四项罪名斩杀,前三项罪名——“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属于曹操欲加之罪,但第四项——散播“不孝”言论却有实锤证据。

文章图片19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曾说过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亲爹有什么值得孝敬的,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母就更不用说了,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容器也就没用了。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父母无恩论”!

不管孔融说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其他用意,都不应该是一个讲孝义的人能说出来的。曹操杀他并没有杀错。

十、刻苦勤俭持家却因贪污穷困潦倒的匡衡

匡衡,又一年少高光,年老平庸的长歪之人。

文章图片20

小时候的匡衡是学习刻苦之人,“凿壁偷光”的故事更是名垂千古,所以,长大后的匡衡理所当然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但匡衡的“考试”之路却不平坦,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个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后来,因为匡衡对《诗经》理解很深,被经学家所推重,成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元帝座上客。

所以,当汉元帝登基后,匡衡的春天也就来了,他先是被任命为郎中,然后又迁为博士,给事中。

文章图片21

有一年,长安一带发生自然灾害,匡衡乘机上书,用诗经的话劝诫汉元帝减少皇宫吃穿用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匡衡的上书让汉元帝十分高兴,因此匡衡又被提升为光禄大夫,加太子少傅。

本来汉元帝就喜欢诗经,这么一来匡衡更为吃香,没过几年就封侯拜相,位极人臣。

也许是官位高了,胆子小了,匡衡开始阿附权贵、不敢直言,甚至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汉元帝后期,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祸害百姓,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就算是当时的宰相匡衡也是一味的巴结奉承,更不用说上书弹劾了。《汉书·王尊传》载,“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

文章图片22

汉元帝死后,匡衡被人告发“专地盗土”,被汉成帝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不管匡衡是不是因为党争而被人告发,但其贪污一事却是实锤,据《汉书》记载,匡衡被汉元帝封乐安侯时,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却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本是一刻苦勤俭持家之人最后却因贪污而穷困潦倒,“凿壁偷”光也成为匡衡一生唯一的高光时刻。

十一、街亭一战使北伐功亏一篑的马谡

诸葛亮五次北伐,形势最好的一次就是马谡失街亭的那次,当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叛魏归蜀,蜀军又得了大将姜维,锐气正盛,就是因为马谡不听裨将王平劝阻,弃城守山,被张郃断了水道,致使蜀军失去要地街亭,第一次北伐才无功而返。

文章图片23

虽然马谡在守街亭前一直表现的不错,不仅在兵书战策上,能与诸葛亮侃侃而谈,而且在战略方向上的判断也相当准确,但是,不管诸葛亮如何看好马谡,“深加器异”,战场才是唯一的试金石,街亭一战不仅让马谡成为史上“最菜名将”之一,也让其“名垂千古”!

十二、父母评价恶之的赵括

现代很多网友认为赵括是一位有勇有谋,有远见卓识的一代名将,而历史上真实的赵括除了“纸上谈兵”外,也未留下多少痕迹。

文章图片24

据宋代学者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当时有三人对赵括作过评价:

第一位是秦国的应侯范睢,他派人散布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不过,这个评价乃是一计,话是反说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

第二位是赵括的父亲、八大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他的评价更是不客气,直接说:“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都说知子莫若父,赵奢的评价应该是赵括的真实水平。

文章图片25

第三位是赵括的母亲,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孝成王任命赵括为帅时,赵母极力反对,“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大意是说,赵奢为将时爱兵如子,财物都分给兵士,而赵括与赵奢完全相反,不但不亲近兵士,还把财物藏起来,置办田产,这样的人怎能带兵?

可惜赵王根本听不进去,“母置之,吾已决矣。”赵母便说:“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如果您执意让赵括带兵,日后有差池,希望赵家能不受株连。赵王许诺,赵括挂帅出征。

文章图片26

结果长平一战,赵括率领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自己也死于疆场,从而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年话柄,也给后世用人留下了重要启示——仅记书本无实践是没有多少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