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最初组建家庭之时,人们往往抱有美好的愿景,都希望一家人能和睦长久的相处。 可在这世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天随人愿,许多家庭在匆忙间,便渐渐走散了。 曾经的温言细语,化作遥远的回忆,过往的载懽载笑,也消失地无影无踪。 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让人唏嘘不已,几个亲人的老死不相往来,令人感慨万千。 家庭的成败,既看上天的造化与设计,也看个人的修为与经营。 若是未能处理妥当,老天爷自会将其“收掉”,尤其是这3种家庭,希望你家不在其中。 ![]() 01 夫妻互相猜疑,让信任消失殆尽 夫妻二人,是家中无可取代的顶梁支柱,亦是家庭幸福的动力之源。 若要问夫妻之间什么要素最为关键,相信有所经历之人,必然会以“信任”二字为先。 正如穆尼尔·那索夫所说: “夫妻生活中,最可贵的莫过于真诚、信任和体贴。” 唯有信任,是彼此间爱的最好证明,也唯有信任,才能拉近夫妻间的距离。 在牢不可破的信任基础之上,家中才会生出柔情蜜意,才有团结一致面对挑战的勇气。 而一旦这样的信任开始崩塌,从缝隙中渗出的猜疑,便会迅速撕开双方的伤口。 就像钱钟书小说《围城》里的方鸿渐与孙柔嘉,最初时如胶似漆,婚后却争吵不断。 在相恋的日子里,双方都抱有最大的信任,彼此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可到了婚后,方鸿渐的撒谎成性,渐渐让孙柔嘉变得敏感多疑,再不似曾经的温柔。 而孙柔嘉的喋喋不休,又让方鸿渐感到身心俱疲,便逐渐开始冷落对方。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家庭的破碎也只会是时间问题。 没有信任去牵线搭桥,任何的解释与行动,都只是徒劳无功的狡辩和掩饰。 信任塌了,人心也就散了,怨气与仇恨便会趁虚而入。 ![]() 02 父母与子女矛盾不断 生儿育女,是每个家庭延续未来的重要方式,有了儿女之后,家庭才称得上完美。 在血缘关系的加持之下,父母与子女便是彼此的至亲之人。 但即便关系如此亲密,也会因为一些细枝末节而产生争执,甚至一辈子都难以化解。 毕竟子女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一天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当双方的观点背道而驰的时候,双方一旦都不愿退让一步,便会引发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某档家庭调解类节目中,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扎心的事。 冯家有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原本还算相处和睦,三个儿女各自成家立业后,彼此也常有联系。 可在围绕旧房拆迁分配上的问题上,父母和三个儿女各执一词,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 父母思想保守,只想把拆迁款分给两个儿子,又考虑到大儿子家里贫苦,想多分他一些。 这样的想法,让二女儿十分不悦,她成婚最晚也最孝顺二老,却得不到父母的欢心。 而小儿子分到了钱,却觉得自己拿得太少,是父母故意偏袒哥哥,心里也很委屈。 而大儿子获利最多,但也没有知足,他认为自己是长子,拿得多理所应当。 于是,本来是分钱的好事,却引起了家庭矛盾,彼此心生怨恨。 正所谓:“亲人不睦家必败。” 至亲之间若是结了仇,那就如划开的巨大伤口一样,即便恢复也是伤疤一块。 想要和好如初,更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 03 爱慕虚荣,生活奢靡的家庭 没有人不向往奢华的生活,取之不尽又用之不竭的财富,确实令人心驰神往。 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生活的家庭,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因为知道钱的来之不易,普通人便会竭尽所能的省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但也有一些家庭,明明没有无度挥霍的经济条件,却一心爱慕虚荣,过着浮华无度的生活。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早年靠着祖上积累的声望和财富,算得上是大富大贵之家。 但积攒了财富以后,贾府里外上下都充斥着奢靡之风,连丫鬟都攀比身上的金银饰物。 整个大观园看似繁荣似锦,实则早就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的空架子了。 宁、荣二府的掌权者,要么是只管享乐,要么是修仙炼丹,就是无人料理家事。 在如此无度的奢侈生活之下,再厚的家里也会被掏空。 最后贾府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就不足为奇了。 彭托皮丹曾说:“奢靡豪侈与挥霍无度,只会使贫穷之枷显得加倍地沉重。” 家风不正,自然会衰败灭亡。 只懂贪图享乐,而不为家庭添砖加瓦,又如何去维持家庭的稳定。 富贵之家沾染虚荣奢靡后,尚且会有败家之理,普通家庭若是如此,最终只会一无所有。 孟子曾说:“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一个家庭的毁灭,往往是从自己手上开始,然后别人才会有机会毁灭它。 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与家人彼此包容,相互尊重,才能让家庭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