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曹溪北汇水帘寺

 读在现场 2023-04-02 发布于河南

斑驳陆离的老槐树如护法罗汉,站在水帘寺前稳如泰山。山谷中的风吹来,有几片发黄的叶儿悠然自得地飘落,如是翩翩起舞的蝴蝶,更是西天梵文的灵符,落满了通往山门前的青石台阶上。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若踩了上去,那定是绵软舒适,步履轻盈。
思想之间,天地间突然刮起了一阵旋风,那落在地上的树叶儿便纷纷扬扬地飞了起来,如是有无形的手在操纵,叶儿如迷雾般群起,飞出了人的视线,飞越高高的古槐树,飞越宽宽的护寺河,向桐柏山深处飞去……
这个时候我的,正站在水帘寺前的石桥上发呆。
在释妙稳师父座下皈依三宝时,戒谍上盖的三法师印中有“妙稳、印庚、妙侠”三位师父之名。印庚师父曾担任过信阳贤隐寺的住持师,2009年圆寂;妙侠师父是河南省佛教协会的副会长,河南省佛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又是太白顶云台禅寺的住持师父。三位师父唯有妙侠师父健在,这才有了朝拜太白顶云台禅寺的愿心。本想着因缘具足得见妙侠师父,没想到云台禅寺的一位老和尚告诉我说,妙侠师父常住水帘寺,不在云台禅寺。
听了老和尚的这些话,心中顿时犹豫起来。恰好从桐柏山太白顶云台禅寺下来后天色已晚,加之攀爬太白顶累得小腿肚子疼痛、发硬,没有顾得上参拜水帘寺就匆匆忙忙地下了山,住到了水帘寺旁的一处快捷酒店里歇息。和夫人商议第二天的行程时,夫人说或许在水帘寺依然无缘见到妙侠师父。即使见到了,凭我区区一个门外汉恐怕也无缘答话,还要白白地搭上一天的旅程。不如就此放弃水帘寺之行,按照行程安排第二天直接去信阳的鸡公山游玩。
失望之下,我就下了一个“走”的决心。晚上临睡前,把这个失望的决定放在微信朋友圈中,遇佛寺年轻的住持释演慧师父评点时给了“呵呵”二字。刚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师父笑我痴心妄想,以无名之辈求见高僧,哪有这样容易?再后来想了一番才明白,释演慧师父定是说我没有坚定的信念,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到桐柏山朝拜临济宗白云系祖庭的初心。想到这里,再发愿心,既然老和尚说妙侠师父常住水帘寺,说不定因缘聚会,就能在水帘寺遇到妙侠师父呢!
就这样,我放弃了信阳鸡公山之行,和夫人一起再次走进桐柏山,走进水帘寺。

