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年北京市高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04-03 | 阅:  转:  |  分享 
  
2023年北京市高考化学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
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
光谱可用于鉴定氢元素B. 电解法可用于冶炼铝等活泼金属C. 分馏法可用于提高石油中乙烯的产量D. 焰色试验可用于区分NaCl和KC
l2. 15、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醋酸的电离程度一定变大B. 溶
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C. 溶液的pH一定减小D. 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3. 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A. 7.8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4NAB.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乙烷和苯,所含分子数相等C. 等物质的量的Fe和Cu分别与足量的Cl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D. 质量相同的H2O?和D2O(重水)所含的原子数不相同4.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研究Na2S2O3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不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大小B. 为了精确测定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当两者混合后,立即读取温度计的读数,防止热量散失C. 向1mL?0.5mol/LAlCl3溶液中先
滴加2mL饱和NaF溶液,再继续滴加1mL?3.0mol/LNH3?H2O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 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少量F
e3+与Cu2+5. NH4Cl的晶胞为立方体,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H4Cl晶体属于离子晶体B.
NH4Cl晶胞中H?N?H键角为90C. 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 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NH4+的数目
为86. 下列离子检验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待检验离子检验试剂AFe3+KSCN溶液BSO42?稀盐酸、氯化钡
溶液CI?Cl2、淀粉溶液DNH4+浓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A. AB. BC. CD. D7. 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
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一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作用
下,NO2中有氮氧键发生断裂B. 反应Ⅰ的的方程式是2NO+O2=2NO2C. 反应Ⅱ中丙烯是还原剂D. 经反应Ⅲ,O2转化为了O
38. 从科学角度讲,颜色、声音对人而言非常清晰,但气味是一种非常玄学的存在,某些人觉得难闻的东西,其他人可能觉得好闻,就像有些
同学在扣脚后闻得欲罢不能;从化学角度,臭味无非四种:醛、酸、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下列关于路边摊臭豆腐散发出的H2S说法正确的(
????)A. 元素的电负性:O>N>S>PB. 预测立体结构是直线形,键角180°C. 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D. 中心原子
杂化方式sp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可以使用无水乙醇喷洒使用过的口罩以杀灭新冠病毒B.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都能在人体内被消化以提供能量C. 聚酯纤维、有机玻璃、酚醛树脂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 乙酸乙酯与碱作用可
用于制肥皂10. 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NH3制备及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中制备NH3利用了
NH3?H2O的分解反应B. 乙中的集气瓶内a导管短、b导管长C. 若将丙中的CCl4换成苯,仍能防止倒吸D. 向收集好的NH3中
通入少量Cl2,可能观察到白烟11. 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SO2的反应与H2O2的制备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①单独制备H2
O2:2H2O+O2=2H2O2,不能自发进行②单独脱除SO2:4OH?+2SO2+O2=2SO42?+2H2O,能自发进行协同转
化装置如图(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的H2O解离为OH?和H+,并向两极迁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②释放的
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B. 产生H2O2的电极反应:O2+2e?+2H+=H2O2C. 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SO4D. 协同转化总反
应:SO2+O2+2H2O=H2O2+H2SO412. 25℃时,pH=2的盐酸和醋酸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曲线I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B. a溶液的导电性比c溶液的导电性强C. a溶液中和氢
氧化钠的能力强于b溶液D. 将a、b两溶液加热至30℃,c(Cl?)c(CH3COO?)变小13. 如图为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DNA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而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B. 图中
框内的结构可以看成是由脱氧核糖分子与H3PO4分子、碱基分子通分子间脱水连接而成的C. 胸腺嘧啶()中含有酰胺基官能团D. DNA
分子的四种碱基均含N?H键,一个碱基中的N?H键的H原子只能与另一个碱基中的N原子形成氢键14. 丙醛和另一种组成为CnH2nO
的物质X的混合物3.00g,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后析出10.8g银,则混合物中所含X不可能是(????)A. 甲基丙醛B. 乙醛C
