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有多神奇?据说那些神怪畏兽都是客观存在的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山海经》位列中华四大奇书之一。为何称“奇”?是指内容包罗万象、无奇不有,闻所未闻。司马迁称它是荒诞不经的奇书,鲁迅说它是巫书。《山海经》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异数,神奇得让人叹为观止。

《山海经》虽然是一部志怪古籍,但一直被当作地理书来看待,《山海经》所涉及范围很广泛。《山海经》一共22卷,因散佚失传只留下18卷,31000多字,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

全书涵盖地理、动植物、矿产、神话、古史、医药、民俗、巫术、宗教等,涉及多种领域如哲学、美学、天文、气象、海洋学、地质学等。可以说《山海经》是一本最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从总体来看,《山海经》一共记载了40多个国家,550多座山,300条河流,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并且《山海经》按地域如东南西北,将这些“神奇的事物”逐一记录下来,便形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而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山海经》内容有多丰富广泛,而是书里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神奇事物如奇珍异禽、神怪畏兽、神话传说、奇风异貌、山川河流等,以及它们于我们的现实意义。

那么《山海经》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神奇1:《山海经》动物神奇

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长妈妈给他带了4本“纸张很黄,图像很坏”的《山海经》。书上有上古巨人刑天、长着人脸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长着翅膀的人等,这些神奇的怪兽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山海经》给我们的最初印象:想象力丰富,志怪有趣而有不太符实际。

直到现在,我们仍不禁要问:这些神奇的怪兽真的存在过吗?如果真实存在,那就太神奇了;那如果是纯属臆想的话,那古人的脑洞是不是太大了那么多造型奇特的怪兽,它们是怎样拼凑出来的呢?

01:《山海经》怪兽造型奇特

有一个叫羬羊的记载,来自于《西山经》钱来山,长得“状如羊而马尾”,这个易于理解,就是羊和马的组合。

而来自《南山经》基山的一个叫做“尚付”(音)的怪兽,“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这个有些复杂,长得象鸡但有3头、6眼、6脚和3翅,这个真得展开想象了,长得太奇特了。

与它们相比,来自青丘山的九尾狐,就显得不那么怪异了,它“状如狐而九尾”,只是尾巴多而已,小说里的九尾狐造型都出自《山海经》。除了尾巴多,还有身子多的,那就是来自《北山经》谯明山的何罗鱼,一首而十身

当然,还有头多的怪兽,它是来自昆仑山的门神开明兽,“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就是象老虎但长着九个人头。

还有更怪的,就是来自阳山的怪兽,“状如人面而豺身 鸟翼而蛇行”,难以想象,有着人面和豺身、身上长有鸟翅,走路却是蛇行。这完全颠覆了认知:它长翅膀是做何用的,为了好看?还是为了扇风?

除了这些,还有更怪的,一个来自仑山的怪兽,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奇特造型是“川在尾上”,也就是说肛门在尾巴上,这就让人迷惑,这只怪兽怎么上厕所的呢?甩甩尾巴就解决了吗?想想都觉得忍俊不禁、不可思议。

02:《山海经》怪兽有食疗治病的功能

《山海经》里有一部分怪兽是吃人的,还可以学婴儿叫,人半夜三更听到婴儿叫就会去查看,但一旦去查看了就有去无回了,想想也是神奇又让人心惊肉跳。但自然界也是公平的,怪兽吃人,人也是可以吃怪兽的。

《山海经》里有一部分怪兽有食疗的效果,比如一个叫“YI鱼”的怪兽,“鱼身而犬兽,食之已狂”,意思是吃了可以治疗癫狂。还有一个长得象猩猩的怪兽“食之善走”,意思是吃了可以跑得快。

有的动物吃了还能改善情绪,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如一个叫做“类”的怪兽,“状如狸而有髦,食者不妒”,意思吃了就不产生嫉妒之心,还有一些动物吃了还能忘忧,确实太神奇了,闻所未闻。

03:《山海经》怪兽有预兆的功能

《山海经》里有的怪兽还有预兆的功能 如凤凰“见则天下安宁”,在史书记载中、一些小说影视中,太平盛世里常会出现吉祥的动物,这些神奇之处大致都源自于《山海经》。

当然也有预示天下大乱的,有一个叫怪兽,“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见则有大兵”,意思是它出现则可能有战乱;还有一个叫“肥遗”的“状如蛇行 一首两身,见者其国大旱”,它出现则可能会干旱。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对各种动物进行观测,然后产生出各种臆象,这些习惯大致都来自于《山海经》。但按我们现在来看,其中的科学依据到底有多少,还需要不断的论证。

