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已有2个儿子,又求42岁的妻子生个女儿,结果,妻子难产而亡

 新用户8926AVU2 2023-04-02 发布于北京
梁漱溟已有2个儿子,又求42岁的妻子生个女儿,结果,妻子难产而亡,梁漱溟却说:“她死了也好!”他发誓绝不再娶,可过了9年,就重新娶妻!

梁漱溟素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的美誉,在数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这样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却也有一辈子都参不透想不清的事,那就是爱情与婚姻。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是清朝官员,因为对当时的社会和政坛倍感失望,他最终投湖自尽,选择捐生以警国人。

自杀前三天,他不厌其烦地问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彼时的梁漱溟想要宽慰父亲,回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但是他敬爱的父亲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年纪轻轻的梁漱溟便对超脱世俗的佛学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曾一度打算出家,自称终生不婚。

但是他一身才学,在与其他知识分子交流时,难免会入世。

随着年龄慢慢上去,梁漱溟开始有了成家的想法,他希望有一个栖身的温暖港湾。

得知他这一想法的好友纷纷为他介绍对象。某日,好朋友伍庸伯问起了梁漱溟对另一半有无什么要求。

梁漱溟回答道:“我并不关心容貌,也不在意年龄、学历这些东西,更别提生辰八字般配了,我向来不信那些。

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对方性情要宽厚仁和,这样相处起来才轻松舒服。”

听闻此话,伍庸伯拍拍胸脯说:“就这样的条件啊,包在我身上吧。”

此后几天,伍庸伯为了梁漱溟的婚事四处走动,来回打听,可谓是十分上心。

很快,他找到了一个符合梁先生要求的女子,于是帮两人牵上了线。

见面的那天,梁漱溟准时到来,和黄靖贤见了第一次面。

首次见面并没有给梁漱溟留下太好的印象,因为黄靖贤的装扮和气度都很像男子。

梁漱溟评价说:“凡女子可以引动男子之点,在她可说全没有。”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因为梁漱溟自己觉得,他每天都泡在书本里,断然不会自由恋爱,只能经过亲友介绍认识女性,既然如此,他选择相信好友的眼光。

婚后,黄靖贤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操持家庭中,虽然和梁漱溟没太多共同语言,但的确把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黄靖贤虽然读书不多,不做学问,但为人直爽,心思又浅,是有啥说啥的性子,和她在一起确实让梁漱溟感到了难得的舒心。

随后几年,黄靖贤生育了两个儿子,家里有了孩子之后,气氛更显融洽,梁漱溟深深感受到家庭的快乐。

这样的生活一眨眼就过去了14年,夫妻两人都抱着白头偕老的想法,但世事总不如人意。

生育第三个孩子时,42岁的黄靖贤因为难产意外过世了,这让梁漱溟悲痛不已,他打定了一辈子不会再婚的主意,独居在桂林,孑然一人。

这种状态延续了一段时间,有朋友觉得梁漱溟实在太过孤寂,就在拜访他时劝他说:“你得再找一个了。”

起初,梁漱溟的态度很抗拒,但对方不依不饶,甚至连人都找好了,不住地吹耳旁风。

朋友介绍的这位女士叫陈淑芬,毕业于北大,当时就在桂林的一所中学教书,还没结过婚。

两人见了面之后,梁漱溟发现对方非常时髦,整个人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魅力,忍不住心动了。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准备结婚。因为当时梁漱溟在学界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婚礼当日来了很多学术界、文化圈的大牛,非常热闹。

在外人看来,这段自由恋爱促成的婚姻浪漫而甜蜜,但俗话说的好,相爱容易相处难,结婚后,二人出现了性格和生活习惯上的摩擦。

陈淑芬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性情十分耿直,说话时不会刻意关注场合,所以她曾经好几次让梁漱溟在公共场所下不来台,搞得气氛很尴尬。

梁漱溟安慰自己,妻子只是性格太强势,没什么坏心思,上了年纪估计就会收敛了。

但随着二人年龄逐渐增大,梁漱溟发现陈淑芬不仅没有变得温和,性格上的缺陷反而愈加严重了。

虽然有时觉得难以忍受,梁漱溟也没有过离婚的想法,两人就这样相伴着度过了36年的光阴。

晚年,陈淑芬因为精神疾病去世,又只留下了梁漱溟一人。

陈淑芬走了以后,梁漱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只有黄靖贤配做我的妻子。”

临近去世之时,他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一辈子最爱的还是结发妻子。”

只有与黄靖贤一起的生活,梁漱溟才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是对方的尊重、体谅与宽容让他被幸福包围着。

直到生命的最后,梁漱溟才真正领会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爱情与婚姻。

正如他送给弟子的条幅上所写的:“男女居室,西人言爱,中国主敬,敬则爱斯久矣。”

夫妻二人相互尊重扶持,或许才能走得长久,走得稳当。

你怎么看梁漱溟的婚姻?

素材内容来自陳星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