. 丁酮D. 丁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0分)15. 青蒿素(C15H22O5)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白色针状晶体
,溶于乙醇和乙醚,对热不稳定。青蒿素晶胞(长方体,含4个青蒿素分子)及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1)提取青蒿素在浸取、蒸馏过程中,发现
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C2H5OC2H5)提取,效果更好。①乙醚的沸点低于乙醇,原因是 ______。②用乙醚提取效果更好,原因是
______。(2)确定结构①测量晶胞中各处电子云密度大小,可确定原子的位置、种类。比较青蒿素分子中C、H、O的原子核附近电子云
密度大小:______。②图中晶胞的棱长分别为anm、bnm、cnm,晶体的密度为 ______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
罗常数;1nm=10?9m;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3能确定晶体中哪些原子间存在化学键、并能确定键长和键角,从而得出分子空间
结构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a.质谱法b.X射线衍射c.核磁共振氢谱d.红外光谱(3)修饰结构,提高疗效一定条件下,用NaBH
4将青蒿素选择性还原生成双氢青蒿素。①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______。②BH4?的空间结构为 ______。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水溶性更好,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16. 由有机物A和F合成I、J和高聚物H的流程如下:已知:①②③有机物B的分
子式为C4H6Br2,其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F的名称是______,反应⑤利用试
剂a的哪种性质?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百强校化学(2)高聚物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已知J中含有一个六元环
,则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3)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4)1mol的E生成I最多可以消
耗______molH2,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为______。(5)C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种。①可以发
生银镜反应?②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17.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大批量氢燃料客车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投入使用。稳定氢源的获取
是科学研究热点,对以下2种氢源获取方法进行讨论。I.甲醇蒸汽重整制氢甲醇蒸汽重整制氢过程中有以下化学反应。编号反应方程式△H/kJ
?mol?1R1甲醇蒸汽重整CH3OH(g)+H2O(g)?CO2(g)+3H2(g)△H1=+49.24R2甲醇分解反应CH3O
H(g)?CO(g)+2H2(g)△H2R3水汽反应CO(g)+H2O(g)?CO2(g)+H2(g)△H3=?41.17R4积碳
反应CO(g)+H2(g)?C(s)+H2O(g)△H<0CO2(g)+2H2(g)?C(s)+2H2O(g)△H<02CO(g)
?C(s)+CO2(g)△H<0资料:产氢率和水碳比(S/C)的定义:①产氢率=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消耗的甲醇的物质的量。②水碳比
(S/C)表示反应物中H2O和CH3OH的比值,水碳比的变化是以CH3OH不变,改变H2O的物质的量加以控制。(1)理想产氢率=_
_____。(2)△H2=______kJ?mol?1(3)针对R1进行讨论: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升高,n(H2)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______。(4)其他条件不变,测得产物摩尔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所示。由图可知,在600~912K时,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摩尔分数增大,原因是 ______。(5)结合资料和图示,提出2条减少积
碳的措施.______、______。II.电解液氨制氢氨分子中具有较高的含氢量,因此是制氢的优选原料。使用NaNH2非水电解质研
究液氨电解制氢原理,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资料:2NH3?NH4++NH2?。(6)①某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6NH3+6e?=3H
2↑+6NH2?,该电极为 ______ (选填a或b)极。②写出另一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③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利用
该装置产生1mol氢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mol。18. 已知砒霜As2O3与Zn可发生如下反应:As2O3+
6Zn+6H2SO4=2AsH3↑+6ZnSO4+3H2O①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若生成0.2molAsH3,则转
移的电子数为______。19.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Fe2+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向2mL0.1mol?L?1FeSO
4,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H2O2溶液(用H2SO4,酸化至pH=1),溶液颜
色变红。(1)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Fe2+具有 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2+与SCN?也可
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用FeCO3进行如下实验。(2)FeCO3的制备:用过量NH4HCO3溶液与FeSO4
溶液反应得到FeCO3,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实验II]验证Fe2+与SCN?发生反应(3)通过实验b排除了 ______
的干扰。(4)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a和b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Fe2+可与SCN?
