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中草药:栀子 的功效和作用

 rwm1110 2023-04-01 发布于新疆

--------------------------------------------------------------------------------------------------------------------------------------------------------------------------------------------------

栀子是双子叶科植物的一种,这种植物的果实成熟以后为暗红色,有自然的香气而且能供人类食用也能入药,它的食用功效与药用功效都很出色,今天我带大家了解的就是栀子果的功效与作用。

Image

栀子果的功效和作用

1、泻火除烦

栀子果是一种味甘性寒的存在,泻火除烦是它的主要功效。是中医临床上治疗人类心烦和暴躁以及易怒等不良症状的常用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出现热病火毒堆积以及高热烦躁和神昏等不良症状时多服用一些栀子果也能让症状明显减轻。

2、凉血解毒

栀子果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降燥人们在服用它以后能量血也能解毒,它对人类因血热导致的吐血咳血和大便带血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它煎水喝,另外栀子果还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人们在出现外伤出血时直接把它外敷就能止血。Image

3、清肝明目

栀子果入药后能入肝经,它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并能增强人体肝脏解毒功能,还能防止肝火上亢,对人类因肝火过旺导致的目赤肿痛和头晕目眩有明显缓解作用,也能防止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等多种高发疾病出现。

栀子果的功效和作用

4、消肿止痛

栀子果入药以后还能消肿止痛,它还有一些消炎成分,而且能加快人体内血液循环,人们不小心出现扭伤或跌打损伤时,把它捣碎以后加入适量黄酒调匀,直接外敷在患处就能让肿痛减轻。

5、解毒疗疮

栀子子还具有很明显的解毒作用,它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而且能量血解毒,对人类皮肤表面经常出现的视窗和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疔疮肿痛都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外敷也能煎汤服用。

栀子

别名:木丹、越桃、鲜支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多产于我国南方,包括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台湾等地。多于十月果实成熟变色后采摘,取净果实上汽蒸或者于沸水中氽烫,取出晾干后即可使用,也可将果实直接晒干后用Image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生津除烦,解毒化湿。主要适用于心烦气躁、目赤肿痛、火毒疮疡、血热鼻出血等

服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

疮疡

《名医别录》:疗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本草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良方精选:

《方1》

配方:栀子3颗,蒜1瓣,盐少许。

制法:栀子、蒜加盐少许,捣烂。

用法:摊于纸上,贴脐部。

功效:适用于前列腺增生。

《方2》

配方:栀子、新鲜枇杷叶各10克,

制法:将枇杷叶背面的绒毛除去,和栀子一同研末

用法:每日3次,每次6克,温开水冲服,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备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肥腻之物

《方3》

配方:栀子15克,面粉、醋各适量。

制法:栀子研细末,加面粉约1/3,加醋调成膏状

用法:用纱布包裹上药,敷于肚脐

功效:适用于病毒性肝炎

《方4》

配方:炒栀子、橘皮各15克,石膏、竹茹各20克,黄连、柿蒂各

方 1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波,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

,取两煎所得药液

用法:分次服用,每1剂

功效:清热止呃

《方5》

配方:栀子、赤芍、胡黄连各10克,大黄6克,蜈蚣2条

制法:将上述所有药材加水煎煮半小时,滤渣取汁。

用法:温服

功效:清热泻火、利尿凉血,适用于乳腺增生

《方6》

配方:栀子30克

制法:栀子加水煎煮,滤渣取汁

用法:温服。

功效:适用于鼻出血。

《方7》

配方:梔子、黄柏、柴胡、川楝子、木通、赤芍各12克,蒲公英方

30克,甘草6克,青黛3克

制法:将上药以水煎煮,取药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消肿,适用于急性睾丸炎,症见发热、睾丸肿大疼痛、阴囊红肿

《方8》

配方:栀子、黄芩、黄连各9克,秦皮30克,黄柏、决明子各15克

制法:取以上中药加水煎取药液,备用

用法:趁热熏患眼,每日3次

功效:适用于急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

《方9》

配方:栀子、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板蓝根各10克,柴胡、当归尾、白芍各8克,蜈蚣2条

制法:将上药以水煎煮,取药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清泻肝胆、利湿消肿,适用于肝胆湿热上盛所致的外耳道疖肿,症见耳痛剧烈,并向同侧头部放射,患者常自觉听力下降检查外耳道半球状隆起,充血,顶部有黄白色脓点,局部触痛明显伴口苦咽干、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