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怀义医案(三)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四、活血安神法治愈笑症一例

李某,男,34岁,太原×厂工人。

初诊:1986113日。

主诉及病史:因事与愿违,胸闷不乐,心烦意乱,继则坐卧不安,神志恍惚,置物即忘,病难自已,病经一年,久治无效。近来夜卧噩梦连连。日间时时发笑,或笑难自止,求诊于余。

诊查:神情不安,时烦时笑,或呆坐,舌红苔白,脉象弦涩,时大时小,或疾或缓。

辨证: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神明受扰。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安神。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

赤芍10g 桃仁10g 当归10g 生地12g 红花10g 枳壳10g 柴胡10g 川芎10g 桔梗10g 栀子12g 怀牛膝30g 夜交藤30g 甘草10g  4

二诊:上方2剂后自觉胸畅,夜能安卧,噩梦已除,笑能自止。4剂后笑病不作,但觉头昏乏力,放物即忘,查脉象正常,效不更方,再加天麻12g、龟板20g、远志10g

上方连服10剂,诸症皆止,追访5年病未再作,身健。

【按语】笑之为病,医籍少见方论,《冷庐医话》中载有一文'丧夫得癫疾,时发笑声,用六味地黄汤加犀角'治愈,'盖笑主于心,心生火,心郁则愈炽'故发笑。本案肝郁血滞,血瘀生热,热扰心神。此心肝之病所以夜梦昼笑。古有久病从瘀和怪病从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柴、枳、芍、草乃四逆散,理气疏郁,加栀子以制肝火;桃、红、归、地、芎以养血活血,瘀去而神清。辅加夜交藤、远志、龟板安神而强志,桔梗升清;牛膝降浊。俾使气血升降有序。全方理气活血、化瘀安神、和调阴阳,使神安而愈。

五、温阳建中、益虚止痛法治愈胃痛(十二指肠溃疡)一例

贾某,男,37岁,太原市×厂工人。

初诊:199041日。

主诉及病史:空腹时胃痛,得食痛止7年。病由饮食不节,初病胃中嘈杂,继而饥饿时胃痛,常于劳累、受寒后痛甚。痛时喜温喜按,得热食则痛缓或痛止。近日饥痛加剧,至午夜尤甚,得红糖姜水则痛缓,但白天得食虽痛缓而不止,久治无效。

诊查:面带苦容,弓腰按腹,舌淡苔白,脉象弦缓,镜检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辨证:中寒胃痛。

治法:温阳建中,益虚止痛。

处方:加减黄芪建中汤。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30g 甘草12g 高良姜10g 白芥子10g 丁香10g 14g 川楝子16g 生姜3片 大枣5

二诊:45日。上方1剂即痛缓,4剂即痛止。为巩固疗效,上方连服30余剂,痛未再作,镜检溃疡愈合,病未再发。

【按语】饥饿胃痛之说,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临证指南医案》中有饥饿胃痛“求食自救”之说和益虚止痛之法。劳伤其形,饿伤其中,寒从内生,胃中阳虚,故得热食则痛止。方用黄芪、桂枝、高良姜、丁香、生姜温中散寒,益气补虚;不用饴糖而用熟地、大枣补阴和营,从阴引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熟地与白芥子、丁香同用则滋而不滞,温而不燥;白芍与甘草、川楝子合用缓急止痛而制肝且不伐肝。全方合用则有温中补阳,益虚止痛之功。

本病有因肝阴虚而用一贯煎者;有因心脾气血两虚而用归脾汤者;有因胃阴虚而用益胃汤者。分证从补论治。常用熟地、生地、阿胶或鹿角胶,伍以砂仁或丁香、白芥子相反相成,不仅有益虚止痛之功,也有制酸护胃之效,且有益于溃疡愈合炎症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