反应。[实验III](5)上述实验中,d为c的对照实验。①X为 ______。②实验能够证实Fe2+可与SCN?反应,则应观察到的
现象是 ______。(6)实验III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
观察;降低c(Fe3+),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不同原子都有各自的特征谱线,即为原子光谱,不同原
子的原子光谱是不相同的,利用光谱仪测定氢气放电管发射的氢的发射光谱可鉴定氢元素,故A正确; B.电解法是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可使
不易得电子的活泼金属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冶炼铝等活泼金属常用电解法,故B正确; C.石油中不含乙烯,分馏石油不能得到乙
烯,工业上常用裂解石油得到乙烯,以提高乙烯的产量,故C错误; D.钠离子火焰呈黄色,钾离子火焰呈紫色(透过钴玻璃观察),所以区分N
aCl和KCl可用焰色试验,故D正确; 故选:C。A.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通过原子光谱可以发现
新的元素,也可以鉴定某些元素; B.活泼金属的阳离子不易得电子,常用电解法制备; C.石油裂解得到乙烯,可用于提高乙烯的产量; D
.钠离子火焰呈黄色,钾离子火焰呈紫色(透过钴玻璃观察)。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金属的冶炼、元素或离子的鉴别、石油的分馏等知识,把握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金属的冶炼原理、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D?【解析】解:A、因改变某条件使电离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HAc?H++Ac?,若加无水醋酸,则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时电离程度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或加水都能使电离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若改变的条件为加水,则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的浓度变小,溶液的导电性变弱,故 B错误; C、因升高温度或加水都能使
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若为加水,电离程度增大,生成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pH增大,故C错误; D、 电离平衡正向移
动,醋酸电离度增大,即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故D正确; 故选D.3.【答案】D?【解析】解:A.7.8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
为:7.8g78g/mol×3×NAmol?1=0.3NA,故A错误; B.标况下苯为液态,不能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故B错误
;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则等物质的量的Fe和Cu分别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相等,故C错
误; D.依据n=mM可知,质量相同的H2O?和D2O(重水)物质的量不相等,所含的原子数不相同,故D正确; 故选:D。A.过氧化
钠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 B.阿伏加德罗定律使用对象为气体; 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 D.H2O?和D
2O摩尔质量不同,都是三原子分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
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和条件。4.【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反应时可能不产生气泡,则不能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
比较不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大小,故A错误; B.过快读取温度计的读数,中和反应没有完全进行,应读取最高温度,故B错误; C.Al3
+更易与F?结合成[AlF6]3?,继续滴加1mL?3.0mol/LNH3?H2O溶液,无白色沉淀,故C错误; D.Fe3+与Cu
2+在流过固定相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D。A.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反应时可能不产生气泡,不能比较; B.过
快读取温度计的读数,中和反应没有完全进行; C.Al3+更易与F?结合成[AlF6]3?; D.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
化学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流动相流
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技术。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速率、中和热测定
、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B?【解析】【分
析】本题考查了NH4Cl晶体结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与观察能力,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由图可知晶体中存在NH4+和Cl
?,可知NH4Cl晶体属于离子晶体,故A正确;B.N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H?N?H键角为109°28′,故B错误;C.NH
4Cl晶体中NH4+和Cl?间存在离子键,NH4+内部存在N?H共价键,故C正确;D.由图可知,离顶点的Cl?最近的NH4+位于晶
胞体心,一个顶点归8个晶胞所有,因此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NH4+的数目为8,故D正确;故选:B。?6.【答案】C?【解
析】解:A.检验Fe3+常用KSCN溶液,反应为Fe3++3SCN?=Fe(SCN)3,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A错误; B.检验SO42?常用稀盐酸、氯化钡溶液,反应为Ba2++SO42?=BaSO4↓,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故B错误; C.检验I?可用Cl2、淀粉溶液,反应为2I?+Cl2=2Cl?+I2,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
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检验NH4+常用浓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反应为NH4++OH?
