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传承】经方治痤疮,不治皮而皮自愈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2 发布于内蒙古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以皮肤出现粉刺、丘疹、结节、囊肿、脓疱为特征,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好发于青少年,故又名“青春痘”。然而 30岁以上患者也不少见,尤其是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趋势。此病虽无碍人之正常生活,却有损颜值,困扰着很多人,不禁叹道“青春不再,青春痘却还在。”

图片
图片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其内在脏腑与皮肤体表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其生理病理互相影响。“有诸内,必形诸外”,局部的皮损表现必然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因此治疗上不能见皮治皮,而必须把握其中内在联系,从整体出发,外病内治,不治皮而皮病自愈。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是千古相传的经验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使用天然药物的智慧结晶。经方治疗痤疮,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良,喜食肥甘厚味、煎炸之品,又贪冷饮,逐渐损伤脾胃,常形成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

其中面部红色丘疹、脓疱、结节,皮肤油腻,口干,为上热征象;胃脘痞闷,大便溏,稍有饮食不慎则腹泻提示脾胃虚弱,为下寒征象。因此以经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清上温下,方证对应,治疗痤疮,可获良效。

图片

验案举例

陈某,女性,26岁,2022年3月23日初诊。其面部及胸背部痤疮反复发作,诊见面部及胸背部皮肤油腻,散在多个较密集暗红色、针帽大小、粉刺性丘疹,少许小脓疱、结节和继发性色素沉着;诉口干,睡眠欠佳,胃脘部常感痞胀,纳呆,受寒或饮食不慎则腹泻,冬天四肢凉;并伴有舌质红,苔微黄腻,脉细。

四诊合参,此上热下寒之少阳、太阴合病,治当清上温下,遂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炙甘草6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大枣10g,7剂,水煎服,日三次。

同时嘱其注意生活调摄,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清淡,忌煎炸、油腻、辛辣、甜品及生冷食物;温水洗脸,尽量减少化妆,勿自行挤压或挑刺皮疹、脓疱。

二诊:痤疮较前好转,诉胃脘部痞胀减轻,纳加,大便正常,予前方加丹参10g,继服7剂。三诊:面部及胸背部痤疮已平,诸症消失,继服药巩固。

图片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曾雪榕,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风湿病分会、肾病分会委员,曾进修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师从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其善于应用经方及各种中医手段辨治内外科杂病,擅长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肾炎、关节炎、失眠、荨麻疹、湿疹、痤疮、脱发等。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周三(仓后路门诊部)

图片

莆田市第一医院中医科

莆田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为莆田市临床重点专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诊疗病种齐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可综合应用中西药、针灸、穴位贴敷、中医康复理疗等手段一体化治疗各种内外妇儿科疾病,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服务。

科室设有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中医治未病工作室和中医综合治疗室。中医门诊包含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风湿科、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男科、中医伤科等二级专科,有多名医术精湛的中医专家坐诊,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中医内、外治法及西药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在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在群众中享有不菲的声誉。

供稿:中医科

编辑:赖越聪、谢玲玲

审核:王金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