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蔡志忠 01 努力无用论 努力一定会成功吗?在很多公开场合,蔡志忠都会抛出他的「努力无用论」: 人生像走阶梯而不是走斜坡,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学英语、日语、数学、物理各有不同难点。 你没有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原地跳。 所以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不顾一切地努力,没有经过思考总结,依靠蛮力盲目用劲,只是徒劳无功。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没来之前你首先得努力,去培养自己该具备的成功条件,扬长避短克服障碍,等到机会来了你就可以一举拿下。 你努力洗煤球能把煤球洗成白的吗? 如果开一辆汽车前往那个叫成功的目的地,努力仅仅是动力系统,让你不会止步不前。 除了动力系统汽车还需要方向系统,你总不能往沟里开吧?或者南辕北辙? 不仅如此,还必须有制动系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刹车。 最好再装一个GPS定位系统和一个行车记录仪,让我们能够超越视距,看清前路,帮我们时时回看,及时复盘,从而不断修正。 在蔡志忠看来,「努力了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努力」这句话是对世人的一种麻痹和误导,让那些努力了却没成功的人不要怀疑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必然关系,让他们相信之所以还没成功是因为努力还不够。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证明,百分百的努力就会百分百获得成功。 在努力和成功之间有太多不可控的变量,比如个人能力、取得成功的信念、所努力的方向、采取行动的方式等,每一个变量出现问题都会对最后是否成功产生直接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不去努力,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点而已。』所以蔡志忠一再提醒年轻人,要会思考! 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努力和成功之间隔着遥远的路程。 想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成功的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 倘若你很努力,但你的观念是错误的,那很可能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所以重要的是通过思考,改变观念。 而认识观念、改变观念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 『每个人都说,我要努力,我要努力,我要努力做,这样是不对的。』 『去街上看,没有人不努力。下午3点半,太阳正足,快递员骑着摩托车在路上飞奔,你问他在干吗?他说在努力赚钱。』 『只会努力,不会达到最好的结果,所以要倒过来,一定要先想你要达成什么目的,然后想需要什么条件,然后设计一条路去达成这个目的。』 02 观念决定方向 人只求自己努力,但努力不等于效率。 老板说:『这只要10000 元。』 客人问:『这只颜色不如刚才那只,为什么更贵?』 老板说:『这只会讲5种语言。』 客人又选了一只最不起眼的灰色鸟。 老板说:『这只要 50000 元。』 客人说:『难道这只会讲 20国语言?』 老板说:『这只不但不会唱歌,也不会说任何语言。』 客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贵?』 老板说:『因为它会思考。』 思考先于行动,就像手脚身体是听命大脑的指挥而行,但该在什么时候思考呢? 思考先于一切之前! 可能很多人以为改变观念很简单,事实并非如此。 人性大都是偏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很难被改变,就像让一个觉得臭豆腐很臭、皮蛋很可怕的老外吃臭豆腐、皮蛋一样难。 蔡志忠经常提起一个让自己转变观念的故事。 想想那么贵,舍不得丢掉,于是放到冰箱里。 7天后就要离开了,再把榴莲拿出来看还是觉得很像大便,最后没办法只能拿出去扔了。 两年后他到马来西亚,要走的前一天,他看到街道上有一个人挑着一担榴莲,有两个人蹲在那里吃。因为要花掉手里的零钱,于是他鼓起勇气再试一次。这一次,他却发现榴梿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在飞机上他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吃两个,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吃榴莲。 榴莲还是榴莲,它的味道像大便还是天下第一美味?差别只在于观念的改变。 在蔡志忠看来,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改变观念。 无论做什么,想达成什么目标,不能只是一味的努力,而是要先思考如何才能美梦成真。 03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 1949年,费曼应邀到巴西里约大学教授电磁学,他发现两个奇怪现象: 文字、资料早已经存在书中或计算机档案里,无论我们有没有读它背它,都不会减损一个字。 大脑是用来思考想象的,把大脑用来记忆,犹如让智者去当苦力一样在践踏大脑。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所有一切的创造都是想象力与执行力的结合,没有想象力作为先导,创造、探索便不可行。 蔡志忠每天天一黑就睡觉,凌晨一点钟起床,然后站在窗前边喝着咖啡边对着寂静的星空思考,这是他每天最快乐、最享受的时间。 