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

 人文武汉 2023-04-01 发布于湖北

武昌阅马场,数百年来都是武昌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就在此发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爆发,起义军设卾军都督府于此,并在广场南筑拜将台,授印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在阅马场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和誓师大会。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咨议局旧址,俗称红楼,位于武昌阅马场,东抵武昌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1909年动工兴建湖北咨议局,建筑式样为西式,仿日本议院建筑风格,以为议员办公之地,并同时在主楼后建议员公所,供议员起居休息之用。1910年竣工,耗银2万6千两。1938年,议员公所大部分建筑毁于日军炮火,仅存部分南楼和东墙。

清政府为了应对自身统治危机,采取改良性措施,推行新政,设立“咨议局”,就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的“咨议局”类似“省议会”,但不是正式的省议会,是为将来的省议会做试验的机构。1908年7月,慈禧太后以懿旨公布《咨议局章程》,同时命各省总督巡抚马上筹办,一年内成立。《咨议局章程》公布后,各省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了咨议局。

当选议员的多半是地方绅士名流。议长大半为较知名的地方绅士,不少人又有一定的新学背景。如江苏咨议局的议长是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湖南咨议局议长是进士谭延闿;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湖北浠水人,1904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获官费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法律系毕业。这些人都是晚清政坛的活跃分子。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起事,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就在咨议局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以黎元洪为都督,下设军务、政务、参谋和外交四部。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清朝统治顿时瓦解,封建帝制也随之终结。

湖北军政府通过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明确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人民一律平等,享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迁徙、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权利,保有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搜索”等。国家由人民主宰,自由、平等加以立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现在,在“红楼”里复原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包括谋略会议室、民政部、军务部、军令部、外交部、招纳处办公室等。1961年,这里作为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该馆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其中《基本陈列》分为《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湖北咨议局史迹陈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大门前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1931年由著名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雕像后便是纪念馆的大门,两面铁血十八星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清王朝。

 1912年4月9日,孙中山应鄂军都督黎元洪之邀抵达武汉。图为孙中山在武昌都督府与欢迎人员合影。第二排左起:孙科、李晓生、胡汉民、黎元洪、孙中山、汪精卫、章士钊、景耀月;第三排右2廖仲恺、右3吴若男(章士钊夫人)、右5宋蔼龄、右6孙婉、右7孙娫;第五排右1黄大伟。

武昌华东照相馆拍摄

编者按:2022年7月16日,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组建辛亥革命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49年5月17日,武昌红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