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角文章丨费正清学派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评价

 兰博2000 2023-04-03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研究”的创始人费正清一九四八年断言,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了在中国最后使共产主义中国化的'毛主义’的基础”。作为费正清学派的天才高足的史华慈,秉承师意,对费正清的这一论点作了全面地创造性的发挥。史华兹认为,如果说这个“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最早的“文本”,那么,它就应当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史华慈指出,毛泽东这部具有鲜明独创精神的中国政治名著,显示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内一种独特的倾向”,“它把农民当成革命运动的核心”,并把完成民主革命的百分之七十的功劳归之于农民,而只给予“城市居民和军队”百分之三十的地位,并把对于农民在革命中地位的评价“作为判断政治党派革命与否的价值标准”。

史华慈说,读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给人的印象是,它“或许既是出于一个俄国民粹主义者之手,但也是由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写。在这里,我们确实找不到那些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中的对农民独立革命作用的责难。”毛的理论实际上构成了“对整个共产国际路线”的一次毫不含糊的挑战。

费正清学派的另一位学者布朗特也认为,“毛主义”在革命的理论上与斯大林有着明显的差异,毛所强调的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史华慈认为,相对于把现代产业工人作为革命主体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毛泽东革命改变了行动的主体但却维持了原有的目标。

史华慈明确指出,“毛主义战略实质上是把一个按照列宁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因信仰马列主义某些基本原理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建立在一个由完全农民所组成的群众基础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