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海峰上将逝世:系粟裕器重的参谋,唐山抗震救灾副总指挥

 兵说 2023-04-01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2023年3月的最后一天,万海峰上将离我们而去。
万海峰有两个重要的军衔:1955年授的开国大校和1988年授的上将。1955年是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大校是对万海峰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的客观评价。
实事求是地说,大校距离将军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其实差之千里。
当时36岁的万海峰,距开国将军的授衔标准虽然存在差距,但是,能够在500万之众跻身1266名开国大校之列,也足以证明万海峰的军功和资历是出类拔萃的。
1988年授的上将,是我军恢复军衔制以后的首批17位名将。
这17位名将,比万海峰资历更浅的,除了后起之秀的迟浩田、杨白冰、王海,只有同为开国大校的徐信、刘振华,他们和万海峰一样在漫长的33年之间仅仅晋升了3级。
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3级军衔的跨度,万海峰从大校到上将见证了我军的沧桑巨变,历次对外战争的辉煌,以及军改之路上推陈出新、新人辈出的崭新风貌。
         
【万海峰上将】
万海峰上将跨越103年的漫长人生历程,犹如一块活化石,记录下了我军在一个多世纪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进而完成了十几次大裁军,实现华丽转身完美转型的过程。
1920年9月,万海峰将军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泼河乡椿树店村。
万海峰7岁的时候,我军在1927年秋冬相继发起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黄麻起义,而万海峰后来加入了由黄麻起义发展而来的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确切来说是红25军73师。
万海峰的童年是不幸的,出生后没有大名,而是叫“毛头”,3岁时母亲病逝,两个姐姐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父亲给大户人家帮工,被二姑收养的万海峰也靠给人放牛混口饭吃。
13岁那年,毛头跟着二叔去寻找光山独立团,希望“打土豪,分田地”。
可是,刚刚找到红军的二叔因为生病,在回家的路上又不幸病逝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毛头走投无路之际,偶遇红73师政委高敬亭。高政委听说“毛头”的故事,不但把他留在身边当警卫员和勤务员,还给他取了一个大名“万海峰”。
【万海峰将军荣誉】
从此以后,万海峰一直在高政委身边待了6年时间。
在这段艰苦的游击战日子里,高敬亭重建了红28军并亲任政委,万海峰跟着高政委转战大别山区,不但学到了很多打仗的知识,还在青年成长的阶段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就在全面抗战进入第3个年头时,高敬亭因为“拥兵自重”被错杀。
随后,新四军四支队一分为二拆分为四、五支队,年仅19岁的万海峰被送到新四军教导队学习。毕业后,20岁正值弱冠之年的万海峰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当参谋。
在跟随陈毅、粟裕的东进支队北渡长江时,万海峰出色地完成了大运河渡口的侦察工作,陈粟东进支队得以顺利通过大运河。万海峰的表现,给陈毅和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1师反击苏中顽军李长江部,用人之际师长粟裕慧眼识珠,简拔21岁的参谋万海峰出任营长。有人把粟裕这次火线提拔,称为万海峰的人生“四级跳”。
尽管首次上一线,万海峰不负所望,3天2战歼敌600余人。
紧接着,在同日军大队的遭遇中,万海峰一巧破千斤歼敌数十人,还抓到了2个日军俘虏。在“战神”粟裕将军的呵护与培养下,青年万海峰在敌后抗日战场迅速成长起来。
孟良崮战役,万海峰是华野6纵的副团长,而皮定均是副司令。
【青年万海峰】
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万海峰是幸运的,在懵懂的少年时期遇到了红军和新四军很能打的级将领之一高敬亭;青年时期,又遇到了人品和军事指挥能力都上乘的华野名将粟司令。
不但如此,在华野这个大家庭里,万海峰还与同在华野6纵和三野24军的皮定均成了莫逆之交。作为老大哥和老上级,中原突围转投华野的皮定均成了万海峰第三个伯乐。
抗美援朝开始后,24军71师副师长万海峰被调到空军。
但是,颇有眼光的24军军长皮定均却劝万海峰不要去空军,因为我军没有作战飞机。一旦到了朝鲜战场,真正能起大作用的还是二战期间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
万海峰当然明白,这是老首长皮定均变相留人的一种策略。但是,万海峰非常认可皮定均军长的看法,于是委婉拒绝升迁留在24军转任炮兵主任。
中国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在世三万天得一知己足矣!
后来的事实证明,军长皮定均的建议让万海峰受益匪浅:在三八线,对付美帝的“三大法宝”是手榴弹、大炮和坑道。志愿军的飞机虽然发展神速,但是作用远不如炮兵。
在“冷枪冷跑”运动中,万海峰和志愿军24军炮兵杀敌4000余人。
【建国后的万海峰】
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万海峰被授予大校军衔。
当时,万海峰的职务是24军72师师长,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大校是绝大多数师长的授衔,比如抗美援朝期间的120师师长刘振华、187师师长徐信。
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万海峰的军政素质有了新的提升。
此后,万海峰回到老部队24军任副军长,1969年又接替开国中将张震担任24军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军长,三野王牌军之一的24军前两任军长,正是虎将王必成和皮定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
在唐山近20年的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主动请缨奔赴抗震第一线,被上级委任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万海峰将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子弟兵”。
1982年,万海峰任成都军区政委,先后搭档参加过“中原突围”的开国少将王诚汉、后起之秀傅全有。1988年,万海峰、王诚汉都成为新军衔制度下17位上将之一。
随着万海峰上将逝世,1988年产生的17位上将,仅迟浩田上将健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万海峰上将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功绩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