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儿时的供销社,还叫“盒子社”,供销社的特殊气味有几种:日用品区、图书文具区、农具化肥区、副食品区、布匹区,各有各的特别气味,我70年代后期的人,记忆犹新! 那个年代供销社的口号是老不哄,少不瞒,规规矩矩老价钱,称平,提满,尺码足。供销社,明码实价,不短斤缺两,那时全国都一个价。做农民的产前产后服务。满满的都是同龄时代的回忆!仿佛它就是昨天的发生的事情,想念过去的时光!供销社从兴旺到衰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1、煤油炉勾起了回忆,我爸工厂里煤油多,常灌些回家做饭用,味太大。 2、还用过自制嘎斯灯,用的是老式水泡乙炔发生器的原料电石。 3、小时候还记得去打酱油的吗?酱油是散装的,一角钱都可以买到,那时候油杠里没添加剂,但是有蛆。回来有时拌饭吃,那时的酱油真香。那时的酱油醋都是天然酿造的,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人们食用不用担心,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腐败,都是往里面放几瓣大蒜,就不爱坏了。 去的时候一直念叨打酱油酱油,到了一问打酱油还是醋,忘了打啥了,左手酱油,右手醋,到店里工作人员问是打酱油还是打醋,结果忘了左手打酱油还是右手打酱油,只好回家又问了一遍。 4、小人书,小时候的最爱!这些小人书,童年的你熟悉吗?看过哪几本?《鱼岛之子》不知读了多少遍,印象最深的小人书。竟然保存到现在,儿子小的时候也像我一样喜欢读它。 回味看连环画的年代,当时的小人书,大都是知名画家手工画的,然后再印刷成册,小时候喜欢买小人书,最多时有一个小木箱子装满了,后来丢失了一些,现在还有一点。搬过家,还有好几年没在家住。现在想起来好可惜,但也不会再买了。 5、年画,看到年画满满的回忆,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小时候,每逢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买几张年画贴到墙上,顿时家里就有了过年的气氛,喜庆,祥和,现在的年跟平常日子一样,少了儿时那种期盼跟快乐!看了这些年画真让人回味无穷多想再回到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永远记得那个朴实的年代。 6、鞭炮,,那时候放的没有几种,烟爆仗(成串的),爆仗(单个的,论盘的,有一分五一个的,有三分钱一个的,没有大爆仗),小胖孩(就是一种鞭,两头用线扎的),那个时候没有大地红,还有就是二踢脚(跟铅笔一样细)。正月十五就是泥古墩(mi gu dui)和滴哒筋! 7、我记忆中大多数一挂就是一百个头的,白纸的居多,也有烧纸颜色的炸药鞭,震得耳朵“嗡嗡响“~。童年的乐趣啊!我那时候放的鞭炮都是用报纸、旧书籍包的,后来才有红纸包的。我小时候经常点着单个的大地红捏在手里放,或者在手里点着以后扔出去放。现在想想挺大胆,现在的孩子确实没有当年的我们会玩了,过年去各家各户拜年还有一个任务,拣那些没响的揣兜里,另外一个就是要糖。 8、搪瓷制品,搪瓷器(物件),几十个(你说的十几,16个)?我想想啊,有:搪瓷缸(口杯,缸)、搪瓷盆儿、搪瓷盘子(茶盘)、搪瓷盖盆、搪瓷盖杯(口杯)、搪瓷托盘、搪瓷漏斗、搪瓷痰盂、搪瓷碗、搪瓷盘……算了就这吧,到此为止吧。我前几年!在农村亲戚耶!见过!蓝色搪瓷茶壶!没图案!!!!搪瓷!烤漆经久耐用。 9、还有五颜六色的糖果,白糖,黑沙糖,酸梅粉,超级好吃。这些都是童年的最爱啊。看见供销社,滿满的回忆! 10、七十年代后期我奶奶去那里扯了一块布做衣服,奶奶陪我在一边选帽子,第二天奶奶把布拿给裁缝做衣服,那时候衣服、被子、帽子啥的都是自己动手做或者找裁缝做。 11、那时候几分钱的烟,记得经济烟 8分一包,金葫芦9分一包,我们这叫“一毛找”;工农牌香烟拆盒卖一分钱一根;秋叶烟那时候叫一毛找,因为九分一包。火车烟一毛四一盒,火车头牌香烟扛扛的;丁香烟9分钱1包;陇海烟又叫一毛找,大刀七分,紫梅五分钱。还有大前门,飞马,黄金叶,壮丽,八境台,勇士,牡丹,上海,红双喜,银象,红梅,芒果,红塔山,阿诗玛,大重九,中华。凤凰,大中华,小中华。小中华六角二,大中华六角四,朝阳桥三角,金沙江三角一,凤凰五角二,牡丹四角八,大前门四角二,光荣花三角八,比金沙江略贵,乌江四角。多了去了!那个时候的香烟:口感柔顺纯正,烟丝饱满而又轻盈,回味悠长! 12、麦乳精,小时候喝的麦乳精是玻璃瓶装的,供销社买的。70、8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麦乳精,儿时老爱吃的,不过是很奢侈的饮品。小时候麦乳精开封后都舍不得喝,直到变成一块大硬疙瘩长白虫(用勺偷吃过两次,挨揍两次)。 13、到底是什么东西?儿时吃过的,80年代非常常见的物件,火遍全国,后来却不见踪影.. ... 14、阳黄历,记得七,八九十年代的老黄历吗,一代人的回忆,那时候过一天就会去撕下一张,儿时就是盼望快点撕完,然后好过年。 |
|