???△?NH3↑+H2O,元素化合价均未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则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升降,结合物质性质、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据此作答。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把握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特征为解答关键,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难度不大。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性质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解答】A.由图可知,反
应Ⅰ中NO2→NO+O,有氮氧键发生断裂,故A正确;B.反应Ⅰ中NO与O3结合生成NO2,反应方程式为3NO+O3=3NO2,故B
错误;C.反应Ⅱ中丙烯与O2反应生成HCHO、CH3CHO,C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则丙烯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Ⅲ的方程式为O2+O=O3,O2转化为了O3,故D正确;故选B。?8.【答案】A?【解析】解:A.同周期元素从
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元素的电负性:O>N>S>P,故A正确; B.硫化氢的分子中硫原子的
价层电子对数为6+22=4,硫原子按sp3方式杂化,硫原子有两对孤电子对,所以硫化氢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故B错误; C.非极性分
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硫化氢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C错误; D.H2S分子中心原子S原子形成2个
S?H键,还含有2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为4,S原子采取sp3杂化,故D错误; 故选:A。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
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B.根据硫化氢的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分析; C.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D.H2
S分子中心原子S原子形成2个S?H键,还含有2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为4,S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本题以H2S为例考查了化学反应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涉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结构、化学键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注重分析与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
难度不大。9.【答案】C?【解析】解:A.酒精浓度过高,效果太强,可能导致只是让细菌细胞最外面的蛋白质变性,而形成一个保护膜,使酒
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故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均属于多糖,人类可以消化淀粉,但是不能消化纤维素,故B错误;
C.聚酯纤维、有机玻璃、酚醛树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可以用来制取肥皂,乙酸乙酯不
行,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蛋白质、糖类、油脂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基础是关键。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氨气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制备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
目难度不大。【解答】A.碱石灰可使氨水中的氨气逸出,则甲中制备NH3利用了NH3?H2O的分解反应,故A正确;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
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乙中的集气瓶a导管短、b导管长,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小,丙中的CCl4换成苯,不能隔绝氨气与
水,不能防止倒吸,故C错误;D.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能观察到白烟,故D正确。?11.【答案】D?【解析】解:A.反应①不能自
发进行,则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能自发进行,则反应②是放热反应,反应②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生成H
2O2的电极反应为O2+2e?+2H+=H2O2,故B正确; C.H+、电子所带电荷数值相等,则右侧消耗H+的量等于迁移过来H+的
量,硫酸的总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SO4,故C正确; D.负极反应式为SO2?2e?+4OH?=SO42?+2H2O,
正极反应式为O2+2e?+2H+=H2O2,则协同转化总反应为SO2+O2+2NaOH=H2O2+Na2SO4,故D错误; 故选:
D。该装置为原电池,根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左侧电极为负极,负极上SO2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SO42?,右侧电极为正极,正极上O
2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H2O,负极反应式为SO2?2e?+4OH?=SO42?+2H2O,正极反应式为O2+2e?+2H+=H2O
2,所以协同转化总反应为SO2+O2+2NaOH=H2O2+Na2SO4,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解
答。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把握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及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2.【答案】C?【解析】解:A.溶液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的离子
