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炳焜医案(五)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八、温肾纳气、温阳化饮治愈痰饮一例

许某,男,53岁。

初诊:20021116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痰饮喘促,久治无效。刻下见有咳嗽咳痰,痰质清稀,喘促无力,难于平卧,不耐久行,言语低微,脊背偻伛,纳少便溏,夜尿频多,畏寒肢冷。

诊查:舌淡晦,苔白滑,脉细弱。

辨证:肾阳亏虚,水饮泛肺。

治法:温肾纳气,温阳化饮。

处方:生地24g 怀山15g  山茱萸10g  桂枝8g  制附子9g

丹皮10g  泽泻10g  茯苓15g  干姜6g  麻黄6g  五味子10g  甘草3g  4

二诊:1120日。以上各种症状均见减轻,续上方5剂。

三诊:1125日。患者诉经前述治疗后,咳嗽咳痰及喘促明显减轻,痰质已不似从前清稀,较粘稠,量明显减少,能平卧,但纳食仍少,大便糊,日二行,舌淡晦,苔白,脉力稍复。

处方:生地15g  怀山30g  山茱萸10g  桂枝3g  制附子3g  丹皮10g  泽泻10g  干姜6g  芡实30g  二芽各10g  党参15g  陈皮10g  甘草3g  5

服上药后,渐改用金匮肾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口服4个多月,病情大有好转,唯稍有咳嗽咳痰,余无大碍。

【按语】患者素有痰饮,久咳致喘,久病及肾,肾不纳气,饮邪犯肺,则喘促无力,难于平卧,言语低微,脾肾阳虚,故见畏寒肢冷,纳少、夜尿、便溏等症,苔白滑,脉细弱是阳虚水停的表现,《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景岳全书》也说:“夫痰(饮)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饮)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饮)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饮)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本例初诊即以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脾肾,化除水饮,但原金匮肾气丸中重用生地,配伍小量桂枝3g、附子3g以温阳暖肾,生发肾气,寓少火生气之意,而本例患者由于脾肾阳虚甚重,故而初诊时加大桂、附用量,另加予干姜,暗含真武之意,共起温暖脾肾,除寒化饮之功,另以丹皮清泻肝火,监制桂、附之温燥,免却壮火食气之忧,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麻黄以利水平喘,五味子以敛气平喘,麻、味二品一散一收,相得益彰。本例以温肾健脾为主,待阳气稍复,渐加健脾之力,以助运化,运化得权,饮邪易化,调以丸剂,徐徐收功。

九、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治愈高热一例

张某,男,15岁,未婚。

初诊:2002320日。

主诉及病史:高热5天,昼轻夜重,反复不退,恶寒不著,伴咽喉疼痛,轻咳少痰,口干,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曾经口服及肌注西药抗生素等解热镇痛药,病情无改善。

诊查:舌偏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风热犯卫。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处方:银翘各15g  板蓝根15g  大青叶15g  枳实10g  青黛6g  荆芥10g  牛蒡10g  杏仁10g  厚朴10g  薄荷10g  芦根15g甘草3g  3

患者服毕第2剂后发热即退,3剂而愈。

【按语】高热中医亦称为'发热',可分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发热尤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侵袭卫分。内伤发热多见于体质虚弱及慢性病患者,有时亦兼外感。温热病邪属阳,其性升散,易于伤阴,温邪上受,从口鼻而入,首伤手太阴肺经,肺卫之气相通,致使卫气不固而形成卫分证,邪在卫分,肺卫失宣,表邪不解,而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等症。本例患者,平素体质佳,此次发病急,病程短,兼有表证,属外感风热导致无疑。临床对外感高热的治疗常用解表法、清热利湿法、清热解毒法、清热生津法等。本例处方中在银翘散的基础上加减,大量应用银翘及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等清热解毒之品,共同加强清热解毒之效,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外感高热,多从肺系而入,常有大便秘结之症,以枳实、厚朴、杏仁通腑气,以使邪热外出,缩短退热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