《山海经》里除了记录神奇的怪兽以外,还记录了很多神奇的国家。比如焰火国的人能喷火,贯胸国的人胸前有一大洞,三首国的人有3个头,一目国的人只有1只眼等,闻所未闻、惊世骇俗。至于小人国、大人国、男人国、女人国等这些,就不算很怪诞了。

神奇2:《山海经》地理神奇

《山海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部地理人文记录的传奇书籍,而其中对地理的神奇描述,的确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一说《山海经》里的“经”并非指经书,而是指经历,这种解释也颇有新意,也非常认同,为什么呢?

传说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并分天下为九州,命一位叫竖亥的人丈量土地,这个人只能用脚来丈量,他的步子很大,从世界的最东边走到世界的最西边,一共走了五亿多步,如此便成就了《山海经》这一部见闻录。

《山经》记录的是所经历的大山名川及动植物,《海经》部分记录途经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这里“海”与“晦”相通,指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熟知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说东西南北的人都是兄弟,天下一家。

《山海经》记录一个地理神奇的案例,这里的人都不会死,也不需要进行生育就能繁衍生息,让人惊骇。有学者说《山海经》里不生不死之地很可能存在,原因是有克隆技术出现。

书上还说这个地方的人沉睡120年才苏醒,因此有人臆测,上古确有这么一个地方,且拥有强大的克隆技术,通过沉睡让器官存活再永生。看来现代人的脑洞并不亚于古人,上古真有克隆技术?是神奇还是荒诞呢,未可知。

还有上面提到《山海经》记载了40多个国家,550多座山,300条河流等,那么这些国家、山川、河流等都记录的是什么区域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就很有争议,很多人都说《山海经》记录的不仅是中华文明,更是世界文明。

有人说《山海经》记录的是中国古代的某个区域,如古代巴蜀之地或古代荆湘之地;也有人说它记录的是整个华夏,是华夏文明;还有人说它记录的是整个亚洲,更有人说它记录的是政整个世界,属于世界文明。

最后一种说法颇为流行,也被很多人接受。因为《山海经》里描述的各种怪兽与世界各国家的动物,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其实,不管哪种说法,都是人们的推断,都不具备很科学性的佐证。因为《山海经》里的好些记录看起来都是一笔糊涂账,比如它记录的里程会前后矛盾,它记录的山头也会有出入。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对《山海经》的研究仍然很热衷,想一探它的真伪。美国学者墨兹就做过一次检验,他按书中描述走了很多地方,最后惊讶发现《山海经》里记载的四条山脉的走向、距离、动植物等,与现在美国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目前的距离一模一样。

这个结果让很多学者惊叹不已,难道当时作《山海经》的人真做了历经过不远万里的实地考察?上古大禹派竖亥丈量土地一事,难道本身就真实发生过?《山海经》里描述的居然能与现实相吻合?!那么,那些看起来更为荒诞的怪兽等事物,难道也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山海经》里太多神奇的地方亟待我们去探索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在此刻变得格外璀璨而神秘了。但是,如今学者们上下求索,还是说不太清楚书中所说的那些山在何处?水流何处?书中那些神话传说该怎么解释?

神奇3:《山海经》作者是谁?何时成书?

说法1:主流的说法《山海经》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这与《山海经》记录是荆湘之地或巴蜀之地相吻合。

说法2:在古人眼里,《山海经》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说法3:古人还认为《山海经》是由禹、伯益、夷坚等人所作,再经西汉刘向、刘歆等人编校后,才形成传世之作。

说法4: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因为确有一些能确定下来,如黄河、渭河、华山等,地理位置与现实大体一致

综上,《山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成书时间是什么时候?古人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部巨著?等等,这些现在都无法确凿考证了,仍然是千古谜团

写在最后

记载里最早评价《山海经》的是司马迁,他在《大宛列传》里说《山海经》内容过于荒诞不经,与现实地理不符,以致作史都不敢以之为参考。而近代文人巨匠鲁迅虽然小时候很喜欢读《山海经》,却也认为它是一本巫书。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细心钻研、深入研究,人们对《山海经》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还有《山海经》所体现的文明有可能不是华夏文明,而是世界文明。

总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伟大著作,论内容无所不包,论神奇无奇不有,且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也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中华一大奇书。

我认为,对《山海经》的研究,仍然是我们的一门重大课题。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