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形象,一直是又清楚又模糊。 清楚在于她属于那种弱柳扶风又翩若惊鸿的神仙风姿。 模糊在于谁也说不清楚具体什么样子。 第四十四回贾宝玉祭奠水仙庵,看着那洛神像落泪,大体是那个样子的吧。 ![]() 但洛神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林黛玉从一出场,曹雪芹就没写她具体怎么穿衣服。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用的也全都是虚写。
这样的林黛玉,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林黛玉,但具体如何,谁也说不出来。 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林黛玉“美的不可方物”。似乎任何装饰对林黛玉来说,都不能尽其形容。 ![]() 曹雪芹不写,在于他的搭配如果不合适,便损了林黛玉在读书人心中的形象,是以不去不写。 而原文第四十九回,有过一段清楚的描写林黛玉的装饰,算是为数不多的“直写”。
从这段描写看,林黛玉的穿着并不素,甚至还极为奢华艳丽。 我们在看电视剧时,会发现给林黛玉的着装设计以素雅为主,其实是不对的。 《红楼梦》时代,对人物的穿着有严格的要求。 ![]() 未出嫁的女儿,需要多穿鲜明的服饰,才是规矩礼仪。 类似像薛宝钗那种,不爱“花儿粉儿”,把房间装饰成极简风格,雪洞一般,才是极为不合乎礼仪的。 贾母批评她这房间不行时,也提到了林黛玉等几个姐妹布置的房间“不俗”,也说明她们的穿着不俗,也符合身份。 林黛玉如花一般的年纪,又身在富贵豪门,她的穿着必然要符合身份。 所以,她只有在母亲去世后,尚在三年守丧期内才可以穿着素净。其他时候都要以符合她身份的服饰为主。 那个时代的女儿们,大红大绿才是主要审美基调。比如晴雯等人夜里的贴身衣物: ![]()
林黛玉也毫不例外,身上也是以红绿为主。 “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这是一款红色镶金边的靴子,也证明林黛玉并没有裹脚。三寸金莲是穿不得靴子的。 明清两代律法,也严禁士大夫家庭的女儿裹脚。 “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这是一件红面白皮裘内里的披风。 鹤氅属于道家的款式,被世俗很追崇,贵族间多喜爱其飘逸的款式。 后面薛宝钗也是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鹤氅”,这个颜色就太素了。 李纨也不过是“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对比李纨这孀居的寡妇,也注定她日后“生妻”的孤独。 “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是指一条底色为青金色嵌以绿色暗纹,装饰四合如意状花纹的双环形制外束腰带。 这条腰带就是低调的奢华了。 “头上罩了雪帽”,应大体与那鹤氅是相同或者相似款式。大多是“昭君套”“观音兜”的形制比较多见。不多赘述。 ![]() 你看,林黛玉具体穿了什么服饰,还是没有写,只写了外出的“装饰”。 穿了靴子,披了斗篷,系了腰带,戴了风帽,然后呢?还是不知道她穿的衣服是什么样。 曹雪芹一直对林黛玉采用的便是“虚写”。 不写具体服饰,只因任何服饰,都无法衬托其神仙一般出尘的风姿。 林黛玉的“虚”,与薛宝钗的“实”是全然对比的。而二人的形象,从薛宝钗的描述,以及秦观秦太虚的关系。应该出自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钗黛合一的形象,黛玉为虚,宝钗为实,也就如此来着。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