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进忠医案(一)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朱进忠,男,1933年生。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定州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攻读医籍,1956年为求深造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工作,并从著名医家李翰卿学习。1976年到全国中医研究班,从岳美中、赵锡武、方药中、王伯岳等名家学习。50多年中,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医基础研究所名誉所长、山西省职工医学院教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兼山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理事、山西省药品审评委员会第123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567届委员,山西省保健委员会顾问。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卫生部医促会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称号。现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退休后,创办了山西进忠中医药研究所,继续从事辨证论治方法学与疑难病证治规律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研究。在学术上,主张'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治不好的病''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现在治不好的病”。通过研究提出了疑难疾病从肝论治、辨证依据脉为第一、危重疾病尤应诊腹等观点和辨证论治三步、相似辨证、天人相应辨证等方法。撰著了《中医内科证治备要》、《难病奇治》、《疑难病诊治思路秘诀》、《脉诊大全》等书24部及大量论文。

一、益气养阴、除湿清热法治愈病毒性心肌炎一例

高某,女,22岁。

初诊:2000129日。

主诉及病史:1999825日,因发热汗出,心悸气短,极度疲乏无力,急住某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中、西药治疗半年多,因无明显效果而出院。

诊查:面色白,精神疲惫,发热汗出,畏风,气短心悸,稍微活动则感呼吸困难而急促,纳呆不馨,口舌干燥,说话时断时续。体温38.6℃。舌质嫩红,苔薄白,脉虚大而促。

辨证:气阴大衰,湿热内郁。

治法:大补气阴,除湿清热。

处方:西洋参10g 甘草6g 黄芪15g 当归6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青皮10g 陈皮10g 神曲10g 黄柏10g 葛根15g 苍术10g 白术10g 升麻10g 泽泻10g

二诊:210日。服药7剂后,发热汗出消失,心悸气短明显改善,精神、食欲好转。但仍胸满、心烦、心悸。舌苔白,脉弦滑而时有结代。体温37.2℃。综合脉症,诊为痰热阻滞,少阳枢机不利。拟予和解少阳,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10g 人参10g  黄芩10g  半夏10g  甘草6g  生姜4片  大枣7枚  瓜蒌15g

三诊:218日。服药7剂后,心烦心悸,胸满气短等症3天未有出现,精神、食欲正常。舌苔白,脉弦滑。上方继服。

四诊:36日。20多天来,诸症均未出现,已上班工作。经连续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GOTGPT数次,均正常。

【按语】近些年来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被很多人同意的话:西医好,中医好,中西药并用更好。但临床上发现并非如此。本例开始曾中、西药并用,但效果不明显,后在患者拒绝配用西药的情况下,突然症状改善并痊愈。事实证明在并用中西药上是应该研究的。

《内经》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确定为组方的基础,而近世中药、西药并用,对药物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大都不予考虑,至于君、臣、佐、使更多丢在脑后。其中,西药并用而不效者是否与此有关,尤应研究。

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本证既已久用中、西药饵不效,故按'观其脉证'。先见脉虚大而促,予清暑益气以益气养阴,除湿清热,后以小柴胡加瓜蒌以和解少阳,化痰散结而治之。切中病情,故获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