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答案
2023-04-03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运用(20分)

答案:①?? rùn? ②悯

D 3.C 4.A

5.答案①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③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共5分

6.答案:埃德加斯诺 红军长征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1)示例一:讲究诚信包括不“自欺”和不“欺人”。

示例二:讲究诚信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示例三:失信的人将自食其果。

(2).言语真实 守信用

(3).示例一: 开展“身边有‘信’”展示活动,讲述身边诚实守信的故事。

示例二:开展“信”的传承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与“信”有关的典故史实。

示例三:举行“信行天下”的演讲比赛,阐述“信”的重要意义。

8.答案:示例一: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绿杨”句写远处绿杨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9.答案:词的上阙所写之景是美景、乐景,水波迎客,杨柳如烟,红杏似火,“风光”好到极致,作者流露出欢愉快乐之情;词的下阙,生发感慨,人生一世,艰难困苦,欢娱恨少,忧患苦多,而今风光将尽,无力挽留,只能举酒劝说斜阳,留下晚照于花间,延长欢娱片刻。全词乐中有哀,喜中生悲,情景交融。

10. (1)襄(上);

(2)漱(冲荡,冲刷);

(3)名(说出);

(4)皆(全部,都)。

11.【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12. ①借景抒情。【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②动静结合。【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3.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4分)

14. (4分)本文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准确:如“一千余华里”“二十四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

(2)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5.答案:①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缩小,缩小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②几何定律决定了物体(包括生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其性质、行为不能像原来一样。几何里面的参数——长度、面积和体积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决定了人不能被微缩。

16.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⑩段用石头磨成细粉后,每个科里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大增加,石头颗粒可以飘扬的事例,具体说明了几何里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这个原理,而这个几何关系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和行为。

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⑨段“线度增长(或缩小)10倍,面积便增大(或缩小)100倍,而体积则增大(或缩小)1000倍”一句,通过列举相关数字,说明了几何里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在一个物体放大或缩小时,变化的方式、速度不同,更加具体、准确、科学、令人信服。

示例三:作比较。如第⑦段中,将人缩到蚂蚁那么小之后,细胞的大小同DNA和核糖体的大小进行对比,突出地说明了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缩小,否则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这个道理。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方法、举例、作用各占1分。本题共3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不得分。其他符合题意答案亦可。

17.答案:示例一:准确性。如第⑦段中“人不能微缩的一个原因就是组成人的细胞不能相应地缩小。否则,就装不下细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数量和种类的分子”一句中运用“最低限度”一词,表明缩小后的细胞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准确严密。

示例二:严密性。如第⑩段“如果把它磨成细粉,就可以随风飘扬”,运用“如果”“就”等关联词语,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语言严密,有说服力。

示例三:形象性。如第16段中描述把蚂蚁按比例放大到人那么大的场景“比人大得多的脑袋,细得多的脖子,再加一个巨大无比的‘肚子’”,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蚂蚁放大后的样子。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4分,特点及表达效果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8.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去:①从内容上看,副标题点明了人不能被微缩的重要原因就是几何定律的存在。②从结构上看,文章略写了人不能被微缩的细胞原理,而围绕“具有深远影响的几何关系”进行重点说明,所以此副标题有强调作用。

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因为文章不单说明了人不能被微缩的几何原理,还说明了细胞原理,副标题只提几何原理,不能完整、全面地概括人不能被微缩的科学原理。②以“人能不能微缩”做标题,简洁明快,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判断占1分,理由占2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

19.答案:①爷爷在抗战期间用自己多年攒下的真银圆,换下了老妇人被骗的假银圆;②这块假银圆,在战场上救了他的命。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攥”,写出了爷爷是否用仅剩的一块银圆买酒喝的内心的纠结,刻画出爷爷节俭的形象。

评分:心理矛盾占2分,爷爷形象占2分,本题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示例一:两次描写观众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银圆背后故事的感人,体现了人性的善良。 示例二:侧面描写,第一次写出小小的银圆微不足道,第二次写出了银圆背后故事的感人。 示例三: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

示例四:第一次描写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留下悬念,引起堵着的阅读兴趣;第二次描写收束全文,突出了传家宝故事的感人,赞美了人性的善良。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答出两种得3分,答出三种得4分,本题共4分。

22.答案:悬念一:别人都是晒压箱底的、价值连城的宝贝,而这位八零后小伙子晒得却是一块值不了几个钱的银圆。

悬念二:没有这块银圆,我爷爷早不在人世,也就没有我父亲,没有父亲就没有我。

23. 三、写作(共50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①?内容20分 20—18分? 17—15分 14—13分 12—11分 10分及以下 ②?表达25分 25—23分? 22—21分 20—19分 18—16分 15分及以下 ③?文面5分 5分 4分 4分 3分 2分及以下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

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50分——4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

????40分——3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5分——3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约占试卷总量的20%。

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































1







献花(0)
+1
(本文系深冬入心8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