思考之后才开始画画。 他整整做过3年多的记录,知道一天当中凌晨3点大脑最清醒,一年当中寒冷的冬天,大脑最清醒。 他每天凌晨一两点起床,连续工作到下午两点,然后吃饭、睡午觉。吃过晚饭稍事休息,天黑了就上床睡觉。 蔡志忠善于思考,他也知道姿势影响思考。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思考姿势呢? 躺着最不容易思考,而躺着不如趴着,趴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走来走去。肚子饿着时比吃得饱饱的好。 因为他很早就发现,头脑里原本有一个天才的创意,每当一吃饱饭,就立刻变成猪头! 于是他开始不吃早餐,至今已经40多年不吃早餐了,他说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自己变猪头的时间。 04 胡先生的「乘法哲学」 在拍摄这部影片期间,胡先生的一套「乘法哲学」让蔡志忠的观念产生了巨大变化。 胡先生告诉蔡志忠:『接一部广告片,花一段时间拍好,赚一些钱。然后一切重来,再接一部广告片,再花一段时间拍好,再赚一些钱。拍广告片是用时间去换些钱,这是加法,1+1+1+1+1……』 『做生意就是这样啊,还能怎么样?』蔡志忠起初并不理解。 『拍电影是乘法,一部受欢迎的电影可以卖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马来西亚、韩国版权,甚至可以发行全世界,这便是乘法,1×5或乘以更多更多。』 『哇!这个理论不错。』蔡志忠一下子被点醒了。 胡先生说:『人的一生很短,只做加法成就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做乘法。』 这套理论被蔡志忠称为「乘法哲学」,这个观念也深植在他的心中。 后来画《漫画庄子说》时,蔡志忠便决定画整套的《漫画诸子百家》,并在第一时间推广到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这便是1×22×49=1078的乘法哲学。 05 闯荡东京的小老鼠 创意是最伟大的叛逆,它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1984年12月22日,蔡志忠到东京出席少年画报社所举办的漫画家年会。 席间,有一位日本漫画家市川立夫对他说:『以后你来东京别住饭店了,可以跟我一起住,大家分摊房租。』 蔡志忠立即答应了,当场跟他要电话。 日本是漫画王国,进军日本漫画界一直是蔡志忠的梦想。但他深知一个中国台湾漫画家到日本出版社投稿,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闯荡东京的小老鼠,对高高在上的长颈鹿来说,自己是如此微不足道。 如何在日本立足,让他思考了很久。 4个月后,蔡志忠决定到日本画漫画,他飞到东京,跟市川立夫一起合租。 在日本,只有少数漫画家收入很高,大多数人日子还是过得很清苦。市川立夫很爱漫画,但一个月五幅单元格漫画的稿费无法生活,因此他必须每天凌晨4点起床去清扫马路。 他说:『从前我负责开洒水车,因为车子必须开得很慢很慢,常常边开边打瞌睡,不如下车扫地来得清凉干脆。』后来他不当清扫马路工,改去海鲜市场搬鱼。 蔡志忠曾不解地问他:『你怎么不画漫画,而去做这些事呢?』 蔡志忠跟市川立夫不同,他说他喜欢画漫画,跟有没有杂志要刊登没有关系,自己该画什么题材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看来,漫画只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手法。 漫画以画面讲故事,故事才是主要的重点! 他一直苦苦思索的是究竟要画什么题材?什么内容呢? 有一次跟市川立夫聊天时,蔡志忠提到「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像是一只蝴蝶,快乐极了。 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大悟,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 究竟是庄周做梦,梦到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到自己变成庄周? 市川立夫说:『好像柏拉图也有类似的故事。』 蔡志忠猛然想到,何不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画成漫画呢? 刚好他随身带着几本《庄子》《老子》《墨子》哲学思想,当下便开始研读《庄子》。 蔡志忠发现自己跟庄子很像,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凝神寂志,不把名利看在眼里。庄子首创以寓言方式谈哲学,很适合用漫画表现,里面有无数有趣的故事。 他仅仅用了10天,就完成整本《漫画庄子说》的草稿。日本讲谈社看了画稿后,当场答应跟他签约出版《漫画诸子百家》系列。 一般人认为,漫画不外乎画一些幽默讽刺的主题,但如果你问蔡志忠:『漫画可以画什么?』 他一定会倒过来告诉你:『有什么不能用漫画画?』 蔡志忠的《漫画庄子说》、《漫画老子说》、《漫画孔子说》,还有后来画的《漫画微积分》、《漫画几何》、《漫画物理》都是基于这个理念。 台湾圣严法师曾这样评价蔡志忠,画只是他的技术,思想、内涵则必须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思考、消化以后才能用画呈现出来。 所以,漫画是他的天才,思想则是他的功夫。 人物介绍 蔡志忠 蔡志忠,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著名漫画家。 1981年蔡志忠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 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 ![]() |
|
来自: 茉莉7eo6t3y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