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爱尔兰见闻 ( 五 )

 新用户97508108 2023-04-02 发布于江西

来到伦敦,我们的大巴驶过塔桥的桥面,得以近距离欣赏庞然大物的塔桥的每一个细节,好奇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大名鼎鼎的伦敦塔桥,以前在电影画报里见过不少次,身临其境来到桥下,还是惊叹连连,巍峨、经典、大气、恒久!


换一个角度看。这座庞然大物,是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制造业的缩影,时至今日依然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现代建筑相宜得彰。


这是桥塔局部。这座桥成为伦敦永恒的经典。


这是泰晤士河上的摆渡船,在泰晤士河上有许多条摆渡船线路。


泰晤士河上大多是中小船舶。


远眺塔桥南面的风景,这是著名的碎屏大楼,西欧最高的玻璃幕墙大楼。


放大看,确像玻璃碎片组成的幕墙。


摩登大楼不少,但是总体观察,伦敦依然还是笼罩在传统理念的氛围之中。


这是塔桥旁的伦敦城堡,建造之初是用于关押犯人的监狱。


伦敦堡的另一侧面,也堪称是古建筑风格的典范。


这是'’伦敦眼'’,当年世界第一高的摩天轮。


我门们往伦敦的议会广场走去,一阵嘹亮的鼓乐声传来,赶紧循声寻去,原来在英国国防部前的和平胜利碑前正在进行一场隆重的纪念仪式。


周围有警察巡逻站岗。


这条警犬威猛。


一队白发苍苍身着制服的老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


皇家骑兵戴着熊皮帽到场,神父和官员也到场,原来这是一场纪念二战中一次战役的老兵纪念仪式。


和平胜利纪念碑前竖立着英国三军军旗,由皇家骑兵护卫。


一位军官向纪念碑敬礼,恭献花圈。


一位官员也献上花圈。



戴黑色熊皮帽身着红色礼服的是皇家卫兵,戴蓝色贝雷帽的是苏格兰籍老兵。


一位白袍主教主持仪式。


鼓乐队人数不多,但是奏乐音量很大,特别是苏格兰风笛声色高亢,极有穿透力,为这仪式添色不少。


白发苍苍的老军人更显威风凛凛。导游介绍,这是一场纪念苏格兰老军人参加的重大战役的纪念活动。


老兵代表发言。


仪式现场背景是英国国防部。


继续前行约三百米,来到大名鼎鼎的议会广场。

绿树丛后面,是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称西敏寺宫。


议会广场草坪,参观者日众,草坪边沿已经露出土面。


英国议会两院的办公楼。


著名的“大本钟”坐落在丘吉尔雕像正对面,它的正式名称是“伊丽莎白塔”。上午拍摄时处于逆光位置,但是可以看到塔楼已披上装修的安全网,将进行为时三年的外立面修缮。钟声也将停止三年。导游介绍,敲钟停止三年的决定引起大众的不满,认为外立面修缮不影响大本钟的运行。即使在二次大战时期,伦敦经历过数次德国法西斯的空袭,钟声也从没有停止过。但是伦敦建筑工会坚持施工期间必须停止敲钟,因为洪亮的钟声中的低频音波将会对施工工人的内脏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最终,伦敦建筑工会胜利了,停鸣大本钟三年。


议会广场周围竖立了多座英国名人的雕像,这座是印度圣雄甘地的雕塑,当初一时没想明白,怎么还有甘地呢?稍作思路梳理后,恍然大悟。印度在独立前,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及印度联合王国”之内的。


领导英国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二次大战胜利的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的雕像耸立在草坪一角。不同寻常,雕像设计者塑造了这位二战时期的伟大功勋首相卸职后走向暮年的形象。



离开议会广场,我们循来时的路线步行。

经过大名鼎鼎的唐宁街路口,路口的建筑物上标牌指示“唐宁街51号”,这就是英国首相府大楼。


唐宁街路口铁栏门关闭,警卫森严。




继续前行,来到白金汉宫大花园的大门口。一对盛装皇家骑兵岗哨分列左右,仪式感极强。




穿过拱形大门,就意味着进入皇家大园了,无需购票。


进门就是一片大操场,平时用于皇家卫队的操练和演习,也用于举办大型露天活动,右侧安置了阶梯式看台。


操场终端是皇家武装部队纪念碑。


天空传来轰鸣声,一架飞机在空中拉出白烟。


继续前行,跨过一座步行桥右转,眼前展开一片开阔的池塘,各种水禽自由自在浮游水面,似有童话世界的感觉。


道路右侧是一片平坦的草坪,绿树茂盛。游人们可以自由散步或席地而坐。


附近还开辟了一片儿童乐园,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尽情玩乐。这情景使人忘了是身处女王宫殿宝地。