浓度,故曲线I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II应为醋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故A正确;B.稀释后盐酸溶液中氯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
导电性较弱,故a溶液的导电性比c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正确;C.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则a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能力小于b,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而氯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则c(Cl?)c(CH3COO?)的比值减小,故D
正确;故选:C。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相同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浓度较大;溶液稀释时,醋酸
进一步电离,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盐酸的离子浓度,故II应为醋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利用a点、c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来分析导电性;
醋酸浓度大于盐酸,则醋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能力强于盐酸;结合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分析c(Cl?)c(CH3COO?)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
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1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
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DNA形成原理、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脱氧核苷
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成DNA单链,所以DNA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而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故A
正确;B.图中框内的结构可以看成是由脱氧核糖分子中的羟基与H3PO4分子、碱基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得到,所以图中框内的结构可以看成是
由脱氧核糖分子与H3PO4分子、碱基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连接而成的,故B正确;C.该分子中存在?CONH?,?CONH?为酰胺基,故
C正确;D.根据图知,一个碱基中的N?H键的H原子能与另一个碱基中的O、N原子形成氢键,故D错误;故选D。?14.【答案】B?【解
析】解: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后析出10.8g银,n(Ag)=0.1mol,由?CHO~2Ag可知,假定混合物为一种醛,则平均摩尔质
量为3.00g0.05mol=60g/mol,丙醛(CH3CH2CHO)的摩尔质量为58g/mol,则另一种物质不为醛或为醛(其摩
尔质量大于60g/mol), A.甲基丙醛的摩尔质量大于60g/mol,即X可能为甲基丙醛,故A不选; B.乙醛的摩尔质量44g/
mol,小于60g/mol,不可能为乙醛,故B选; C.丁酮不发生银镜反应,X可能为丁酮,故C不选; D.丁醛的摩尔质量大于60g
/mol,即X可能为丁醛,故D不选; 故选B.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后析出10.8g银,n(Ag)=0.1mol,由?CHO~2Ag
可知,假定混合物为一种醛,则平均摩尔质量为3.00g0.05mol=60g/mol,丙醛(CH3CH2CHO)的摩尔质量为58g/
mol,则另一种物质不为醛或为醛(其摩尔质量大于60g/mol),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及银镜反应的计算,明确平均摩尔
质量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注意醛基与银的关系来计算,题目难度不大.15.【答案】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乙醚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乙醚沸
点比乙醇低,防止温度过高青蒿素发生副反应 O>C>H?564abc×10?21NA d sp3 四面体形?【解析】解:(1)①能形
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乙醚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乙醚的沸点低于乙醇, 故答案为: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
键、乙醚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②乙醚沸点比乙醇低,防止温度过高青蒿素发生副反应,所以用乙醚提纯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乙醚沸点比乙醇
低,防止温度过高青蒿素发生副反应; (2)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该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原子核附近电子云密度越密,电负性:O>C>H
,所以青蒿素分子中C、H、O的原子核附近电子云密度大小顺序是O>C>H, 故答案为:O>C>H; ②该晶胞体积=(a×10?7cm
)×(b×10?7cm)×(c×10?7cm)=abc×10?21cm3,该晶胞中分子个数=4×12=2,晶体的密度=MNA×2V
=282NA×2abc×10?21g/cm3=564abc×10?21NAg/cm3, 故答案为:564abc×10?21NA;
③a.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故a错误; b.X射线衍射判断晶体和非晶体,故b错误; c.核磁共振氢谱判断氢原子种类,故c错误;
d.红外光谱核外光谱判断化学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①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采用sp3杂化, 故
答案为:sp3; ②BH4?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3+1?4×12=4且不含孤电子对,该离子为四面体形结构, 故答案为:四面体
形。(1)①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 ②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 (2)①原子的电负性越大,该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原子核附
