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1940年2月,春寒料峭,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手拿电话,屏气凝神地听着电话里的声音。他控制自己的呼吸声,唯恐被发现。 此时的杨得志,正是“偷听”电话,堂堂的一位司令员,为什么要偷听别人的电话? 【杨得志】 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给杨得志下达任务:去冀鲁豫边区,扩大抗日队伍。随即,杨得志率领不到100人的队伍,到达冀鲁豫边区。 冀鲁豫边区是三省的结合地区,日军、伪军、顽军相当多,局面复杂,民众生活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复杂的局面,杨得志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蒋军地方武装,采取互不干涉的对策;严厉惩处和打击那些勾结日军、反对八路军的汉奸;对于一些想占山为王、又有抗日想法的土匪,八路军做思想工作,保留他们的队伍,鼓励他们一致抗日;还有一些地主,只要不当汉奸,就采取教育、感化的方式,将他们争取过来,向抗日靠拢。 冀鲁豫支队按照不同的对策开展工作,并在鲁西南连续打了几个胜仗,鼓舞了当地的群众,参军的人越来越多。曹县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成为了抗日根据地。到1939年8月,冀鲁豫支队已经发展到1.7万多人。 1940年初,杨得志听说濮阳与东明县有一条电话线路经过支队的驻地,这条电话线是蒋军直南专员兼保安司令丁树本命令搭建的。杨得志刚到冀鲁豫后,与丁树本打过交道。丁树本有2万多士兵,管辖的各县还有一些保安队,势力比较大。丁树本起初支持抗日,对八路军比较友好,并且还提供了一些钱和物质。 一段时间之后,日军与丁树本取得联系,丁树本转变态度,投靠日军,把枪口对准中国人,并且杀了不少游击队的战士和抗日群众。支队许多人都说:“这个丁树本两面三刀,危害人民,应该狠狠地打击他。” 杨得志认为,丁树本实际上做的是反抗日、反八路军的事情。然而,他表面上没有与我们撕破脸,还是合作关系,如果要打击他,就必须找到合适的理由和机会。 杨得志开始留心丁树本的活动,刚巧听到丁树本搭电话线的消息。丁树本的电话线搭好后,杨得志叫电话兵搭上线,接到自己的电话机上,只要电话铃一响,他就注意接听。 这一天,杨得志听到电话中传来丁树本与东明县伪县长的声音,他格外注意听。丁树本说:“东明县情况问怎么样?”伪县长说:“不太行,日本人常到这里来,八路军也建立了不少组织,人数增多了。”丁树本说:“我们本来太平,自从八路军来了,日本人才来扫荡,搅得这地方稀烂。” 伪县长说:“丁司令,我看八路军是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占领地盘,扩充军队。”丁树本恨恨地说:“是的,杨得志带一帮人打游击,崔田民以抗日之名蛊惑群众,卢绍武到处乱窜,招兵买马,这群人把好好的地方闹得天翻地覆,不成体统。”伪县长继续说:“要想办法对付他们,不能任其发展了。” 丁树本说:“放心,我已有对策。我们各县联合起来,一定可以把他们挤走。” “能行吗?”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这么多人就能赶走他们。” 杨得志听完这两个人的对话,心里已经有数。他立即召集支队干部开会商量对策。杨得志说:“我听到丁树本的电话,他们正采取联合方式,准备将我们挤走,大家商量一下怎么对付他们。”有人说:“主动进攻,他不抗战,破坏团结,那我们只能打。” “我们现在兵力也不错,加上有群众的拥护,打丁树本的队伍不是难事。” 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丁树本没有公开与我们叫板,如果我们主动进攻,他就会给我们扣上破坏抗日团结的帽子,那舆论对我们不利。”大家议论纷纷。 杨得志综合了一下大家的发言,说:“同志们考虑了各种因素,很好。对于丁树本的行为,我们是一定要狠狠打的,不过要注意方式,他不是要挤垮我们吗?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也可以挤他,把他的军队挤走。” “怎么挤?”大家都很好奇。杨得志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不能让丁树本抓住把柄,联合抗日的旗子还要举着。既然联合,就是大家一起行动,我们安排部队到清丰、东明、南乐、濮阳、长垣五个县先驻扎下来,然后摸清各县的情况,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打他们。”大家异口同声说:“好办法!” 随后,冀鲁豫支队开始准备分配人员,并迅速前往五个县。各部队到达县城之后,县城的顽军有些惊慌,以为八路军有军事行动,于是就各自做了准备,增加了防守,随时准备打仗。然而好几天,八路军都没有丝毫动静,顽军也渐渐放心,放松了警惕,警戒恢复到常态。 趁顽军麻痹大意之时,八路军各部队正暗中积极行动,每天都派战士穿着便衣到县城各处侦查。摸清顽军的军事部署和兵力情况,一段时间后,各部队收集了五个县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杨得志。杨得志此时已心中完全有数,便直接找丁树本,揭开他反对团结抗战,挤走八路军的阴谋。 杨得志说:“丁司令,我们本来合作抗战顺利,后来出现了一些状况。你知道有的战士和群众被杀的事件。我听说你们正在部署,挤走我们八路军。”丁树本马上说道:“那些人是日伪军杀的,与我们不相干,你说的部署就是无中生有,想破坏团结。” 杨得志严肃地说:“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谁依靠日本破坏抗战团结,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丁树本当然不会认账,他说:“是你们跑来占了我们的地方。”杨得志说:“这就是你的真实想法,既然有人破坏抗战,我们就不会让他得逞。”两人不欢而散。 杨得志回去后,迅速部署作战方案,在预定的一个时间里,驻扎在五个县的部队同时向五县的顽军发动进攻,枪炮声轰隆,火光四起,五个县的顽军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只能仓促应战,结果只能是被动挨打。各县向丁树本请求支援,紧急之中,丁树本派去了一些援军,但都被八路军消灭或打散了。 在八路军的强攻下,丁树本的部队及地方顽军大部分被歼灭,两万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千余人。见大势已去,他只能带着残部逃往豫西。由于急着逃命,丁树本的图章都没有带走。这次战斗,支队大获全胜。 就在这个春天,顽军石友山投靠日军,扑向冀鲁豫边的濮阳。杨得志指挥支队对石友山的军队发起战役,歼敌2500余人,俘敌800余人,沉重打击了石友山部队。随后,杨得志带领部队讨伐了顽军高树勋、卢翼之的军队,并接连获胜。经过数次战斗,杀灭了顽军的嚣张气焰,冀鲁豫地区完全在支队的掌控范围内。 北方局决定成立冀鲁豫军区,任命杨得志为司令员,崔田民为政委,卢绍武为参谋长。同时,建立抗日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改善民生。自此,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根据地逐步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