走到路的尽头,就看到铁丝网另一面就是女王卫队的驻地。


卫兵在操练队列步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卫兵头戴熊皮帽,熊皮帽又是这么大这么厚,很震撼。


这么厚重的熊皮帽,罩在头上,还要操练执勤,真是受罪。特别是热天,经常看到视频里有卫兵热晕过去,直挺挺的倒下。曾看到有改革的呼吁,最后都不了了之,老祖宗传下的规制,要改也不易。


在卫兵营房前右转往前,就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的石柱上是英国历史上的名人贤达雕像。


大道尽头白色石柱上站立着一尊带有翅膀金色女士雕像,这是胜利女神的形象。


胜利女神周围是一片由精致的铁艺围栏圈起来花园。沿围栏有几扇极其精致、富丽堂皇的大门。


胜利女神的一侧,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金汉宫,这是女王主要的办公场所,也是女王举行重大国务活动的地方。

说起白金汉宫,导游讲解说,这里原是一位名叫白金翰的重臣的私宅,地理位置好,房子也上乘,被前朝国王看中,向重臣买下了并加以改造,成为朝廷官方活动场所。


巧遇一列仪仗队举行一场活动结束归来。



随后我们逛了伦敦商业中心区,这是牛津大街的一家大百货商场。英国的物价是相当高昂的,这样的大百货商场只能是开开眼界的场所。


牛津大街的一头,倒是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海德公园,这是这个公园的一扇侧门的标牌。


进来这个门,就是一片演讲区。各色人等,皆可在此发表演讲,宣扬自己的政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现场演讲的方式已经不时兴了。


公园不大,绿植茂盛,游玩一天相当疲惫,在这里的大树下,我倒是美美的打了一个磕睡。


温莎城堡

我们来到伦敦郊区的温莎城堡,这里是女王全家的休假居住地。


城堡的外围有一圈石头长椅,游客走累了就在这里坐下休息一下会儿


警卫荷枪实弹,戒备森严。



这是游客入口的大门。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排队按序进入温莎堡参观。


进入温莎堡,步行道都是铺上了水泥的,其他区域全是绿茵茵的草坪。


进入城堡就是到了一两百年前的地方,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现代物件。


女王全家的生活区域是隔离开的,不供游客参观。在隔离铁栏杆前,看到几辆小轿车,这就算是城堡内的现代物品了。




城堡内的部分区域,比如会客厅、餐厅、书房、钢琴房等等由专人带领游客参观,但是不允许开灯照明,不得开闪光灯拍照,为的是保护古迹。古董级的家具体现出的是深重的历史感。古堡一如所有古建筑历史,窗户都不大,有的还是拼花彩色玻璃,室内更显昏暗,还伴随一种悠久的历史的气息。


在位的女王放弃现代建筑和生活设施的奢华与便利,独守古堡作为自己度假和日常生活的场所,这份坚持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把温莎城堡的大部分开放出来供世界各国游客参观游览,也是一种胸怀。


在温莎城堡内游览时,令我大感意外的是天空中不断有巨型民航飞机低空掠过。原来这里距希思罗机场只有半小时车程的距离。几乎每几分钟就有一架民航班机掠过头顶降落。喜欢看飞机的我几乎目送每架飞机远去,机身上的标记清晰可辩。不喜欢飞机轰鸣声的游客无可奈何,好在这里处于飞机着陆航线之下,轰鸣声相对小一些。我想,从时间上看,肯定是古堡建在先,机场建在后。建设机场时就没考虑到女王的城堡就在这里?女王老太太常年生活在此处,就不觉得烦?




出了古堡大门,就是小镇的一段最热闹的街市。有小超市、咖啡店、服装店、邮局等等,典型的英伦风俗,生意兴隆,游客们都会买些纪念品或英国小点心带回家去。


街道十字路口,竖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


古老的马车满足游客们思幽猎奇的需求。


在伦敦游览期间,导游还带我们游览了一处有名的旧货市场。那里古玩、古旧书籍、五花八门的金银铜锡器皿琳琅满目,外行看热闹,內行看门道。游毕集合时间,看到导游满心喜欢的捧着一摞旧书来了。他说,这些都是国内朋友们委托采购的。

结束了内涵丰富,高潮迭起的英国和爱尔兰之游,我们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希思罗机场起飞,从飞机弦窗下望,还想俯览一下温莎城堡,未果。突然明白,我们是在起飞上升航道上。


宏大的有五座航站楼的希思罗机场。



飞机起飞后,我意外发现在右弦机窗外,肉眼可见一架飞机正在与我们伴飞,依稀可以辨认出这也是一架中国民航班机。两机伴飞约半小时后,它右拐而去,从飞行方向看,它是飞向欧洲南方,甚或远至非洲……?


(完)

附言:因限于“美篇”的篇幅之限,相关的大英博物馆和丘吉尔庄园另行组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