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容川论瘀血

 caimin133 2023-04-03 发布于福建


       吾蜀彭县唐容川(公元1862~1918年)著《中西汇通五种》,其中,以《血证论》最有学术价值,而其论瘀血尤为独到,可与王清任相伯仲。兹将其散见于书中之语,集为一帙,以公同好。
       旧血即是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
       有瘀血亦怔忡。
       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捉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其离经尚未吐出之血,是瘀血,即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或壅而成热,或变而为痨,或结瘕,或刺痛,日久变证,未可预料,必亟为消除,以免后来诸患。
        血既止后,其经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上则着于背脊胸膈之间,下则着于胁肋少腹之际,着而不和,必见疼痛之证,或流注四肢,则为肿痛,或滞于肌肤,则生寒热,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久则变为骨蒸干血痨瘵,不可不急去之也。且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为治血要法。……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
        血瘀于脏腑之间者,久则变为干血。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故善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语多粗舛,唯治瘀血最长,所立之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书中唯此汤歌诀,颇有见识。

何绍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