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消逝了的深圳地名,您听过几个?

 风吟楼 2023-04-01 发布于广东

冯骥才先生说过,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平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些地名看起来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成了历史。

文章图片2

旧时南头地图,可见到不少老地名

在深圳高速发展过程中,深圳新增了不少地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地名被湮没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今天,土生菌给大家讲讲几个有代表性的消失的聚落名和路名。

那些消失的村落名

城子冈

城子冈,是史载的宝安县(辖区包括现在的深、莞、港、珠、中山、澳等地)最早的县城所在。东晋咸和六年(331),原南海郡一分为二,在其东南部建立东官郡,同时设宝安县,宝安县城城子冈同时也作为东官郡城。

文章图片3

1949年地图上的南头城及城子冈

根据民国时期的地图所示,城子冈所在的位置为麻雀岭(现有麻雀岭工业区)。这个地名及其位置在研究深、莞、港地区建制史的作用不言而喻。

深圳墟

深圳墟成墟于明末清初,是深圳最传统、最具人气的商业旺地之一,最早由上大街、鸭仔街、民缝街、养生街等几条小街构成。广九铁路通车后,深圳墟因深圳站所在,成为旧中国对外交流的桥头堡。

文章图片4

1949年的深圳镇复原沙盘

深圳墟原来共有四个门,因东门一带最为热闹,渐渐成为这一带的称呼。所谓“东门”,位于东门中路与解放路交界。南门位于人民北路与南塘街交接处,西门位于新园路与解放路交界,北门位于人民北路深圳中学附近。当时深圳戏院、新安酒家、中国第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均位于此处。

文章图片5

30年代地图上的深圳墟

或许是怕市民将深圳墟和深圳市混淆,上世纪末,深圳墟改造为东门步行街,渐渐地东门便取代了深圳墟之名。而在老深圳镇的居民眼中,东门永远取代不了深圳墟之名。

莆尾/报美

莆尾,即报美,位于现宝安区松岗街道,系深港文氏七房中大房所在。报美村系莆尾村的粤语谐音。报美又分上报美和下报美,在人民公社化时期,两村分别更名为东方及西方,文革时期,西方更名为红星。

文章图片6

报美村

如今,许多人只知道松岗东方村和红星村,而报美(莆尾)之名已逐渐被淡忘,只有一些本地人才会以旧名称之。

公明水贝

在现在的深圳市,有三个水贝村比较出名,一个是罗湖的水贝村(张氏),一个是大鹏的水贝村(欧阳氏),另外一个便是公明的水贝村(陈氏)。前两个水贝村现村名仍在使用,而公明的水贝村则很少被提及。

文章图片7

三个水贝

水贝村,因大陂河经常泛滥,该村受到威胁,故在村的上游筑建一长堤,阻隔分流,使水源既有利于村内的农业耕作,又可背离洪水浸村的灾害,故作“水背(贝)”。1953年,水贝村进行土地改革,以永北和东边头为界,即永北水渠为界,将水贝村分为上村和下村,东边为上村,西边为下村。

文章图片8

1977年宝安县地图上的上村和下村

如今,水贝之名基本只存在于陈氏族人口中,他们自称水贝陈氏,而水贝之名已被人所淡忘。

周家村

和水贝一样,周家村也是公明一带旧时比较出名的地名。周家村不姓周,而是姓麦,包括塘尾、将围、石围、新围、上石家、下石家、南庄、大围、塘下围、甲子塘、田寮、龙湾等村。在人民公社化时期,与东坑、木墩等村合并为东周大队,后来逐渐分出,而周家村之名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文章图片9

1921年地图上的周家村

不过,现在在民间有保留此称呼,这一支麦姓仍自称为周家村麦氏,以区别同在公明的合水口麦氏,而官方则还以周家村为名,设立周家大道。

麻沥(癞)窝

麻沥(癞)窝,又称“山石下”,原姓氏不明。1940年,日军在后海一带修建了后海机场。“麻癞村”就位于机场旁,日军认为此村有人害过麻风病,在1941年11月将全村30余间瓦房全部烧毁,部分没有逃出村子的村民也被烧死。1948年前后,有龙华姜头、观澜河背等地的村民迁居至此,建立起了现在的粤海门村。

文章图片10

1866年地图上的麻沥窝

如今,粤海门村随着深圳科技园及粤海街道的名声在国内的名声的壮大而愈发出名,不过,在南头的老人口中,还是习惯称之为“麻沥窝”。

铁围门

铁围门为上梅林村的一条自然村,位于梅林新兴村一带。上梅林于南宋由下沙村黄默堂公之三子仲孙公迁此建村。铁围门曾经是深圳地区少数有铁围门的围村,可惜的是,已消失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之中。

文章图片11

1985年地图上的铁围门

丰田围

在下梅林村,有几个逐渐淡出历史的地名,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地名莫过于丰田围。下梅林主要的姓氏为郑姓,有两支,一支为客家民系,为南宋宰相郑清之十二世孙郑庭礼之后,系下梅林郑姓的主体;另外一支为广府民系,为南头郑氏义祖房。

文章图片12

丰田围的位置

虽然清之系为下梅林的主体氏族,但下梅林开村之人则为义祖房。下梅林村始建于南宋末年,由郑氏南莆祖八世孙郑国定开基而成,一开始定居于荒田围,后称丰田围。如今丰田围已经消失殆尽,在其旧址上建起了一座中型购物中心。