近电子云密度越密; ②该晶胞体积=(a×10?7cm)×(b×10?7cm)×(c×10?7cm)=abc×10?21cm3,该晶
胞中分子个数=4×12=2,晶体的密度=MNA×2V; ③能确定晶体中哪些原子间存在化学键、并能确定键长和键角的是核外光谱; (3
)①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 ②BH4?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3+1?4×12=4且不含孤电子对。本题考查物
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氢键对物质熔沸点影响原理、元素周期律、晶胞计算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难点
是晶胞计算,题目难度中等。16.【答案】1,4?二甲苯或对二甲苯 氧化性??? 加成反应 3 126 5?【解析】解:苯环上甲基能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OOH,F被氧化生成G,则a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和溴反应生成B,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4H6Br2,
其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则B为CH2BrCH=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HOCH2CH=CHCH
2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为OHCCH=CHCHO,D和HCHO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E,E为,G和E发生缩聚反应生成H,H为
,A和E反应生成J,J为,E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I,I为HOCH2CH(CH2OH)CH(CH2OH)CH2OH,(1)有机物F
的名称是1,4?二甲苯或对二甲苯,反应⑤利用试剂a的氧化性,故答案为:1,4?二甲苯或对二甲苯;氧化性;(2)高聚物H的结构简式为
,J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3)D→E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4)1mol的E生成I最多
可以消耗3molH2,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为126,故答案为:3;126;(5)C为HOCH2CH=CHCH2OH,C的同分
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①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②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说明含有醇羟基,主链上含有4个碳原子,有3种
结构;主链上含有3个碳原子,有2种结构,所以符合条件的有5种,故答案为:5。苯环上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OOH,F被
氧化生成G,则a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和溴反应生成B,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4H6Br2,其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
2,则B为CH2BrCH=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为HOCH2CH=CHCH2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为OHCC
H=CHCHO,D和HCHO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E,E为,G和E发生缩聚反应生成H,H为,A和E反应生成J,J为,E和氢气发生加成
反应生成I,I为HOCH2CH(CH2OH)CH(CH2OH)CH2OH。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信息迁移能力
,正确推断各物质结构简式是解本题关键,以A及反应条件为突破口进行推断,题目难度不大。17.【答案】(1)3?(2)+90.41?(
3)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n(H2)增大?(4)R1、R2均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
H2)增大,同时R4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n(H2)也增大,R3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进行,n(H
2)减小,R1、R2、R4影响大于R3?(5)升高温度;增加水碳比?(6)①b?②6NH2??6e?=N2↑+4NH3?③2?【解
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热计算、反应自发性、化学图象问题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获取
信息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解答】(1)根据甲醇蒸汽重整反应:CH3OH(g)+H2O(g)?CO2(g)+3H
2(g)可知,每产生3mol氢气消耗1mol甲醇,则产氢率;(2)根据已知信息,R1=R2+R3,由盖斯定律可得,△H2=△H1?
△H3=(+49.24kJ/mol)?(?41.17kJ/mol)=+90.41kJ/mol;(3)已知R1:CH3OH(g)+H
2O(g)?CO2(g)+3H2(g)△H1=+49.24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n(H2)增大;
(4)由反应可知,R1、R2均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H2)增大,同时R4(积碳反应)前两步为放热反应,随着温
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n(H2)也增大,R3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进行,n(H2)减小,R1、R2、R4影响大于R3
,因此在600?912K时,随着温度升高,氢气的摩尔分数增大;(5)若要减少积碳,需使反应R4逆向进行,由于R4为放热反应,故可采
取升高温度的方式使反应逆向进行,减少积碳;也可以增大水碳比,使H2O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逆向进行,积碳减少;(6)①由装置可知,a
连电池的正极,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连电池的负极,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发生的电极反应为6NH3+6e?=3H
2↑+6NH的电极是阴极,即电极b,故答案为:b;②a为阳极,N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6NH2??6e?=N2↑