走过那座青石砌就的石桥,走过那棵满目沧桑的老槐树,迎面就是水帘寺的山门了。青石砌就的拱形山门正中间镶嵌着繁体的“水簾寺”寺名匾额,落款疑为“立龙”二字,对我这个书法盲来说,一时还说不出来是哪位书家大家。字体写得却是苍劲有力,加是黑底儿烫金,非常显眼,远远地望去就映入了人们的眼中。山门的两侧是“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的对联,此联简单明了,说的都是大白话,不似别处丛林道场的对联皆是佛家偈语一样,诘屈聱牙,奥妙无穷。我在洛阳白马寺的后殿门上也曾经见过此联,不过已经变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和水帘寺比起来,一个讲的是佛法之广,一个讲的是佛门之广,高低上下可见其端。
读了这副对联非常得意,得意洋洋地把其中意思告诉不识得字的夫人,如此对联之意,说的正是我这个有缘之人。这次水帘寺之行,定会有所禅悟,说不定就能证得大道,从此脱离轮回之苦了。
水帘寺依山势而建,依次是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两旁皆建有大大小小的庑殿。水帘寺山门后的弥勒殿和禅宗丛林道场七殿伽蓝的天王殿无异,里面供奉的同是弥勒佛,两旁站着怒目的四大天王,所不同的是除了那幅我们常见的“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对联外,门外的廊柱上还有一联,“门对青山云自闲,帘悬飞瀑境方妙”,说的正是僧家的自在境界,更把水的绝妙、云的悠闲,还有置身于美景之中的寺院更是精彩的点缀,写得淋漓尽致。过去人们常说小隐隐山林,大隐隐都市,感觉说得确实有道理,现在想来却不尽然,真正的隐者确实需要放下一切挂碍,远离红尘俗世的繁扰。一块冰放在什么地方,最终都会融化,但是,放在炎热的赤道确实会比放在寒冷的南北两极融化得快。这就如同僧家在必要时大多采取“闭关”方式,以求实现最后的突破。当年,端德大和尚创建临济宗白云系时,把祖庭放在了桐柏山的孤峰太白顶,远离红尘俗世的骚扰,才有了临济宗白云系的法灯永传,不能不说端德大和尚有先见之明。过水帘寺大雄宝殿,就到了一座两层佛楼前,下面的一层门上悬挂着殿额匾“毗卢殿”,门两则的对联写得极是繁琐,一时没有记得下来,只记得门外廊柱上的对联是“万法本来有是无方便众生而有万法、一心却在无中参明本性自然一心”,此联当是水帘寺所独有,没有文绉绉的之乎者也,读来直直白白,说的却是禅家的大道理。顺着毗卢殿殿角的石砌步梯一步步走到二楼,上面却是宽宽敞敞的一个大殿,上面悬挂着一块“玉佛楼”的匾额,殿里面供奉着一具白玉的佛爷,一看便知是禅宗南宗传法的形象。佛龛前面摆放着一对玉瓶,瓶中插着不少的塑料质的鲜花,上面落满了尘埃。两只玉瓶中间还有玉佛和菩萨,却是中原显教佛家的造型。屋内的摆件显得肃穆庄严,一看便是不凡之地。来时看了有关水帘寺的资料,知道水帘寺自1983年被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后,海外临济宗白云系的弟子们捐来了缅甸大型精雕白玉佛像和白玉观音像各一尊,这玉佛楼内的玉佛当是其中之一。为印证此说不虚,玉佛楼外悬挂着一副对联,“玉佛南来六转中原法轮、曹溪北汇长养灵山道脉”,说的正是这件佛界盛事。
对联中的“曹溪”二字说的正是禅宗南宗的别号,因禅宗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禅宗在五祖之后分为顿悟的南宗、渐悟的北宗两派。后来,南宗不仅在中国的南方地带香火鼎盛,而且遍布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东南亚各地。如今,代表南宗的玉佛来到水帘寺,不仅是代表着禅宗南北两宗交汇佛教兴于盛世,更会进一步推进临济宗白云系法脉的传承。