鸡板坑

位于现阳台山赖屋山水库附近,由客家张氏族人组成的一条山村,因以前以加工木头营生,称作“锯板坑”,后取谐音称之为“鸡板坑”。在上世纪20年代起,鸡板坑村民逐渐搬出阳台山,在现在的西乡凤凰岗一带居住。

文章图片13

鸡板坑炮楼

40年代是鸡板坑村民搬下山的高峰期,根据凤凰岗村村民的叙述,最后一家人于上世纪50年代搬离鸡板坑,而其旧村的一些房屋成为阳台山林场的宿舍。随着阳台山林场的裁撤,最终鸡板坑完全荒废,现仅存一座炮楼和已坍塌的民居。

文章图片14

原鸡板坑村民留下的地名牌

亚婆髻、刘民村、黄金洞、凉水井、鸡毛

九围由解放前由蔗园埔、簕竹角、黄麻布、料坑(廖坑)、凉水井(杨水井)、亚婆髻、黄金洞、刘民(龙门、林门)、鸡毛(草尾蓢)九条村组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铁岗水库时,除蔗园埔、簕竹角、黄麻布和料坑村外,其他村均被淹没。其中,黄麻布簕竹角现为黄麻布社区;料坑属石岩街道;蔗园埔属九围社区。

文章图片15

九围中的八条村(除鸡毛村)的位置

公爵薮、更古岭

八合乡是由甲岸(隔岸)、流塘、庄边(包含北灶)、臣田、铁岗、公爵薮(孔雀斗/窦、公鹊斗/窦)、更鼓岭、凤凰岗八个村组成。1952年,为方便管理,上川乡和八合乡合并,取上川的“上”和八合的“合”,是为“上合乡”。后八合乡各村逐渐脱离上合,原上川村继续保留上合之名。

文章图片16

30年代地图上的公爵薮和更鼓岭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铁岗水库时,公爵薮及更鼓岭二村因在水库范围内,而迁出了旧村,其中公爵薮族人大多迁到翻身开屏村(取孔雀开屏之意),更古岭族人部分迁到西乡河东村。

下径心、上径心、铁屎湖

1988年10月,当时宝安县委投资建设的径心水库正式开工。铁屎湖、上径心搬迁至现葵涌办事处三溪社区福新中路路段,下径心搬迁至现葵涌办事处葵涌社区石榴巷旁的下径心新村。如今,三条村只剩下下径心有保留原村名。

文章图片17

下径心、上径心和铁屎湖的位置

黎围、草塘围、香园仔、大埔围、大径、菠萝山

1959年2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会见港澳知名人士百余人,共商省港澳经济贸易往来,同时议定由宝安县建设水库,向香港提供淡水。6月,根据陶铸建议,广东做出决定,在宝安县城深圳镇兴建水库,解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香港经常闹水荒的问题。

文章图片18

水库新村的六条村原址

1960年3月4日,经全县两万多社员100天奋战,近1,000米长、30米高的深圳水库主副坝土方工程终于完成。

文章图片19

深圳水库和水库新村

修建深圳水库,牺牲最大的当属现水库新村的六条村的村民。黎围、草塘围、大埔围、香园仔、菠萝山、大径(部分)六条村的村民离开了祖居之地,整体移民,新村名为水库新村。如今,提起水库新村,很多人会想起黎围,而其他五个村很少会被提及。

那些改名的道路

宝太公路

民国20年(1931)10月,宝太公路开始兴建,宝太公路取宝安、东莞太平首末站的首字,当时的宝安指的是南头县城。此外,从深圳墟到南头也有一条公路,称宝深公路。随着宝安县城从南头前往深圳墟,整条公路也统称为宝太公路。深圳市成立后,这条路便改名为广深公路,当时从广州到深圳的车辆都得走这一条路。后来广深公路成为107国道的一部分,许多人便习惯称之为107。

文章图片20

1977年宝安县地图上的宝太公路

深惠路

对于龙岗人民而言,深惠路是抹不掉的记忆。深惠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以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深惠路是龙岗人民进入特区的唯一主干道,在龙岗建区之后,此路被称为龙岗的主动脉。深惠路深圳段主要穿过布吉、横岗、龙岗、坪地等镇/街道的中心区,因此十分热闹。

文章图片21

2004年地图上的深惠公路

2012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深惠路(龙岗段)正式更名为龙岗大道。

新城大道

2003年12月开工建设的宝安大道,南起新城联检站,北接松岗塘下涌立交桥,与107国道相连,全长32.8公里。宝安大道初期称作新城大道,新建的二线关检查站称作新城联检站。未几新城大道改名现今的宝安大道。不过,在不少西乡人的脑海中,依然保留着新城大道的记忆。

文章图片22

在现在西乡的一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新城大道的路牌

中山大道

有人曾经做出过统计,全国包括台湾地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三百多条,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山路或中山大道。在坪山区,也曾经有一条中山大道,是坪山最为热闹的主干道之一,不少商圈及工业园分布在其两侧,因此也被称为“坪山的深南大道”。

文章图片23

2004年地图上的中山大道

2017年,坪山区将新横坪公路(碧秀路-锦龙大道段)、中山大道、金山路、深汕路(建设路口-沙田收费站)更名为坪山大道,坪山的中山大道退出了历史舞台。

地名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各位读者,您记忆中有哪些深圳地名已经消失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