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用)(光武帝 郑兴)《后汉纪 ·光武皇帝纪卷第六》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4-02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 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  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屈已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从。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黄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元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 ·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B.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C.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D. 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已从众的“屈”意思是降低身份,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相同。
B.美其才的“美”指称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不同。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葬父母。
D.征,汉代时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直接任用有才能或具美德的平民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他归 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 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 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服了隗器归顺朝廷。
C. 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 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 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2)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

14. 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10. 【参考答案】 C(3 )

11. 【参考答案】 A(3 )

【试题分析】  “威武不能屈”的“屈”意思是“屈服”,与“屈已从众”意思

不同。

12. 【参考答案】B(3 )

【试题分析】郑兴并没能劝服隗嚣归顺朝廷。

13. 【参考答案】(1)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

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

[4分。大意2分,“封事”“讳”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且以礼相待。

[4分。大意2分,“内”“崇礼”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 【参考答案】①光武帝打算用占卜来决定郊外祭祀之事;(1分)②郑兴不赞成用 占卜来决定,但他没有直说,只推说自己不了解占卜。(2分)

[3分。答对第①点,1分;答对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十二月三十日,日偏食。皇帝下诏书说:“阴阳之气乖谬不和,日食月食相继出 现。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现在大赦天下。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太中大夫郑兴呈上奏疏说“臣听说'国家没有善政,不用善人,就自己在日月的灾祸中承受灾祸,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做好三点就行了: 一是选拔贤人,二是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三是顺从时令办事’,这是应对变化的要务。过去齐桓公到莒国逃避祸乱,鲍叔跟从他。回到齐国后,鲍叔举荐管仲,桓公听从了。于是建立了九合诸侯的重大功业。希望陛下降低自己的身份,顺从大家的意见,以发挥群臣互相谦让的美德。”皇帝没有接纳。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曾跟从路人刘歆学习讲议,刘歆向人称道他的才华,求学者都向他学习。郑兴到凉州后,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他就归附了隗嚣。隗嚣要背叛汉朝,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而以礼相待。郑兴向隗嚣请求回家安葬父母,隗嚣没有同意,却给他迁徙房舍、增加俸禄。郑兴前往面见隗嚣说:“我们曾同殿为臣,所以冒昧请求退职回家,不敢再出任官职了,只求为归葬先人而已。幸蒙天地的大恩,又得保全性命。现在我告老还乡,却迁徙了房舍、增加了俸禄。我听说侍亲的道理,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用礼节祭奠他,遵奉这些礼节,不敢半点违反。现在为埋葬父母而请求回家,却因为增加了俸禄而事情受阻,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隗嚣说:“你能这样做就太好了。”于是为他赶办行装叫他和妻子一道离开。皇帝听说郑兴回来了,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推荐郑兴说:“郑兴坚守正义,喜好诗书,知识渊博,思想坚定,应该留在皇上的身边,为陛下分劳。”于是皇帝更加敬重他了,每当朝中商议重大事务,总是拜访郑兴咨询。 皇帝曾经问郑兴郊祀的事,并说:“我想用谶言断定,怎么样?”郑兴答道:“臣下不谈谶的事情。”皇上怒道:“你不谈谶的事情,是认为它不对吗?”郑兴惶恐地说:“臣只  是没有学过谶书,不敢认为它不对。”皇上的怒气才缓解下来说:“说话不该像这样。” 郑兴多次言政事,文辞都温和儒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