水帘寺得名,和桐柏山中的水帘洞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在中国,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被人称之为通天之境,祥瑞之处,不仅是道教神仙们居住或悠游之地,大多还建有传播道教的道场。水帘洞位居道教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一位。水帘洞距地面高约20余米,其盛夏时节凉气袭人,冬天的时候则温暖如春,皆因为山上的泉水顺势而下,在洞口形成了一道瀑布,如同为洞口垂挂上了一个隔绝世间的帘子。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生计窘迫的吴承恩在状元老乡李春芳的帮助下,进京候选为新野知县,至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卸任。在新野县的六年时间里,吴承恩多次进桐柏山游览,长住水帘洞下的道观修身养性,根据水帘洞地形地势写出了以“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为起始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到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冬天,来自西昌市紫薇山宗林寺的端德大和尚在在桐柏山太白顶收下四位道人为徒,开临济宗白云系万年基业。随着道教在桐柏山的日渐式微,到1956年时,水帘洞下的道观已经毁坏无遗,道长四散,活动中断。后来,在临济宗白云系弟子的努力下,在水帘洞原道观旧址建造山门五间,以及大雄宝殿和大大小小的庑殿,因水帘洞之名,取名为水帘寺。如今,水帘寺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被人们称之为“中原当代寺庙四大名寺”,因交通方便的地势之利,逐渐取代了云台禅寺在桐柏山区的地位,成为了豫南鄂北一带的佛教活动中心。
通往水帘洞的道路在水帘寺山门之左,一道具有道家风韵的亚腰葫芦形的石拱门上写道“共觅幽圣境”五字,金黄色的脊瓦瓦缝中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荆棘,几朵萎靡不振的花儿挂在藤枝上无精打采。一位道人打扮的老者站在这门前,手中托着一沓儿红布条向人叫卖,看到小孩子走过不由分说就要往头上缠,嘴中说着“福带带福,不戴无福”的语言,似乎要逼迫大人们买上一条。看我和妻子到来,老者用不屑的眼光看了我两眼,或许是感觉我不是他的买主,就闪了身子让我过去。走过石门,便有喧哗的声音传了过来,抬头向上看去,高高的山上有一座栈桥,人们在上面走来走去。听人言若是夏季雨水充沛的季节,站在栈桥上可以看到山上有只石猴,嘴中喷水形成水帘,覆盖了下面的山洞,可真实再现《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的胜境,只可惜现在是秋季的枯水期,顺山势流下来的水丝丝缕缕不成气候,早已经没有水帘,只有空洞洞的洞口透出一股股的凉气。当年,吴承恩来到水帘洞时一定不是枯水期,不然,他又怎么能写出孙猴子率众猴穿越水帘进入洞中成了山大王,才有了大闹天宫被如来佛镇押到五指山下五百年的因果报应。
水,一滴滴地从石缝中渗出,不停地滴落到水帘洞前那口浅浅的水潭内,荡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涟漪。潭水清澈见底,一些绿色的青苔长满了潭边的岩石,有细小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游人扔了手中的食物下去,就有众多的鱼儿便从水中翻了上来,抢啄食物,激起一阵阵的水花儿。想这荒野之中无人养鱼,潭中鱼定是善士放生所为,应该是满池塘的和气,慈悲遍布,没想到同样的弱肉强食的理论,个个为口腹之欲争个不休,心中不由得慨叹起来:无论是佛前弟子或是梵山精灵若不能明澈佛法的奥秘,怎么能解脱掉生命的枷锁?
年少的时候读《西游记》总想着做孙悟空,一身的本领又没有任何的拘束,随时可以“打将”出去,过一个痛快淋漓的日子。尽管如来佛祖的能耐高过孙悟空却少不得迎来送往,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个道理规矩,想到此总感觉如来佛祖没有孙悟空过得自在。如今,五十岁还没有到,就突然之间认识到了规矩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或是个人,一切都在循规蹈矩地过着,不敢有稍许的差错。于是就皈依了佛祖,希望在佛祖制订的规矩下生活,最终实现无忧无虑的清静人生。
想到此,不由得笑出了声。

晚上,我和夫人入住南阳中泰豪生大酒店。两天的奔波,极度劳累,筋疲力尽,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天晚上,我竟然梦到已经圆寂多年的释妙稳师父为我开示智慧,要我“远离孽障,断绝孽源,免受孽滋,不受孽报”。梦中醒来一身大汗,却不是惊恐而出。皆因为这两年来造了诸多的孽障,一直处于孽源之中不能解脱,才有了诸多的心中不安。没想到被梦中的师父一句中的,说出了心病,怎么能够不出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的时刻,才到凌晨三点。夫人睡得正香,还拉起了长长的鼾声。我烧上一壶水,静等水开,坐在那儿慢慢地思索着。人生就如这次去水帘寺,若是放弃,定会自责没有坚定的信念;若是坚持,则是过度的执著。太白顶之行,本来就应该以游玩之心应之,怎么会出来个朝圣之心?结果,妙侠师父没有见到,又跑到水帘寺去,依然没有见到,心中反而生起了遗憾的念头,怎么能清静喜悦?
仔细想来,无论是执著也罢,放弃也罢,不过是随缘而起,应缘而生。结果自己认了真,非要探个究竟,颠倒梦想,偏偏忘了人之本性清静,执著和放弃都成了孽障。如读《西游记》视孙悟家和如来佛祖,或是破规矩,或是守规矩,在眼前晃来晃去,念想不断,挥之不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正思想着,壶水开了,突然响起了警报之声。
刹那之间,心中所有的念想也随这警报之声消弭而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