+4NH3;③由阴极反应式6NH3+6e?=3H2↑+6NH2?可知,2e?~H2,则利用该装置产生1mol氢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
的量是2mol;?18.【答案】1.2NA?【解析】解:①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中
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转移电子为12e?,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②若生成0
.2mol?AsH3,由As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3价可知转移的电子数为0.2mol×6×NA=1.2NA;故答案为:1.2
NA。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转
移电子为12e?。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电子转移计算、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
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9.【答案】还原 Fe2++2HCO3?=FeCO3↓+H2O+CO2↑ 通过实验b排除了FeCO
3溶解产生的Fe2+对实验的影响 SCN?与FeCO3溶解电离产生的Fe2+结合,沉淀溶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Fe2+(包括Fe
2+与SCN?生成物)浓度增大,与酸性H2O2反应产生的Fe3+增大,Fe3+与SCN?生成物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加深 H2SO4
溶液红色更浅 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解析】解:(1)向2?mL0.1mol?L?1FeSO4溶液
中滴加几滴0.1mol?L?1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H2O2溶液(用H2SO4酸化至pH=1),溶液颜色变红,说
明Fe2+能够被酸性H2O2溶液氧化为Fe3+,Fe3+遇SCN?溶液变为血红色,这证明Fe2+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
2)用过量NH4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得到FeCO3,同时反应产生(NH4)2SO4、H2O、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Fe2++2HCO3?=FeCO3↓+H2O+CO2↑, 故答案为:Fe2++2HCO3?=FeCO3↓+H2O+CO2↑;
(3)通过对实验进行对比可知:实验b排除了加水稀释对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 故答案为:通过实验b排除了FeCO3溶解产生的Fe2
+对实验的影响; (4)FeCO3是难溶性物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FeCO3(s)?Fe2+(aq)+CO32?(aq),
溶液中含有Fe2+浓度较小,向其中滴加酸性H2O2,发生反应2Fe2++2H++H2O2=2Fe3++2H2O,反应产生的Fe3+
浓度较小,因此加入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浅红色,而向FeCO3沉淀中加入等体积4
mol/LKSCN溶液,FeCO3溶解电离产生的Fe2+与SCN?结合,使FeCO3溶解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Fe2+及Fe2+与S
CN?结合物与酸性H2O2反应产生的Fe3+浓度较大,溶液中Fe3++3SCN??Fe(SCN)3平衡正向移动,c[Fe(SCN)
3]增大,因而溶液红色比实验b加深, 故答案为:SCN?与FeCO3溶解电离产生的Fe2+结合,沉淀溶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Fe
2+(包括Fe2+与SCN?生成物)浓度增大,与酸性H2O2反应产生的Fe3+增大,Fe3+与SCN?生成物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加深
; (5)①因为要探究Fe2+与SCN?的反应,对照实验也应该加入相同阴离子(SO42?)的溶液,因此X为H2SO4, 故答案为:
H2SO4; ②Fe2+与SCN?反应,降低了溶液中c(SCN?),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Fe(SCN)3]减小,因而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溶液红色更浅; (6)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c(Fe3+),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Fe(SCN)3]减小,因而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1)向2?mL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H2O2溶液(用H2SO4酸化至pH=1),溶液颜色变红,说明Fe2+能够被酸性H2O2溶液氧化为Fe3+; (2)用过量NH4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得到FeCO3,同时反应产生(NH4)2SO4、H2O、CO2; (3)通过对实验进行对比可知:实验b排除了加水稀释对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 (4)FeCO3是难溶性物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FeCO3(s)?Fe2+(aq)+CO32?(aq),溶液中含有Fe2+浓度较小,向其中滴加酸性H2O2,发生反应2Fe2++2H++H2O2=2Fe3++2H2O,反应产生的Fe3+浓度较小,因此加入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浅红色,而向FeCO3沉淀中加入等体积4mol/LKSCN溶液,FeCO3溶解电离产生的Fe2+与SCN?结合,使FeCO3溶解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Fe2+及Fe2+与SCN?结合物与酸性H2O2反应产生的Fe3+浓度较大,溶液中Fe3++3SCN??Fe(SCN)3平衡正向移动; (5)①因为要探究Fe2+与SCN?的反应,对照实验也应该加入相同阴离子(SO42?)的溶液; ②Fe2+与SCN?反应,降低了溶液中c(SCN?),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Fe(SCN)3]减小; (6)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c(Fe3+),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本题考查了研究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性质,结合题给信息解答,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大。第11页,共11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